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群群 何美娟 徐秀端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段期间选择来我院进行乳腺癌化疗的6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SAS评分与SDS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其对于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乳腺癌化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278-02
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所占比较较大,患者容易出现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临床通常采用化疗方式治疗患者,但化疗患者容易出现恶心、脱发等不良反应,这更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1]。所以,在患者化疗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为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情绪提供合理参考意见,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的65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疾病标准,均进行乳腺癌化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将65患者分成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5.32±1.28)岁。首次单侧发病患者26例;再次复发或者双侧复发患者6例。在观察组33例患者中,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5.43±1.36)岁。首次单侧发病患者24例;再次复发或者双侧复发患者9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基本资料,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其详细的护理方式如下。
1.2.1对患者化疗前的护理 向患者科学合理地解释疾病状况,促使患者以积极地的态度对待疾病。针对消极失望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分析其产生此情绪的分析,并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采用恰当方式安全患者,促使患者化疗积极性提升。其次,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教导其一些深呼吸、放松以及想象力方式用于调节自身生理功能,保证患者的放松性。化疗之前,详细地位患者讲解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化疗的重要性,并举例化疗成功患者案例,消除患者悲观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化疗。
1.2.2对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护理 食欲不振、脱发都是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用适当的语言向患者耐心地解释,促使患者能理解这些反应的正常性,并尽快地适应新情况。其次,护理人员还要充分地赢得社会、患者家属、亲友的支持,积极地配合患者乳腺癌化疗治疗。对于患者的要求,患者家属、护理人员要妥善地位患者处理。同时,家属以及亲朋好友要经常性地来探视患者,促使患者感受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促使患者的孤独感减少,信心增强。
1.2.3对患者化疗后的护理 化疗后患者可能仍需要住院观察,期间会产生胃肠道、脱发等不良反应。对于胃肠道反应不太严重患者,嘱咐患者日常饮食清淡、多食用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即可。对于化疗脱发难以接受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再一次做解释工作,脱发只是暂时的现象。当治疗结束后1—2个月,患者头发会再生。或者建议患者佩戴假发保持美观,减少患者的难以接受性。非化疗期间,固定患者积极地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小跑以及跳舞等。
1.3 评价标准
采用SAS与SDS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度与抑郁度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的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χ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SAS评分与SDS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
3.讨论
在此之前,临床通常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理论作为癌症治疗的基础,注重生物性因素[2]。较常采用化疗、手术、放疗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乳腺癌治疗,但是严重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因素。患者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癌症产生、发展以及治疗效果[3]。尤其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其不仅面临着手术、化疗压力,其还承担着更多的性生活以及家庭关系的压力,害怕自身形象改变[4]。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产生于患者情绪的关系具有密切联系性,恶劣的情绪促使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直接降低了免疫系统对恶性细胞的识别与监视作用,从而导致突变的细胞株得到繁殖与扩散。所以,我们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特别是化疗期间的乳腺癌患者,因为化疗后患者容易出现脱发严重不良反应[5]。通过对患者心理护理,促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提升乳腺癌化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其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培凤.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病人化疗期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09(21):1889-1890.
[2]李祎萍.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0(19):155-156.
[3]周芬.万韵芳.心理护理在乳腺癌病人化疗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7,27(3):75-76.
[4]伍淑文.苏连花.陈培雪.心理护理对11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9(23):5657-5657.
[5]江燕丽.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7(33):246-246.
论文作者:赵群群,何美娟,徐秀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患者论文; 乳腺癌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