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 心内科 224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5人,其中1人另出现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表现,3人有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观察组仅有2人出现心律失常,观察组对治疗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给患者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有益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细胞缺血乏氧而坏死的一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病因较多,且多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过量的体力劳动,情绪的激烈变化,饮食上暴饮暴食,不加节制的烟酒嗜好都是该病的重要诱因,临床典型症状常表现为心绞痛加重,起病危急,危险程度高,且伴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需要做到周到严密,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高度预见性及计划性,能针对患者临床表现给予规范化的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本研究讨论了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重要意义,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7.5±4.6)岁。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4±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诊断后所有患者均确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与该病病征相符,所有患者精神状况正常,无精神病患者,并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有严重并发症患者;有阅读理解能力障碍的患者;有语言沟通障碍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包括:观测病人体征,对病人进行身体心理评估,严密注视心电图情况,提醒病人饮食禁忌,给病人吸氧、静卧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身体心理评估,依据患者需要和评估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医生及护士严格执行临床护理路径表内的相关内容。
(2)向患者耐心讲解有关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知识,令患者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而更加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医护人员按照制定计划对患者实施相应临床路径护理工作,并记录下患者的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患者情绪低沉,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依据记录情况,调整护理侧重点,在各项护理内容实施完后,医护人员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上签字。
(4)为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内容得到确切实施,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到病房检查,并查阅相关记录,对病人身体情况做出评估,对医生及护士的护理工作做出评价和指导。同时医护人员可相互监督,互相提醒帮助,确保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有效实施。
(5)在患者康复出院后,护士长及医护人员针对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中所出现的身体症状,患者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满意度,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等进行研讨,分析总结本次临床护理路径中遇到的问题,以期达到完善。
1.4评价标准
患者满意度回馈表由本院自己制定,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百分制。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录入该软件中,采取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采取X?检验进行组间计数资料对比。P<0.05表明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有8人出现并发症(16%)其中4人心律失常,3人出现左心室附壁血栓,1人心律失常伴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观察组仅有2人发生心律失常(4%)。
满意度回馈表显示,观察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23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6%)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20例、不满意18例,满意率为6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急危险程度高,而且伴有大量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在治疗该病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更易加重患者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就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规范护理方式。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优势在于它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严格实施该表内容,医护人员按照为病人制定的合理方案护理患者,使护理工作得到有条不紊的执行,同时通过与患者的密切接触,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超,任喆.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6):4476-4479.
[2]陆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22):107-107.
[3]张幸霞,章西萍,曹佳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42-44.
[4]柴艳华.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09(12):262-263.
论文作者:孙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路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