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国际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9-0083-06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是对标志有关教育发展状况的一系列参数的科学界定,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标体系中通过指标呈现的信息可以从横向和纵向等不同角度更加准确地描述教育体系的动态变化,揭示教育体系中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评估教育体系的进展[1]。因此,发展有效、系统、科学的指标体系,用于监控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实施绩效和运行结果,促进其质量的不断提升,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如欧盟提出要运用国家监督制度,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毕业生向劳动力市场及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过渡进行监测。澳大利亚提出要对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及其结果的透明度[2]。

       目前,我国教育部及统计局也都建立了系统的教育数据信息统计工作,现有的教育数据信息统计机制涉及如下方面:一是教育部网站定期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公布,其涉及职业教育的主要指标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数、各类学生数、教职工数等。二是我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定期发布《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从教育事业发展和办学条件两方面呈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相关数据,在具体指标方面,涉及职业教育机构数、在校生数、招生数、分科学生数、分性别学生数、教师员工数、专任教师数、教育经费投入等。

       此外,近年来,我国一些民间机构也开展了职业教育数据的调研和统计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麦可思研究院,这一机构从2009年开始出版《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从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提供高职学生毕业后的相关数据,其指标涉及就业率、就业质量、能力与知识培养质量、职业发展等方面。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职业教育数据信息发布制度。但是,目前的制度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数据发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所发布的数据仅仅是描述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状态,对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劳动力市场关系的指标数据涉及较少,不能衡量职业教育的具体运行效率;三是目前所发布的信息仅仅起到了一种信息公开的作用,没有发挥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监控作用。

       从国际视野来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指标的研究和制定,并从整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体系评估、职业教育机构运行绩效评估或对职业教育的某个侧面进行评估等不同角度构建了一系列指标体系。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国际社会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我国建立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借鉴。

       二、国际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概述

       (一)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及其总体发展情况的评估指标

       UNESCO出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全球数据初始研究》首次用数据的形式考察了世界上196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其所涉及的主要指标领域包括:一是各国职业教育基本体制,具体为职业教育层次和项目的多样化情况。二是各层次职业教育项目具体发展情况,考察的具体指标包括职业教育项目在初中、高中及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教育中的入学年龄、学习年限、总入学率、男性入学率、女性入学率、性别均等指数、职业教育学生数占该层次总入学人数比例等。三是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主要指标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所占比重、雇主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水平等[3]。

       近年来,随着欧盟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战略的“哥本哈根进程”的实施,欧盟更加重视从整个共同体层面对成员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数据报告,并为此开发了系统的指标体系。具体来说,欧盟的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机会、吸引力和灵活性;二是技能发展与劳动市场相关性;三是整体过渡和就业趋势。在这一框架下,具体指标包括29个,见表1[4]。

      

       欧洲培训基金会(ETF)为评估中东欧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系统水平的指标,具体包括:教育成就和劳动力市场,包括人口的教育成就水平及对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参与等指标;公民获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包括对职业培训的参与率、对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率、对高等教育的参与率;中等教育早期离校者和辍学者比例;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水平,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份额、职业教育参与率与公共支出的关系等指标[5]。

       (二)关于职业教育质量或运行绩效的评估指标

       近年来,为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运行效率,各国纷纷对职业教育实施了绩效本位的拨款模式。这一制度实施的基础就是对某一职业教育机构具体办学情况作出准确评估,相关国家在这方面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如芬兰职业教育与培训绩效指标21世纪初期得到发展,2002年开始运用于绩效拨款中,2011年对指标进行了修订,其具体指标有: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学生继续学业比例;学生在预期时间内完成教育与培训情况;学生辍学情况;教师员工的职业资格情况;对教师员工职业发展投入的资源。爱尔兰主要运用如下指标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估:培训参与者完成培训数量;培训参与者获得职业资格的类型和数量;培训参与者完成培训后的去向;培训参与者完成培训后的就业质量,即对工作的满意程度[6]。作为典型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瑞典国家劳动力市场委员会自1979年以来主要运用如下指标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开展评估:学生完成培训6个月后的就业情况;在所有参与培训人员中,完成培训者的比例;培训的有用性。后来,瑞典政府又对其进行了改革,根据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领域,将指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量化指标:所提供课程及其参与者数量,学生就业率;二是定性指标:企业满意程度,受训者满意程度[7]。

       作为《柏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法案》的一部分,美国各州生涯教育管理机构每年都会对生涯和技术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联邦政府为各州制定了四方面核心指标:学术及职业技术技能掌握情况;文凭完成率;向中等后教育及劳动力市场过渡及其保持情况;对非传统项目的参与及完成情况[8]。各州负责对每个学区进行具体评估,在评估时又把这四个核心指标具体化为7个指标,并规定了指标的具体算法,具体见表2。

      

       在联邦政府所规定指标的基础上,美国各州在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估时还对这些指标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如佛罗里达州就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了38个质量评估指标,在其中10个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中,有三个指标评估学生的成就和学习,三个指标评估劳动力市场结果,两个指标评估学生的出勤和保持情况,两个指标评估学生的教育成就和雇主满意情况。这些指标涉及如下方面:学生通识技能掌握情况(包括职业道德、自尊、领导能力、工作世界知识、教育期望、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毕业后自我创业的比例;毕业生收入情况;学生毕业后在其初始培训专业领域继续学业比例;毕业生作为选民登记的比例(考察毕业生公民素养);学生获得高层次技能和能力比例;培训项目的经济回报(由学生的毕业收入与其培训成本之比计算得出);咨询服务情况;学校招生情况;培训项目评估结果促进培训项目规划情况[9]。

       (三)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估指标

       在对职业教育机构运行绩效监控的基础上,有些国家还针对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制定出了具体评估指标,以从更加微观的教学层面监控职业教育的实施。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是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主要机构,该机构针对继续教育学院的具体学习过程制定了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涉及课程设计、内容和组织;学生进步和成就;学生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管理等方面。荷兰注重通过加强有利的外部控制提高培训机构的质量,其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协会合作开发了一套包括12个指标的体系,用于评估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这些指标包括:教师认为学习过程符合机构教育理念的比例;指导人员(包括就业指导和实践指导)认为学习项目适应某一行业的比例;已经毕业、且在某一行业就业学生认为学习项目适应其专业发展需要的比例;教师、员工和学生认为项目目标清晰、并正确表述的比例;教师、员工和学生对理论与实践整合程度满意的比例;教师和学生认为项目内容适应既定学习目标的比例;教师和学生认为项目结构(内容、时间、呈现顺序)清晰的比例;学生认为所计划的学习路径适应现实的比例;学生对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满意的比例;特定学生群体认为其所学习项目适应其特定需要的比例;特定学生群体认为学习项目在时间、内容和形式方面足够灵活的比例;学生对教学过程(包括内容、教学方法、支持材料、测试)等满意的比例;学生及其实践或就业指导教师对项目实践内容(包括实践准备、影响、组织、学习目标清晰度、指导、评估等)的满意度。

       除教学过程外,该地区还为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员工制定了一系列指标,但这些指标更加关注教学条件,而不是教师质量本身,这些指标包括:教师的缺勤情况(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全职教师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机构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对教师员工的需求及其实际情况;教学教师在员工中所占比例及其平均教学时间;教师中认为其所承担的工作量与其职位匹配的比例;教师到某一行业实践的频率与深度;对员工培训需求的认识水平;对于引进或流出员工的支持情况;对教师的评价频次[10]。

       (四)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特定维度的评估指标

       近年来,职业教育吸引力较低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从不同角度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进行评估调查。比较典型的有英国行业技能开发协会2008年对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德国、匈牙利、印度、马来西亚、南非、英国等在内的9个国家公民对职业教育认可情况进行的调查评估,其所运用的主要指标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在世界各国雇主、受训者中的总体认可程度;与学术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不被认可的程度;职业教育被认为并不能提供进入较高收入的职业情况;职业教育与培训被认为是少数不适合学术学习路径人口的选择;职业教育课程被认为不太适合服务本位的职业情况;在过去10年中,人们对职业教育认可程度有所改善还是有所恶化;政府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情况[11]。

       企业对职业教育满意情况是职业教育评估中考察的重要维度,也是职业教育评估中的一个难点。相关国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指标。英国行业技能开发协会在这一方面提出的主要指标有:各国职业教育接受者和雇主对所获得行业经验与技能满意程度;雇主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准备情况的估计;雇主对所接受职业培训中通识技能满意度;雇主对所接受职业培训中特定职业技能满意度;职业教育机构对雇主需求反映程度;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有效性。

       由OECD发起、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要求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其主要考察人们在学习化社会中,为成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与以往的国际评价不同的是,PISA的测量并不局限于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在学校获得的知识,而把着眼点放在实际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虽然PISA主要运用于普通教育领域,但是对于OECD大部分针对15岁人口开展职业教育的成员国来说,其也用于评价15岁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学生的学习质量,OECD还针对PISA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形成了专门报告。PISA评价主要根据数学、科学和阅读的平均分对国家项目的教育结果进行描述。同时,根据学生的自评报告提供关于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移民背景的一些数据,并特别强调关于学生学习环境和教学实践、学校资源、教师特征等方面的情况[12],具体指标见表3。

      

       三、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通过制定系统、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所提供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估及定期报告已经成为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近来我国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建立,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相关标准更加科学规范,监管机制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在发展举措上还提出,要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由此可见,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绩效监控指标体系,也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方面,国际社会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首先,在指标体系开发上,建立多层面的职业教育评估监测指标体系。在全面职业教育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有效实施的四个互相作用分系统——体系发展、院校运行、教学和课程实施及学生个体学习结果,分别建立针对各个主体的相应质量指标体系,以从不同层面监控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实施绩效。除教育主管部门外,还应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独立的、专业的职业教育评估机构,开展专门的质量过程监控或评估;建立及时的评估反馈机制,充分重视发挥质量评估对于质量改进的促进作用。

       其次,在指标内容上,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指标因素群。根据对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的综合研究可以发现,虽然各国从不同角度并基于自己的传统制定了一系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但有些指标在各国中的指标体系中出现频次较高,有些出现频次较少,即有一些质量指标是各国共同强调的,如职业教育成就、参与、升学、保持、成功和完成情况;学习者的学习经历以及人力、物质和经费资源投入等。具体来说,根据澳大利亚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国际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中比较重要的因素见表4。我国也可以参照这些指标,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核心领域及改革重点,开发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核心指标群。

      

       第三,在指标重点上,更加重视结果或绩效本位的指标开发。传统来说,完整的职业教育评估框架应是对职业教育输入、过程和结果等要素进行全面衡量,但从最近的发展趋势看,国际社会更加强调从结果的角度对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以对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有效监测,提高职业教育治理水平。综合国际社会运用的普遍指标,如下结果导向指标是各国普遍关注的:一是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包括就业率和收入;二是利益相关者,包括学习者、行业企业、社区、政府等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三是教育与培训的具体结果,包括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和通识技能情况、终身学习准备情况;四是拨款的成本效益;五是满足社会效率和期望情况。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是从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顾客和管理等多元视角建立更加全面的、结果本位的职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及学生的教育结果给予更多关注。

       第四,在指标性质上,要实现不同类型指标的有效结合,提升指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综合来看,各国指标体系的开发普遍强调如下几方面原则:指标与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密切相关;指标容易理解和定义;同时具有软指标和硬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同时具有积极的正向指标和消极的负向指标;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满足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

       收稿日期:2014-06-20

标签:;  ;  ;  ;  

国际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