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启示_科技园区论文

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启示_科技园区论文

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科技园论文,启示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9)10-0149-03

1951年,斯坦福大学通过土地租约,出租7.5%的校园土地给瓦里安公司发展高科技,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的诞生。随着研究园的不断发展,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硅谷。此后,世界各国和地区竞相效仿,纷纷设立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园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性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高速升级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兴办科技园区的热潮。

德国经济总能力居世界第三位,其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大学科技园在其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德国大学科学园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国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尽快提升办园质量和取得更大成果,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德国大学科技园基本情况

德国大学科技园的迅速发展,主要起因于美国和英国的挑战。与美英两国相比,德国虽然起步较晚,1983年才建立第一个科学园区——西柏林革新与创新中心,但后期发展速度很快,是西欧科学工业园发展最快的国家。到2007年,全德共有300多个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其中参加德国科技园和孵化器联合会ADT的有181家。根据ADT对其成员的统计材料,现在园内企业共有7 500多家,工作人员总计56万余人,入园企业的平均规模是75人,入园企业孵化成功率超过90%。其中,1984年创建的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是德国最为重要的鼓励高科技创业发展的科技园区。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高新科技园区是德国电子、微电子和机电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中心,被称为“巴伐利亚硅谷”。

1984年,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共同投资成立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园区面积仅为为2 000平方米。科技园区既十分重视现代科技开发,同时也扶植传统产业,使园区内企业数目不断增加,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巴伐利亚联邦州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人所称的电子技术工业的从业人员达到24.5万人,占全部劳动力的25.5%,在全国名列榜首。在1990年以前,每4个受雇于电子工业的工人就有一个是在巴伐利亚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企业之一,德国最大私立企业西门子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半的德国劳动力都来自巴伐利亚州,而其中5万人工作在慕尼黑地区。到1990年,园区面积扩展2倍。1992年还投资建设了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大楼。为使企业能在较小的空间创建较大的科技公司,并尽可能地帮助投资者降低科技孵化成本,创业大楼每个单元都安装了100兆的电信网络,微机、电视机、传真机、电话机等都集中在一个盒子里面。科技人员在这里完全可以了解整个慕尼黑市的产业领域和科技研究动态。

慕尼黑科技园有着日渐成熟的中介服务体系。政府专门成立了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管理招商中心,隶属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代表政府对进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到20世纪末期,德国政府在34个工业部门设立了96个联合研究会,将研究成果在整个行业推广使用。这些中介服务组织推动了科技园区创新进程,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创造和转化。

世界名校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理工大学等都为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这些学校的教学研究机构与科技工业园企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又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慕尼黑市所属的许多研究机构,如位于加尔青的迈克斯普朗克等离子研究所、位于纽伦堡的辐射与环境研究会、位于奥伯法芬霍芬的航空航天研究所等都在慕尼黑的近郊。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会所属的十几个研究所和研究部也都聚集在此。

2 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

2.1 政府直接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

德国政府为促进科技园区的迅速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为高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开发,特别是在机械、电子和家用电器以及电子产业化等方面,德国政府不断加强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水平,并且采取降低租金、税收优惠等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科技公司进驻园区。同时,在慕尼黑市地价不断上涨时,政府还采取降低地价的方式扶持传统产业发展,并由政府出资,对传统产业搬迁提供服务和人员技术培训。德国政府还明文规定,政府投资的大学必须同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加快了科技开发速度。1999年,政府投资4.5亿马克,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为保证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平衡发展,慕尼黑政府每年拨出25万欧元交给园区管理招商中心,主要用于资助企业培训员工。这一系列措施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以孵化创新企业及提高就业率为目的

科技园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孵化企业。据统计,德国入园企业孵化平均成功率超过90%,而一些尖端、有市场前景的研究成果则最受入园企业的关注,成功概率更高些。园区管理部门一般定期发布新科研成果和项目,或者举办各种展览会以便企业交流选择。德国科技园和孵化器联合会在此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为会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周到的服务,在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架起了有效的沟通桥梁。如2005年在该机构的直接帮助下,有80多家德国企业找到了外国合作伙伴。

与其他国家不同,德国政府支持大学科技园发展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就业。实践证明,高度发达的科技园确实为德国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在德国目前失业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众多新企业的孵化成功,使得很多寻找就业机会的人从中受益。如在慕尼黑科技园区聚集着600多家公司生产电子元件和电子系统,2400家公司使用这些产品。国际知名的西门子、日立、摩托罗拉、宝马、欧罗西尔(Eurosil)等公司都聚集在慕尼黑。电子工业公司从1975年的287家增加到1985年的3 008家,创造了28 000个就业机会。

2.3 依托一流大学

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就在于它以科技实力较强、学科优势明显的研究型大学为依托。世界上的著名大学科技园都依托于著名大学,拥有一流科技园也已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尤其是一流研发型大学,是科技园建设最基本的依托条件,也是许多科技园的最初倡导者,甚至是科技园的主导者。大学是培育科研人才,创造科研成果的源泉。离开了大学,任何一个科技园区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德国300多所高等院校大多参与了各类科技园、孵化器或成果推广中心的工作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同时也是高科技公司的骨干力量。从1997年起,洪堡大学6个研究所和部分教学单位就陆续进驻科技园区,从而使大学与企业及研发机构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大学的仪器设备免费向园区和社会开放。同时,每年有许多洪堡大学的毕业生到园区孵化器从事技术研发,一旦项目成熟,即可进入园区创办企业寻求发展。目前,安道尔舍夫科技园已经形成了以洪堡大学为核心、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构建Adlershof科技经济圈的教学、科研、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2.4 科技园服务体系完善

德国大学科技园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推动了企业创新,也为企业创新解除了后顾之忧。如海德堡科技园服务公司利用与政府及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广泛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海德堡科技园这一地区性的孵化平台,为企业提供办公房屋、会议室、财务、管理、营销、网络、实验设备、法律甚至幼儿园等方面的服务。另外,还定期举办讲座、论坛、公司之间的联谊会等活动,并承担着青少年科普任务。除一般性的服务外,科技园还为企业提供会议和展览服务,并为企业提供集中采购服务,以降低企业成本。

2.5 风险投资增长迅猛,风险基金退出机制多元化

风险投资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从高新技术产业化状况来看,风险投资发展得好的地方,风险投资机制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也就高;反之,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德国政府采取了优惠的投融资政策、优惠的资本市场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及吸引外来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由此,德国的风险投资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德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约有40%是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虽然德国管理者股权回购、出售给工业界等方式仍然是风险机构首选的退出渠道,但通过公开上市的企业数量正在逐渐增多。

3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大学科技园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汇集、融合的新焦点,对国家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缺乏经验,大学科技园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

3.1 政府在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我国政府对大学科技园建设也十分重视,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政策、文件。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的这些文件更多的是强调大学科技园的地位、作用、功能、定位,关于土地使用、财政税收、工商管理、人才激励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不是十分完善,这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十分不利。

3.2 依托高校参与科技园建设的程度不高

我国很多大学科技园与依托高校并没有形成很好的融合,二者相对独立运行。园区中的企业多数来自社会,其核心技术与高校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科技园自身宣传不够,很多师生对其作用和职能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就更谈不上利用科技园进行创业或转化成果了。科技园与高校如果长时间不能形成相互依赖的有机融合,广大师生不能主动参与其建设和发展,那么大学科技园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优势。

3.3 资金不足阻碍了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发展

大学科技园的资金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园区建设资金;二是企业或项目孵化资金。而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资金则主要来源于依托高校。各高校本身的教育经费就非常紧张,因此对科技园的投入一定是捉襟见肘。对企业或项目的孵化资金,国外大学科技园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风险投资。据有关资料统计,1955-1963年期间,硅谷半导体产业营业额的35%~40%来自政府机构采购。另外,风险投资对国外很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我国政府虽然也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但总量不足,大学科技园内科技企业得到资助的数量有限。风险投资在我国既未得到广泛认可,更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可见,资金短缺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会制约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

3.4 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较复杂,有些是地方政府主导型,有些是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型,更多的是依托高校独立管理型。不管哪一种类型,都有其优点和长处,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效率不高、孵育能力不强和责权利不明确等问题。所以,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科技园发展运行模式非常有必要。

4 德国大学科技园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通过举办大学科技园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作出很多努力,积累了许多经验,对搞好我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1 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科技园的支持力度

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即使是世界上最市场化的硅谷,它的形成与政府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更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加大支持力度。如支持大学科技园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激励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大学科技园给予优惠和支持,把蕴藏在高等学校中的智力资源激活、解放出来,变人才和技术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这对于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此外,地方各级科技、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为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专项支持,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和技术创新项目。

4.2 大学应积极参与科技园建设

大学科技园是高智力密集区,它所要求的智力密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所能承载的,必须依托具有极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综观比较成功的大学科技园,一般都依托于一所或几所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成果,科技园与高校形成鱼水交融的关系。

首先,研究型大学应向科技园提供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包括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平台和图书资料等,以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孵化。

其次,为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大学应为其提供必要的方便与支持。大学应为教师和研究人员到科学园内创办企业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并保护个人的知识产权、校内职务和工作都不受影响等。同时,大学还应鼓励学生到园区内中小企业工作,使学生能亲身感受科学园内的创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培养其对知识转化为产品的兴趣,为其将来创办公司积累经验。

4.3 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首先,借鉴德国初期发展本国风险投资业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制定优惠的投融资政策、资本市场政策、税收政策及吸引外来风险投资的优惠政策,在社会、法律、科技等方面出台一些真正有利于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激励政策。2005年11月,国家十部委最新联合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配套的政策,如税收优惠等尚未出台,建议尽快完善配套法规,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有效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资本退出的成功与否,没有有效的退出机制就没有风险投资。在现阶段,企业的收购兼并是我国刚起步的风险投资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完善高科技企业的购并市场,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尽快解决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取消股份回购的限制,对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十分必要。当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完善创业市场(二板市场),才是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必由之路。

4.4 提高科技园自身服务能力

一个园区所能提供的综合服务的能力和品质、资源获得的难易程度和层次,以及所能营造的文化氛围的内涵与品味,决定了一个园区的吸引力,进而也决定了一个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介服务体系就是其核心所在。在科技园区,政府应设立专门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支持服务,促进其经营活性化,提供中小企业情报、咨询、创业支持、资金支持、技术开发支持、地方商品展示、支持企业集团化等。另外,园区内还应设立专业中介机构,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从技术、人事以及企业经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的优质的咨询服务,重点对建厂许可的取得、税收和关税的减免程序等专门领域给予咨询服务。

标签:;  ;  ;  ;  ;  ;  ;  

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启示_科技园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