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活动,旨在研究处理好人类、自然、生物等重大地球元素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协调合理的环境氛围,达到生态良好,风景如画的艺术境界,提升人类生活幸福感。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植物,是景观要素中的活性生命体,和植物造景这一关键设计环节紧密结合,共同配合建成适合人类居住的良好环境。基于此,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方法,以期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具体应用;探究
植物文化代表着城市园林的根本精神。近年来,无论是社会整体经济,还是科学技术均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重视物质文化追求,在城市植物景观中也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园林植物关乎着景观设计,旨在通过景观设计对各种植物进行科学的搭配,实现高度统一,改善环境质量,提升艺术水平。
1 植物造景简述
植物造景指的是通过藤本、灌木、乔木等植物,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来优化园林影响的设计理念,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各种植物自身所具有的线条、色彩以及形态为园林景观创造更大的观赏价值。必要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人工嫁接、修剪等方式对自然的植物外观特性加以展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美感,充公发挥园林设计理念的应用价值。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需要考虑到植物造景的艺林性与科学性,同时也要将游客自身的观景需求进行具体化的分析。不同植物所营造的意境外观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植物在生长规律与外观特点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体现植物自身所具有的天然美感。
2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园林景观通常表现在植物中,通过乔木和草本植物等构建景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美,演变成优美的图画。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依赖于植物点缀,利用上述植物除了提升艺术效果外,还可改善环境条件。
2.1 注重植物文学表达
由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各自的品种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就造成了植物形态和习性的千差万别。我国自古以来都注重将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也是古人运用的最为普遍的造景手法,许多植物品种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学内涵。例如荷花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常会被种植在优雅的环境之中;而梅花的高洁和雅致最容易被应用于宅院四周,以此来凸显出园主人的品质。因此,注重植物文化表达可以直接烘托出景观设计所要表达的内涵。
2.2 重视功能与实用价值
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同时植物造景拥有其他造景形式所不具备的生态性、环保性等实用价值。例如,在华东地区的城市公园内通常构建了景观水体,而在水体的内部通过种植各类水生植物,不仅丰富了盛夏和初秋两季的水体景观效果,同时通过水生植物对景观水体水质的净化功能,改善了区域水体的水质;在部分具有采摘游玩功能的区域种植果树,在进行景观美化的同时,还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采摘条件。根据不同的绿化需求,选择相应的植物进行种植,重视功能与实用价值,体现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际意义。
2.3 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植物造景从简单来说是植物学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植物造景的科学性是指在造景时注重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不可逆天而为;而艺术性是指在造景时依照植物本身的形态特点通过简单的加工,塑造出更加符合世人审美需求的景观。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对所采用的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环境等条件下的植物色彩、形状、花色、花香等变化要进行事先考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匹配、协调,植物群落种群分布合理、空间层次错落有序,从而形成富有美感的植物景观。
2.4 因地制宜
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必须充分了解植物的特征与习性,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在造景前首先要对场地的气候及土壤条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经过分析后筛选出适合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品种。
3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植物与建筑融合
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不乏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园林建筑,更不用说各类居住社区内的景观全部都是围绕着各种住宅而建。建筑物代表着人工美,而植物景观则代表着自然美,植物与建筑相融合便是“自然美、人工美二者的结合,必须处理适宜,才能达到“和谐、一致”的目的。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必须充分展现植物的多样化特点,例如,在较为严肃的建筑物如大礼堂、纪念馆等特殊建筑物周围,应当采用色彩较为浓重、植物造型挺拔的品种如雪松、银杏、梧桐等;而在部分风韵独特、线条优美的体育馆、少年宫等建筑物四周则可采用色彩鲜艳、造型优美的色叶树种,尤其是具备观花、观果功能的树种如白玉兰、梅花、桂花、香泡、石榴等。
3.2 植物与水体融合
将植物与水体进行融合,将会给人带来鲜明、清澈、开怀和爽朗的感受。我们一般将水比作园林的血液,放眼世界各国的园林景观均能看到水体的运用。水作为景观的基本组成,至关重要。水旁的植物在水体中产生的倒影可提升水体的美感,某些绚丽夺目,某些含蓄婉约。然而,在融合过程应考虑所融合植物自身的习性,尽可能选取水杉等偏好湿润的植物。植物与水体进行融合时,不仅要思量水体的外形,而且应权衡整体效果,不允许过密栽植,遮盖水面自身的美感。在此之上,思量周边的地势条件,尽可能沿坡种植。另外,为将植物完全嵌至水体内部,还应考虑局部造景,可在水面中栽种荷花,也可在岸边栽种黄馨。顺着水体布置植物便可把控整体布局,且水体贯通整体,同时,植物浩如烟海。
3.3 植物和道路融合
在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中,道路附属绿地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其将原本分散在各处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联系在一次。在对道路附属绿地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当注重“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充分利用草花更换方便、色彩绚丽等优势,将其作为重要路段造景的首选材料。而在行人流量较为集中路段,在造景时要考虑到植物夏季遮阴效果,从而通过种植行道树种达到降低路面温度、减少阳光直射的作用。
结束语
在景观设计活动中,从本源层面而言,植物配置实际上是绿地系统设计,以点、线、面、体有机整合为主。植物造景应考虑和整体环境的统一性、生态群落第一和植物生长稳定性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和积极参考所处地带现有的植被类型,确保景观格局适宜,特征特色显著,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植物配置的文化气息,使其贴近现实生活,营造一种亲近感。
参考文献
[1]毛嘉颖.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南方园艺,2016(2).
[2]刘赟,王娇.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
[3]何建顺,宋希强.新加坡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5(19).
[4]陈文婧,阿丽娅•阿布利孜.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6(12).
论文作者:秦王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植物论文; 造景论文; 水体论文; 景观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