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了新的特点。文章就对“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数据的重要工具与途径。广播电视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体,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收视率不断降低,观众数量直线下降。必须强化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促进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发展新特点
(一)对象平民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所面对的受众群体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调整新闻采编工作策略,使得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对象平民化。这主要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所面对的受众不再拘泥于广播电台的听众、电视节目的观众之上,而是全体人民群众,公众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媒介的影响下,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搜索、浏览与查看反馈。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对象应该有效的打开局限,有机扩大对象范围,将普通民众等都作为采编的对象,在这些平民化的采编对象身上获取更多新闻信息。
(二)制作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广播电视发展模式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都是通过音频、图像、文字等传统方式实现的,在采编方式上同质化问题严重,“互联网+”背景下如果依旧延用这样固定化的采编方式,会使得受众产生视觉与听觉的疲劳感,进而使得广大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效应用传统的采编方式,还应该整合动画、直播等新颖的新闻采编方法以吸引受众的眼球。
(三)传递方式多元化
在传统发展模式中,广播电视新闻信息主要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实现信息的传播,在新闻传递的渠道上是比较单一化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人民群众中逐渐普及化,这使得新闻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新媒体有效的利用网络、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 App、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新闻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开发出了与“互联网+”背景下受众价值需求更加契合的新闻传播渠道,这使得广大受众在查阅与浏览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同时还可以利用手中的便携式媒介实现与新闻发布机构的时效性互动,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中新闻传递的新特点,我们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全面满足新时期受众的需求【1】。
二、“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策略
(一)明确新闻受众的客观需求
人民群众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主体,也是新闻的受众。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必须对受众需求进行充分思考,尽可能满足大部分受众的心理需求,保证创作出来的新闻不能脱离群众,同时富有新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地域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等都存在差异,群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关注群众的客观真实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创作,为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对于新闻稿件题材创新中,应该选择受众生活相关的事件,不断提升新闻的关注度,增加受众的数量。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可以开创更多的渠道了解受众需求,包括利用热线、微博、公众号、邮箱等方式,了解受众内心真实的想法。还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帮助,帮助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事件的注意力,让更多的人成为新闻素材的提供者,让新闻媒体深入人心。
(二)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通过有效的新闻编辑技巧是提升新闻编辑创新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模糊化处理技巧、组织指导技巧以及后期控制技巧等。具体新闻编辑工作开展中,会经常遇到需要模糊处理的问题,编辑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一编辑技巧。例如,对于一些急发稿件来说,编辑人员有时候很难真正的弄清事情的原委,但必须在很短时间内保证新闻正常播出,这就需要采用模糊化处理技巧,不仅保持新闻本身的时效性,也避免编辑盲从确认,避免出现虚假新闻的出现。同时,在广播新闻编辑中,还可能遇到涉及社会公德、保密知识内容,这时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模糊处理,编辑也需要在不断工作中摸索模糊化处理技巧。编辑是新闻业灵魂所在,新闻编辑人员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对国家战略方针进行掌握,把握住舆论导向。另外,需要加强与通讯人员的联系,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在新闻制作的基本流程中,编辑完稿件并非编辑人员工作的结束,还需要进行后期控制,在后期导播、插播等环节中发挥作用。编辑在后期需要确保新闻节目的连贯性、多样性,保证新闻节目能够承载更多内容。
(三)必须融合更多新型的新闻采编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新闻采编方式,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活力,促进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把握新媒体特点,将新旧媒体有机的融合起来,提升新闻采编工作效率,满足受众对新闻节目多元化的需求。例如,在新闻信息搜索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网络平台,针对热点话题实施民意调查,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鼓励民众提供真实有效的新闻素材,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适应能力。
(四)从横向纵向丰富广播电视新闻深度
“互联网+”在社会各界广泛运用背景下,其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为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互联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正面影响、消极意义或积极意义,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为了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需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力求反映社会的本质,传播社会正能量。一方面,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深入基层,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强化对新闻线索的采编,不断的扩展新闻内容的深度;另一方面,在广播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需要深入报道以及挖掘新闻内容,掌握事件前因后果,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对于大家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需要进行跟踪报道,挖掘焦点话题的本质。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各行各业都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也赋予了其新的特点,让新闻采编工作更加平民化、丰富化以及技术化。为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必须不断提升采编人员技术能力,创新采编方式,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新闻节目的需求,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可持续发展【2】。
参考文献:
[1]王玉良.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新特点[J].传播力研究,2018(22):116.
[2]易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及应对办法[J].声屏世界,2018(07):24-25.
论文作者:孙佳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新闻论文; 互联网论文; 广播电视论文; 受众论文; 编辑论文; 时代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