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_精神文明论文

真、善、美的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_精神文明论文

真善美的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质所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善美论文,精神文明论文,实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作者认为应从真善美统一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质,指出真理的获取和信仰、善的确认和追求、美的创造和鉴赏分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的具体体现。文章还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真善美的内在关联。

恩格斯在谈到十八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文明国家的民主即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在瑞士的发展时,曾把瑞士旧的顽固的牧民为维护旧制度而抗拒历史潮流看作是“愚昧对教养、野蛮对文明的反抗”①此处,“文明”表示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生活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求。这个意义上的“文明”与合理、进步、符合人性的要求等语义基本相通。然而,合理、进步、符合人性要求并不是空洞的词句,它是人类发展的某些共性体现,而且在不同的生活领域里往往形成了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在社会物质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富强、民主、和谐(或和平)作为社会文明——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内容和要求。就是说一个社会是不是文明,就要看它是否能达到富强、民主、和谐的要求;在社会精神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真、善、美”作为精神的崇高境界,即作为社会精神进步发展(即精神文明)的根本内容和要求。就是说,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精神是不是文明的——是不是进步、合理的,必须看它是否真正达到了“真、善、美”的要求。

因此,精神文明也可以称之为“文明的精神”,即合理、进步、符合人性要求的精神,这种文明的精神就是真、善、美的精神,换句话说,真、善、美构成了这种“文明精神”的根本内容。

一、精神文明中的“真”

“真”为什么能成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呢?这是由真理自身的价值决定的。首先,真理作为关于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关于客观规律的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达到人们精神上的充实和完善,这是一种理性的价值。其次,真理作为事物规律的知识和团结群众的理性旗帜,一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变成改造世界的伟大物质力量。这是一种实践指南的价值。总之,真理使人智慧,可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自我完善的需要;真理给人以力量,可以满足人们克服困难,增强胜利信心的需要;真理与谬误相对立,可以满足人们从迷信、专横独裁、愚昧昏庸等各种错误思想束缚中获得思想解放的需要。而这一切又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文明区别于愚昧、野蛮,文明人区别于野蛮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证明:一切文明的时代都是真理大发展的时代。古希腊文明堪称文明的典型,那时真理的发展也同样举世瞩目。正象克莱夫在回顾古希腊文明的成就时所说的一样,“希腊人在追求真理中表现的忘我精神,曾遭世俗庸人非难,但他们在数学、推理几何学研究上攀登的高度,至今仍使有资格考察这个领域并已作过研究的人们惊叹不已”。克莱夫同时还指出:“他们追求真理是为了真理本身而追求,也作为达到文明的手段。”②正是真理与文明之间的这种必然关系,所以,我们把“真”作为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之一。

真或真理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真理的获取(认识)与真理的信仰。

(一)真理的获取。真理的获取从精神现象的角度讲,它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指人们在科学、哲学的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即已获得的正确认识。提到真或真理,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把它与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系在一起,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它们的关系。实际上,科学并不等于真理,科学是精神活动的内容,但它并不直接构成精神文明的内核。因为,真理是科学活动的必然产物,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活动都必然会认识和发现真理。科学只是一种精神活动,在它还没有取得真理的认识时,它就不具备文明的荣光,人们之所以把科学与真理等量齐观,是因为科学是通往真理的必由之路,但科学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发现真理。就没有价值,也丝毫不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那样也当然谈不上文明不文明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具有的精神文明不是看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在从事科学活动,也不是看其发展科学事业的规模有多大,而是要看这个社会最终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多少成就——获取了多少真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对精神文明的贡献是在于后者而不是前者,后者才是文明的最好的注脚。

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中,真理的认识或获取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内容:1)发现新的规律,并把新的真理补充到我们已经取得的被确认或固定了的真理体系之中。如医学上对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经典力学的成熟等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地把新的发现的真理补充到既有的真理之中去的过程。2)用更准确或更全面的公式代替相对不太精确或不太全面的公式。如十七世纪解析几何学的出现,它能把代数学和几何学结合起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从而使原来由几何学和代数学分别难以解释的问题能得到更精确和更全面的解释。3)发现错误或不当之处以及对错误或不当之处进行修正。如哥白尼日心说对托勒密地心说的否定以及后来布鲁诺、开普勒等人对哥白尼日心说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4)抛弃那些已经被反面例子证明是错误的归纳、解说或推理。如伽利略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对亚里士多德落体定律的否定;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一国先胜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共同胜利论的发展。

(二)真理的信仰。发现真理与信仰真理并不是一回事,少数人或个别人发现(发展)了真理,而大多数人对此不相信或不感兴趣,甚至嘲笑压制,这样的事情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的,布鲁诺因为发展了太阳中心说(发现宇宙是无限的)不仅没有人感谢他的发现,反倒被教会活活烧死了;赫胥黎因为发现人是猴子变来的却导致了当时几乎所有“有身份”的英国人都对他咬牙切齿;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因为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也有不少人骂他是个疯子。精神文明中真的内容为什么要包括真理的信仰呢?这就是因为完善的真或真正体现文明的真必然是真理的获取与真理的信仰的有机统一。没有真理的取得。当然谈不上真理的信仰。但是有了真理或者说发现了真理,却不去尊重它、信仰它。利用它,也就像把淘出来的金子又重新埋进沙土里去一样,真理得不到实践主体尊重和认可,就完全丧失了其自身的价值。我们在前面已说过,真理之所以列为文明的内容就在于它自身的价值。而今它失去了自身价值显然也就与文明失去了缘份。总之,一个真理被排挤、被践踏的时代是称不上精神文明的。所以对真理的信仰就应当成为精神文明中“真”的内涵的必然组成部分。

真理的信仰从具体内容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尊重真理和运用真理。尊重真理,一方面包括人们积极主动地对已取得的真理成果的钻研、学习和把握。这是人类对认识未知领域的无穷兴趣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良好表现,而对真理成就不闻不问则是人类进取心眠灭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包括人们对真理追求者的热爱和崇敬。一个社会对真理的不尊重往往也表现为对真理发现者、追求者的打击嘲讽,甚至迫害。一切真理遭排挤,真理追求者遭迫害、打击的时代必然都是精神颓丧、精神文明大滑坡的时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如此。因此,要建设精神文明,要尊重真理就必须培育人们热爱真理,反对迷信的理性精神。运用真理,就是在尊重真理的基础上把真理的成就利用于社会实践。建设精神文明所以要倡导运用真理,就是要树立起人们实事求是、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为追求真理不惜个人利益的牺牲精神。

信仰真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又表现为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为,真理总是通过科学知识这种形式表现出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分别展示出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真理认识,真理寓于科学知识中,因此人们对真理的价值取向,往往通过人们对各种科学知识的评价、选择、取舍的态度表现出来。一个社会如果普遍尊重科学知识、尊重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以充分实现真理的价值,那未,我们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中流行的或倡导的就是一种信仰科学真理的价值观念。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不重视知识和科学人才,甚至大量埋没人才、压制人才,这样不仅真理出不来,既有真理的价值也无法实现。那未,我们可以断定,在这个社会中流行的或倡导的就不是一种信仰科学真理的价值观念。这样的社会也就谈不上有真正的文明。

二、精神文明中的“善”

为什么“善”能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呢?这也是善自身的价值决定的。什么时候社会确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的政治、法律、道德生活原则——善,什么时候社会就会大进步,社会文明就会大发展。为什么历史上每一种剥削阶级的社会形态在其建立初期都能促进社会的大发展,给人类创造新的巨大文明呢?原因正在于其初期能自觉地认识和追求善——确立有利于(相对而言的)多数人的社会原则,由是可见善与文明的内在联系。善之所以具有文明的价值特性,就在于一方面社会善的确立能充分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照顾多数人的利益,能有利社会的安定和谐,从而保证社会的顺利进化和发展;另一方面,从主体观点上讲,人们对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即对善的追求和响应,事实上正是人类理性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从自由走向必然的标志。恰恰也是文明人区别于野蛮人的重要标志。所以说社会的善总是与人类的文明进步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而研究精神文明就不能不剖析“善”,研究“善”。

善作为精神文明的内容,具体又从以下两个方面得以表现:

(一)善的确认或规定。马克思主义认为,善即是对多数人有益有用,可是精神文化中哪些东西是对大多数人有益有用的呢?怎样使它们对大多数人有益有用呢?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精神活动的问题。它首先必须从意识形态中寻找答案。意识形态中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都是有关社会关系、利益矛盾调整的社会意识活动,社会中善与不善的原则和内涵都是通过它们来规定和确认的,它们是善的精神原则的具体表现途径。因而善的精神内容又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的善,即政治思想和政治活动中符合多数人利益的思想、原则和规范。如民主、法制、公平、守信、廉政、开明等理论和原则。2)法律的善,即法律思想、法律条文中对多数人有利有用的思想、原则和规范。如权利义务平等、婚姻自主、禁止偷窃的思想、原则等等。3)道德的善,即道德思想与道德活动中的有利于人民大众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如热爱集体、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等等。4)宗教的善,宗教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固然已失去了善的现实性,但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确起过善的作用。在科学不发达的愚昧时期,人们以宗教来慰籍自己的灵魂无疑对芸芸众生也是一种精神的解脱,这种解脱当时对多数人不能说是无用无益的。宗教只是在科学和文化日益发展中才逐步走向人们善良愿望的反面的。

(二)善的追求。就是要培养人们善的心灵,激发人们主观上对善的挚爱和渴求。精神文明中善的内容为什么要包括善的追求呢?因为,善的确认或规定只是一种静态的客体化的精神部分,而主体在心灵上对这种客体化精神的认同则是善的精神的另一动态部分。精神文明中完整的善即是静态善与动态善的统一。没有一定的人和社会来完成善的规定或确认,当然社会成员就谈不上对善的追求和认同。但是有了善的规定和确认,而没有主体的呼应,主体仍然是我行我素,那么善的规定和确认就毫无意义,因此,善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文明的境界。当前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中为什么特别强调“主体的民主化”,道理就在这里:有了民主的原则(堪称善的规定),如果没有主体对民主的响应(堪称善的追求和认同),民主政治就是一句空话。

善的追求和认同具体就是指人们把善的外在要求内化为主体的自觉要求,使善由社会的要求变成自我的需要,即使主体与善的规定达成认同。而主体一旦达到善的认同,成为善的规定的自觉维护和追求者,则往往表现出下列善的精神品格:1)忠诚,即诚恳忠实,作为一种善的品格具体表现为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诚之心。2)仁爱,通俗地讲就是与人为善。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没有仁爱之品德是不行的。3)正义,即处世办事公平合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义感就会被私欲所吞噬,就无法明辨是非,就不可能去真正追求善。4)信用,即诚实不欺,遵守诺言。一个国家言而无信即会失信于民;一个人言而无信就会失信于朋友。因此,信用也是主体心灵善的重要内容。5)洁身自爱。中国人历来强调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把节俭、骨气视为传统之美德,这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是十分有价值的要求。6)勤劳,办事勤奋负责,积极参加劳动,反对过寄生生活,反对懒惰和不负责任。7)谦虚,只有谦虚谨慎才能脚踏实地为人类默默奉献。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和发扬。8)孝敬,即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晚辈自觉敬重爱戴父母和长辈,并积极赡养父母。

以上这些品格的实现是主体达到对社会客观善的认同——形成善的自觉意识的根本标志,也是精神文明中善的内涵得到完美体现的基本前提。

三、精神文明中的“美”

雅典人对艺术美的看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给予艺术家的非同一般的荣誉,……充分证明了文明与美的内在联系。任何完整的“美”的存在,都离不开一定的美的客体和审美主体,从精神活动的角度讲,前者涉及创造,后者涉及鉴赏。

(一)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在精神文明中指的是美的客体即美的精神产品的创造。美的客体通常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美(不包括人工自然美,人工自然美属艺术美)不是人类精神活动加工创造出来的,不能反映出一定时代精神发展进步的水平,因而不属于精神文明中美的内容。所以,在精神文明中所指的客体实指社会美和艺术美,而社会美实质上是指社会领域中的善,社会美的创造与社会中善的确认和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善的内容已如前述,这里所要研究的美的客体实际上就是指艺术美。因此,作为精神文明之一方面的美的内容实质上就体现为艺术美的创造和艺术美的鉴赏。

常有人把艺术与美之间划上等号,其实不然,艺术是一种创造美的精神活动,而这种精神活动有可能创造出美,也可能没有创造出美,为什么有的人搞艺术成了名扬天下的艺术家,而有的却默默无闻;有的人成了大画家,而有的人则一辈子都是一个普通的画匠呢?原因正在于前者通过艺术创造了更多的美而后者则不然。况且,有时艺术由于社会其它因素的干扰不仅不会创造美,相反正可能制造出丑,如淫秽的绘画、黄色的小说、颓废的音乐等。因此,我们可以把艺术视为精神文化的内容,而把美才作为精神文明的内容。

(二)美的鉴赏。通俗地讲就是“审美”。美的鉴赏或审美之所以是精神文明中美的内容的一部分,就在于:一方面没有美的鉴赏就没有美的创造,没有人去爱美的,即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审美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价值,它是随着人类意识的发展而产生的。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认为,原始人类在很长的时间内是没有审美活动的。所以说审美意识实际上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马克思就曾经说过,人类的文明时代,是指“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③这里所谓的“文明”标志着人类有了工业、艺术和审美能力。所以美的鉴赏不仅是每个正常人所需要的,也是与文明本身紧紧相连的,另一方面,如果创造了美,而人们不去欣赏或根本不懂得欣赏,这无疑也是文明的缺憾。勃朗宁的诗、凡高的画,当时人们不能理解,等作者死后许多年,才被充分认识到它们的价值,这对当时来说,难道不是一种“美中不足”吗!人们不懂得欣赏真正的美,就无异于对美的创造的扼杀。难怪克莱夫要说:“有多少本来不致丧失信心,不致被埋没的密尔顿、拉斐尔和莫扎特,在凶恶的毫无保障的黑暗时代,都成了默默无闻、毫无光彩可言的人。”美被埋没不能不说正是审美意识落后、文明不发达的产物。

在现代文明生活中,审美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切文明都是要人去建设才能获得的,而一个人要真心能够承当文明生活的建设者,就必须是一个懂得美、热爱美的人。一个人审美趣味低级庸俗,那是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美的东西来的,相反还会葬送既有的美。

美的鉴赏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热爱。艺术毕竟是美的源泉,艺术家是源泉的开掘者。因此,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尊重起码是美的认识和尊重的基础。否则,就谈不上对美的艺术作品的享受。我国文革时期,大批的艺术家、文艺工作者受到了迫害,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成就(文学、绘画、影剧、歌舞作品)也遭到了与主人同样的命运,如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从艺术家的收藏室里被扫进了垃圾堆或送去了废品站。而“文革”时期恰恰正是真、善、美大遭厄运的黑暗时代,这足以说明文明进步与人们对艺术和艺术家的热爱是戚戚相关的。2)是对艺术作品的鉴别能力,它需要健康的审美态度和对审美规律的正确认识。有无正确的艺术鉴别能力,是美享受的根本前提,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鉴别能力,会把美的当作丑的或把丑的当作美的。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充分把握审美规律,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一个热爱美、追求美的文明时代。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真善美的统一

在社会精神生活中,既有真、善、美的东西,又有假、恶、丑的东西,真善美与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人类的精神实践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的根本特征就是能够真正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真善美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

首先,真是善和美的基础。我们知道,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着、发展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家们苦心探究的就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他们在卷帙浩繁的巨著中所阐发的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客观存在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人们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认识真理、把握和运用真理,才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这正好说明真是善的基础。没有真作基础,人们就会犯各种错误,就会害人害己,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各种损失,这便是恶的发轫。因而,人们只有达到对真理的获取和真理的信仰,才能真正获得善的认识和善的追求及认同。

真与美的关系,是人们早就关注的问题。古罗马哲学家普洛丁就说过:“真实就是爱,与真实对立的东西就是丑。”④法国古典主义者波瓦洛也说过:“只有真才美,只有真可爱。”⑤尽管人们对真与美的内容各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美与真的密切关系却是公认的。真是美的基础,美不能离开真,更不能违背真。马克思曾把人的生产劳动看成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就因为人的劳动不仅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且还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样就为美的创造奠定了基础。比如花匠所从事的劳动,如果他不能遵循和把握花卉、植物生长的规律,他就不能创造出美丽的花卉盆景。文艺作品也是如此,徐悲鸿画的马之所以栩栩如生,给人美感,就在于画家真正了解和把握了马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要知道,一个不熟悉马的人是绝不会画出绝妙的“骏马图”来的。

其次,善是美的前提。美的精神不仅要真而且要善,对人类要有益有利。鲁迅先生说:“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在于他们有用——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⑥所以说善是美的前提,离开了善就失去了美。任何东西(精神和物质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它都不能妨碍对人类的实用。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它应该有利于实用。自然界的花草很美,它可以点缀我们的环境、美化我们的生活,可是在庄稼地里生长的各种花草,农民则非要锄掉它不可,因为它们妨碍了农民的收成。同理,精神文明中的艺术美也必须以善为前提,一部文艺作品只有表现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理想,才可能是美的,否则就是丑的。中国儒家文化的开山爷孔子就很强调文艺作品的思想倾向性,主张文艺应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很推崇《韶》乐,因为《韶》乐不仅曲调好听,而且歌颂了尧、舜的圣德,故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他对《武》乐却十分鄙视,因为《武》乐表现了武王征伐天下的倾向,因为这与他“为政以德”的思想是矛盾的,当然,孔子这里所谓的美。是反映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善,它与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的善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从理论上看,它与强调文艺美必须以善为前提是一致的。毛泽东同志说过,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这一思想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美与善的关系——美必须以善为前提,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出发点。

再次,善是真的落脚点。人类认识真理、获取真理是为了把握真理、运用真理,造福于人民。可见,真理的根本价值即在于它的善——对人类有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同于一切其它社会文明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充分把握住真理的这种价值特性,使真理能真正造福于人民大众,从而使真与善在文明中达到统一。而这一点剥削阶级社会就难以做到。

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不断地创造真、善、美的精神文化,不断排除精神文化中那些假、恶、丑的东西,而且要促进真、善、美之间的协调发展,使之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从而真正展现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广泛性和高度性。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87页。

②[英]克莱夫:《文明》,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6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页。

④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58页,第81页。

⑥《艺术论》序言,《鲁迅译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83页。

标签:;  ;  ;  ;  ;  ;  ;  ;  

真、善、美的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