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生态时代的到来,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设计观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从生态科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同时还要考虑设计美学的因素,设计出高观赏性、高实用性、高生态性的景观。通过设计让人们了解身边的各种生态现象以及生态作用、生态关系,唤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鸣。展现景观生态设计的时代气息和科技的理性主义之美,是观赏者在欣赏的同时受到启发进而反思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美学
1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景观大多是人为设计建造而成的,在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大部分不会顾及到原有的自然地貌,现代城市较多地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成了城市的特有标志。目前,很多设计师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生态的景观之路。
自然与城市的环境都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财富,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烈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感性与诗意,自然与城市环境如同两面价值之镜互相映衬对方之意义并反衬己身之内涵,最终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城市景观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景观的宜人性,即比较适于人类的生存,包括走向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可用空间拥挤度、景色优美度、环境整洁度和景观通达度等。生态美学已发展成为引领国内外设计领域的主流思想,当今设计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促使人们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解决环境危机。可持续设计需要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
设计的建筑物能与自然的背景相和谐,使得建筑美能够基于房屋与自然的和谐,比如芬兰的设计师阿尔托的设计方向——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续。自然再现的理念在阿尔托的设计中反复出现。在生态这一概念出现之前,阿尔托就早已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
2生态景观中的美学价值
生态景观特指由地理景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景观(植被、动物、土壤和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和人文景观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间的系统耦合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态设计只是停留在“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与美学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审美观念逐步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Mozingo认为生态景观设计应与文化和美学相结合。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是当今生态景观标志性的特点。尤其是在都市化地区的生态景观,更应该强调生态,美学和文化领域之间的共存(Mozingo,1997)。生态景观中,美学的体现并不仅仅体现在景观的外在与表面,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观点还来源于本身对美学的感知与理解力,文化背景和其对生活的体验(Eaton,1989)。正如Mozingo在她的文章里提到的:“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体验,对生活与文化气息的感受和理解是判断景观质量的基础,生态与美学的融合将传递给人们生活的气息,审美的感受。”(Mozingo,1997)因而,现代生态环境设计的领域将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圈、环境改善的范畴内,而需要与美学,审美共存。
3景观生态设计观
景观生态设计从19世纪诞生以来,通过研究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动态平衡为目标,生态设计受到环境危机的影响已经发展成为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要里程碑。生态设计指的是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必须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因此,我们在景观生态设计中要保护自然资源,遵循自然地发展规律,保证自然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造福。
景观设计生态美学对自然的尊重,通过自然的植物、地形、水、风、的运用,在设计内容与形式上表现出自然地审美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景观生态的设计,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使生态系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美学对景观生态设计的影响,使设计师的作品的意境成为感情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
4自然的生态美学观
景观的生态设计美学要从自然美的角度出发,这种美是纯粹的高尚的不带有功利和世俗的目的。因为美学是通过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的情感的一种升华,自然避免不了生活中的世俗观念的影响,所以会产生利益追求下对美的认识以及自然地非功利形式的美感。这在环境艺术设计上都有体现,所以景观的生态美就要求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和审视,这种美是属于艺术哲学的范畴,这是对艺术美得总结。
中国自古以来,认为美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景观的生态美也要处理好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所以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时不能孤立的考虑而是将它与人类、动物、社会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联系起来,把景观生态设计整体优化的目标放在人类整体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研究。生态美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多学科相互渗透影响的结果。生态美学的观念影响着景观设计的理念,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在强调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善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建筑与环境的有机化,达到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
5景观设计生态美学的意向表达
景观设计生态美学的意向手法是符号学原理的一种表现,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意是景观生态空间的构成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是对景观生态文化的认同,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感受而产生的审美。象是指景观生态设计构成的点、线、面的组合方式,任何空间的设计都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构成的。象的本质是一种客观上的感受。
当代景观设计生态审美意向的表达,会从历史的、地方的、传统园林的表达手法中借鉴一定的局部、片段或形式进行加工处理。这种意向的引用不是传统历史的恢复与复古,而是将传统的景观生态设计按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去重组。这样不仅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增强了景观生态的交流与对话能力。
6自然的元素在景观设计生态美学中的运用
自然要素是景观生态设计审美的重要因素。它是指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或自然元素经过人工改造而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景观要素,如人工挖的水体,堆叠的山丘,种植的植被等。当七八十年代景观生态设计大行其道时,乔治.哈格里夫,用自然的元素再造自然,所以他的景观设计是对自然的一种升华与提炼。
景观生态设计总是在不停的改变着自然世界,自然元素的设计也是其中的一种,而且绝不能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而代之。自然元素和环境城市是相互融汇不可独立的进行设计。景观生态是一个人造或人工修饰的空间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是大自然的动力性和神秘感,是特有的人与大地、水、风等自然要素的互动,以及历史和文化的表达。
7结束语
生态审美的形式和设计表达一直贯穿于整个景观设计的过程之中,把景观生态客体设计成为审美的对象,是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在对景观生态之美的审视中产生情感的愉悦,继而延伸、上升为人们优良的生活品质。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主要是视觉审美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客体从审美意义上满足主体。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思想经过两千年的验证,仍然不失其真理的光辉。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宗旨还是为人服务,改善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提高生存的质量,创造一个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的社会空间。
参考文献:
[1]徐令.城市绿色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研究[J].美术大观,2013(09)
[2]王慧.中国当代“原生态”景观设计美学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03)
论文作者:徐欣,张怡(小),张怡(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生态论文; 景观论文; 美学论文; 自然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