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_农业论文

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_农业论文

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农业论文,新趋势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世纪后50年里,中国农业经过曲折的变革与发展,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重建了农户经 济,终于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继而向小康社会迈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农业 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可以预料,随着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 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1.市场化。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农业与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 心与实质则是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这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所谓农 业发展的市场化,从狭义上说,是指农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要调整农业产 业结构及其产量。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农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农村社会再生产的各 个环节中,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因此,农业的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农业生产本身的市场化和 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还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 环节与服务都将实现市场化。过去20多年,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沿着市场化的道路不断 前进,取得巨大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的市场化和农村总 体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农村的市场主体和市场关系成长还不快。因此,我们应当按照推动 农 业生产力与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开展农业与农村制度 创新,全面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从而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2.知识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掀起了 农业知识化的新浪潮。这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潮流。所谓知识化,主要是指在生产的诸要素 中,知识居于主导地位,技术、信息等知识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农业生产及其 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因此,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 济已经进入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知识化的发展阶段。这突出表现为,在21世 纪,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也就是农业信息化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农业信息化不仅指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 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农业现代 化与农村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对此,笔者认为,不仅要用信息化带动与推进我国的工业 化,而且要用信息化带动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不仅要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 的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工业产业,而且要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 统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3.生态化。从现代文明形式的角度来看,现代文明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当今 人类正进入生态时代。如果说世界农业发展的知识化是发展的大潮流,那么,世界农业发展 的生态化更是发展的大趋势。这是因为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软化与绿化,即农业和农村产 业结构的知识化与生态化及其相互协调与融合发展,是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产业革命及其 产业调整的实质与方向。所谓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是指农村社会各产业再生产过 程中投入资源能源小,各种资源利用率高,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多而废物最少,污染最轻,甚 至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即整 个农业与农村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农村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生态化,从而实现 农业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良性循环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组织生态化的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农村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包括无 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保护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提高农业可持续 发展能力,还应当构建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统一的农业与农村经济体制及经营机制。只有这 样,才能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21世纪能顺应生态文明的新趋势。

4.集约化。农业集约化是相对于粗放农业而言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 经营的转变,这是我国今后一二十年的时间内需要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能否实现农业与农 村经济发展这个根本的转变,将直接决定着我国能否跻身于世界农业强国之列。因此,我们 走农业集约型发展道路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 保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与最佳实现,达到农 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农业集约化是以两个关键部分为基础的:一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生 产体系,使其资源消耗最少化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二是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建设的集约经 营,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5.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农业产业的不断分 化和进化过程。它实际上表明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首先把某一尚带有自然经济色彩的农业 生产和产品,改造成接近现代意义的“产业”,然后再实现农业产业和产品的升级与转型。 “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鼓励采取‘公司 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还要推进农村环境 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产业化,即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产业经济化,以改革传统的农业和 农村经济,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与生态化、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这是21世纪中国农 业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与历史任务。

6.立体化。在80年代我国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就通过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 加工以及它们的巧妙结合,构建多物共栖、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能利用的高产、高效、生态 集约农业生产系统,形成立体生产网状结构,称之为新型的立体农业。它是一种生态型集约 农业生产形式,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具体实现形态。这里所说的农业发展的立体化趋势,有三 层含义:一是对“陆地”的“露天农业”的多种农作物进行立体布局。这是指在有限土地( 水域)面积内,分层次把具有共性、共栖关系或相互间无害的多种农业生物群体进行立体布 局,实现传统的以水土为主的绿色农业由“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的转变。二是由动物 、植物资源组成的“二维资源结构”的传统农业向由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 资源结构”的新型农业的转变,实现“露天农业”和“工厂农业”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 三是“离陆下海上碧”发展农业,创建陆地、海洋、天空联合的“陆海空立体系统工程大农 业”,实现陆地农业向陆海空农业的转变,即陆地的绿色农业、海洋和天空的蓝色农业、微 生物工业型的白色农业,我们称之为“三色”立体农业。创建“三色”立体农业,使21世纪 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在21世纪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

7.社会化。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 以及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再生产诸环节的一体化。这种社会化农业,其中一个关键问题 就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这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农业生产 、加工、销售直到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并向多元化 与综合化有机统一的方向发展,将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社会化的共同趋向。我国农业发展必须 顺应这种历史趋势,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体化、产 业化和企业化,提高我国农业社会化的程度与水平。

二、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上述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体现了新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即把传统农业 转变成为市场化、知识化、生态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这些发展的新动向、新层 面表明,21世纪的中国农业的发展将出现以下的新趋势。

1.探索基因农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生物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DNA重组技术、克隆技术、 新的尖端生物加工法的应用与发展,给人类带来无限憧憬。生物技术突破了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之间与物种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基因的界间转移,极大地拓宽了生物界种质优势的利用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把基因工程技 术有选择地加以使用,对特定基因进行激活或控制,或者用新方法进行转换,就可以生产出 全新、安全的食品。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品种,而且可以根据 自己的意愿创造新的动植物品种。尤其是优良家畜的繁殖,将为动物养殖业带来革命性的变 革。目前,亩产吨粮的“超级稻”和日增1公斤的“超级猪”正在培育之中。近10多年来, 我国在转基因抗虫、抗病毒和品质改良农作物与林木方面,对转基因棉花、大豆、马铃薯、 烟 草、玉米、花生、菠菜、甜椒、小麦等进行田间试验。其中,抗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已大面 积生产应用,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已进入大面积应用示范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 农业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农业必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推广生态农业。我国农业部等7部委在《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先进 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 综合农业体系。它以发展大农业为出发点,按照整体协调的原则,实行农、林、水、牧、副 、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并使各业互相支持,相得益彰,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 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对我国生态农业概念 的基本内涵、特点和目标的概括,也是对我国学术界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的 总结。《中国21世纪议程》正确地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明确 指出:“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农业模式,也正在逐步试验推广,目前试验已从生态农业 户、村、乡发展到生态农业县。”因此,中国生态农业和国际可持续农业是一致的。我国各 地生态农业建设经验已经证明,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的可 持续农业模式。它为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因此,在 新世纪,必须把全面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放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优先地位, 开辟我国更大范围内建设生态农业的新局面。

3.发展“白色农业”。白色农业是利用至今尚未为人类充分开发利用的地球上三大生物资 源之一的微生物资源宝库,应用科技进行开发,创建微生物工业型的新型农业。传统农业以 太阳为直接能源,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人类食物、动物饲料。“白色农业”与传 统的“绿色农业”相比,其基本形态和生产模式都截然不同。“白色农业”依靠人工能源, 不受气候和季节的限制,可常年在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因此,发展微生物工程科学,创建 节土、节水、不污染环境、资源可循环利用的工业型“白色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目前,我国“白色农业”正在兴起,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已成气候,微生物肥料生产 厂家达2000多家,年产量约50万吨。微生物饲料研究领域出现突破,一种新型的秸秆发酵剂 已研制成功。微生物工业是节省土地型的工厂化生产,一座占地不多的年产10万吨单细胞蛋 白的微生物工厂,相当于180万亩耕地生产的大豆蛋白质,或3亿亩草原饲养牛的动物蛋白。 可见,在我国发展“白色农业”大有可为。

4.重视海洋农业。海洋农业是一种利用海洋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发展以海洋捕捞、海洋 养殖为重点的新型农业。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可加工成人类食 物的近海藻类植物,年产量可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藻类植物和浮 游生物纳入食物范围,海洋可养活约300亿人。海洋生物产品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种类齐全 ,极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味道鲜美,是人类的优质食物。因此,像对待地力 一样提高“海力”,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农牧化方向发展,营造“海洋农场”、“海 洋牧场”、“海洋林场”,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创建海洋农业目前方兴未艾,发展海洋农业 已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世界 第9位海洋大国,有37万平方公里领海,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可管辖海域面积,1.8万公里的 大陆海岸线,仅大陆海岸线200米以内的浅海就可以开发出20多亿亩。海洋资源非常丰富。 我们还可以向远海远洋进军,合理捕捞。目前,我国海洋农牧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尚处于初 级 阶段,海洋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在海洋开发方面,应该把发展海洋农业放在重中 之重的地位。

5.倡导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是城市第一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资本和技术投入为主的 ,知识化、集约化、多功能型的综合高效农业。都市农业从城市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上更 加 突出农业的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是对原有城郊农业副食品生产基地功能的提升 和拓展。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中首先提出都市农业的术语。1 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一文中明确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 念,都市农业正式成为一种经济理论流行于国际经济学界。我国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 20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发达地区。都市农业的崛起,已显 示出现代化农业的雏形。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将都市农业列入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 。北京市明确提出要以现代农业作为都市经济新增长点,强化其食品供应、生态屏障、科技 示范、休闲观光等功能,使京郊农业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先导力量。深圳适应建设国际化 大都市的需要,目前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建设已初见端倪。我国东部及中部部分省会和沿 海地区大中城市,应用高科技发展高效农业,也成为都市农业的一个走向。如无锡太湖生态 农园、福州海峡的旅游农园等。沈阳、武汉、广州、天津等大城市也正在发展多功能产业化 经营,为发展都市农业创造了客观条件。

6.开发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 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 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 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 、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 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早在19世纪30年代, 欧洲就产生了农业旅游的萌芽。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兴起的,它 首先诞生于我国沿海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和著名景区的周边地带。其类型 有:(1)观光农园;(2)休闲农场;(3)市民农园。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观光农业,转变 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发展绿色产品和特色作物的生产, 能够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 效益。

7.建立网上农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各个方面的信息进入电脑网络。气候、土壤、水 与物种等环境资源信息,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农产品生产、流通、价格信息,科技、教育、 政策法规等信息,通过计算机联网,成为人类共享资源。中国农业信息网站已于1998年开通 ,主要栏目有:科技教育信息网、畜牧兽医信息网、菜篮子信息网、花卉信息网、包装信息 网、果业信息网、农业产品资讯、供求热线、气象信息、农业信息等。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 发现,互联网用途广泛、使用方便,而且充满乐趣。如河南、山东的农民种植的苹果、花生 等农副产品,不但通过网络打开销路,产品还飘洋过海卖给了外国人。信息网络化使农业生 产经营突破地域限制而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成为可能。又如湖北省黄冈市正在兴起“电脑农 业”热潮,农户上网数由2000年8月的4000多户迅猛增加到2001年6月的1.2万户。全市农民 通过上网销售板栗、茶叶、蔬菜等农副产品20大类40多个品种,销售数量达到2亿公斤,销 售收入近10亿元。

8.开拓太空农业。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开始利用太空这一特殊的环境研究和培育 农作物新品种,具有一定规模的太空农业和太空农业科学可望诞生。把太空技术和农业技术 有机结合起来,就是太空农业技术。运用太空科技进行生物育种,就是太空育种技术。它开 辟了有效培育新品种及特异种质资源的新途径,为人类进入太空农业时代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把水稻、蕃茄的种子送入太空,出现了显著变异,如稻穗变长、籽粒变大、 抗逆性增强等,这有助于加速品种选育进程,丰富种质资源。通过在10多个省市进行了太空 甜椒、太空番茄、太空黄瓜、太空玉米等品种的大面积示范试验,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 果。可见,太空农业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9.实施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 新成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其核心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 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我国农业仍属于高耗、低效型农业,农田灌溉 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发达国家已达50%~70%),化肥当年利用率仅30%。因此,发 展节水、节肥的精准农业将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在我国农业面临着水资源 短缺和用水浪费的双重危机的情况下,发展节水型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农村经济体系 。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研究、应用、推广适合我国特点的精准设施农业技术, 对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节约水、肥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集约化总体水平较低,但一些重点粮棉生产基地,如黑龙江 大型国营农场、新疆建设兵团农场等,土地经营规模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基础 较好,且职工素质较高的地区或生产单位,已具备进行现代精准农业生产实践的条件。

10.盛行优质农业。优质农业是以经济上有效、技术上先进、环境上可持续的方式生产优质 农产品的一种农业形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优质化;二是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 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理化。当今社会,绿色无污染食品已是人们的需求,优质粮食、 农产品是人们追求的物质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经济的发 展 和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与身体素质,并且影响着我国粮食的世界贸 易和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所以,发展优质农业,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新世纪增加农民收入的必 由之路。由优质农业的含义可以知道:要发展优质农业,就必须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或在较 好的生态环境中,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较完善的结合下,才能很好地进行。我国农业 有悠久的传统农业历史,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有良好的进行生态建设的环境和优越的发 展绿色农业的基础;也就是说,中国已具备了发展质量农业的条件。那么,先走质量型农业 与数量型农业相结合的道路,再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发展我国的优质农业,这是发展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强国富民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

三、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市场化 、知识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我国农 业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多种类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尤其是重视发展各种形式的高科技农业即 知识型农业,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有效地形成农业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互动机制的运作方式,推进农业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的转变,从根本上消除粗放经营方 式 所带来的资源浪费、效率低、环境污染等严重的消极后果,逐步实现我国农业由非持续型 农业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走出一条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道路。

标签:;  ;  ;  ;  ;  ;  ;  ;  

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