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分析及其规治扫黑除恶的基本路径论文

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分析及其规治扫黑除恶的基本路径论文

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分析及其规治扫黑除恶的基本路径

郑建伟1 胡芝春2

1. 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湖北 襄阳 441000 ;2. 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湖北 襄阳 441000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基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改变,社会矛盾的日益加深使得一些黑恶势力逐渐发展,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已经逐渐老化,急需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来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本文就我国的涉黑化现状与扫黑除恶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基层网格化管理在试用过程中的问题与优化途径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我国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扫黑除恶;社会管理;网格化

一、基层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解读

基层城市管理网格化是将所在城市所管辖区进行网格划分,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改革的城市管理方法对城市所管辖区按照一定标准进行一定区域上的划分,是以信息化处理方式为手段,综合集成网格化区域内各基层社区的管理服务资源,在各个网格划定的管辖区域内,及时发现并高效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和管理需要的一种创新模式和机制。基层网格化社会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层网格化技术。这指的是对单元网格的范围进行详细划分,进而明确一些公共资源在各个网格划分区域内的归属问题。二是基层网格化管理技术。指进行划分的网格单元格内部之间、各网格区域之间、网格网络与社会网络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技术的管理。这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具有比以往模式更为鲜明的便利性和高效性,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基层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进而促进基层服务与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与扫黑除恶的工作中,通过对基层进行网格化社会管理,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面搜索黑恶势力并进行强势打压,进而形成上下一体、横向联结、全面覆盖的扫黑除恶大格局,各管理部门需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坚持专群结合,充分发挥政法机关专业力量作用,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线索;坚持打建结合,强化打“财”挖“伞”,加强基层群众组织建设,与人民群众一起共促社会稳定。

二、网格化管理在预防与治理黑恶势力方面的作用

(一)当前基层网格化管理在预防与治理黑恶势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层网格化城市管理在各试点地区的应用效果受到广泛好评,有利于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这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应用在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规范社会基层服务管理、预防以及治理黑恶势力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并不表明,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是一种“灵药”,其主要目的是在维持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提升群众在生活中的幸福感。它在普遍化应用于我国社会治理模式之前,还需要从根本上克服一些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帮助下,对一些社会资源进行了整合,将一些作用不大或者闲置部门进行整合,力求在治理过程中将处理责任具体到个人,使每个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有效的针对一些黑恶势力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积极做出应答与处理,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整合过程的机制建设尚不完善,一些需要完善的网格化工作尚未启动,甚至缺乏上级职责部门对这项新型网格化机制的有效推动与实行,指导与改进,上下级部门在工作分配与职能变动方面的划分尚不明确,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调动多个责任部门,对黑恶势力的监管与严厉打击缺乏横向与纵向的联动机制,导致在管理精细化、职责明确化的新型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与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在很多方面拉低了办事效率,对社会黑恶势力的预防与打击也无法做到精准预防与追击。

一支笔、一个本子、一台望远镜这是王宝生瞭望工作的标配,每天一早王宝生就得围绕整个瞭望台巡视一圈,及时向徂徕山林场汇报情况。

提高了涉黑化问题的处理效率,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对城市辖区进行网格化划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管理与治理效率,对群众反应的问题能够小范围内及时进行解决与处理,对一些黑恶势力造成的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的处理效率也能正确高效处理。另外,网格化划分能够使资源共享效率较高,基于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的网格化治理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为便捷、迅速,各类社会治理中的涉黑化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就被发现和解决,另外,由于网格化划分使系统分工更为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划分也更为明确,对一些涉黑化问题的处理也更加及时与高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黑恶势力对社会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使各工作部门能够针对各个领域的涉黑化问题采取相关措施准确应对。

(二)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预防与治理黑恶势力方面的实践意义

系统平台建设不完善,数据采集率低。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创建应当需要对一些制度实行过程中的基础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来进行评价和系统裁断,由于存在工作人员技能体系不具备、对社会资源及问题的整合率较低等问题的存在,再加上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创建尚不完善,这项系统处理平台的建设机制尚未准确定位与完善,无法在直接管理部门、协同参与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形成一体化的信息数据收集、处理与反馈机制,无法对创新模式能否有效试行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也无法对黑恶势力社会问题进行准确、及时与高效解决,对全面试行创新化社会治理体系缺乏有效的理论与数据支撑,对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健康发展与推广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群体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畜禽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反刍动物生产中,抗生素的影响切实存在,而微生态制剂的优势在于不会形成毒副作用,不会造成污染,且具有良好经济性,能达到良好的饲用效果,因此,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燃烧反应通常是由于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热失控通常是指电池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使电池快速放热、内部电解液迅速汽化并伴随多种复杂物理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有很多种方式,实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来自于电池自身缺陷和用电管理不当,以及外部偶然因素。文中采用过充的方式使10 Ah锂离子发生热失控直至电池燃烧为止,测量电池表面温度变化,以及观察电池燃烧现象。

参照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的价值理念与管控模式,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思潮与社会黑恶势力的发展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实践路径:

实现了社会服务触角的有效延伸。基层网格化社区管理服务的目标和宗旨就是要将服务精细化,这一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将社区基本责任网格作为最基本的服务单元,将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很大程度上也拓宽了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对社会中一些黑恶势力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对我国社会安全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实现了社区服务管理的全面覆盖,保障了群众的各项权益,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提升了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感,在社会发展中的幸福感。

三、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预防与治理黑恶势力方面的优化途径

实现了社区层面的全方位了解,促进社会稳定。通过基层社会网格化管理模式这一创新,社会治理逐渐深入到社区层面,使得管理服务人员对基层人民的生活能够有效了解并进行沟通处理与有效反馈。有效了解与沟通并帮助解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黑恶势力等因素的产生,对群众困难问题的有效处理很大程度上建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提高了人民对政府部门的信心,同时,对基层群众生活的了解可以从中获取有关黑恶势力的有效证据与问题动向,了解黑恶势力对人民群众生活得影响并对其进行有效打击与取缔。

(一)在经济层面上的基层网格化管理,应当针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有效完善与优化,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中的黑恶化问题主要是由于积极管理体制不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管理模式不够完善,一些庞大经济团体背后的黑恶势力长期盘踞,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于社会经济中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导致的,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化经济体制的合理化与完善化过程中,应当积极寻求一种合作中求公平的经济管理模式,将经济集团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与管理来减少一些黑恶势力的产生与猖獗发展,一方面积极发挥网格化工作中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与积极参与能力,对一些房地产行业的强拆势力与高利贷行业的逼债势力应当向相关部门积极反映,有利于相关部门针对这些黑恶势力快速、准确做出应答与处理。

式中,平均输出电压为30 V,负载电阻30 Ω,输出电流为1 A,平均输入电压为20 V,则PWM占空比D为0.33,若最小输入电压为15 V,变换效率取95%,则满载时输入电流为

(二)在政治层面上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应当通过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能力与对干部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来处理。一些干部工作人员为谋权利与利益长期与黑恶势力勾结,甚至与当地警方进行勾结,这些工作人员为谋取私利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应当针对群众反应的问题采取责任具体化措施,防止干部与黑恶势力的长期勾结问题,网格化管理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让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漏可逃,无利可取,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治理,认真负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这些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遏制相关工作干部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谋取私利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预防与治理黑恶势力方面的有效完善与全面发展。

(三)在社会层面上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中,推行“梯度式”管控体系。应在市级、乡镇及社区三个层面深入推进基层网格化管控工作的价值标准与实践指向,根据区域管理特征来合理统筹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及区域面积三方面的内部对接关系,以人口总数与建筑物为基数单元,实施网格划分与检测项目确定等工作,有效遏制黑恶势力的长期存在与发展。与此同时,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扫黑除恶”工作的贯彻落实,应努力建构以“社区管理部门-网格化治理分队-网格划分员”为核心环节链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不同管控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机制革新工作,以网格化管理平台的信息联动为现实发展指向,秉承多部门配合的思维理念,倡导联合执法与科学管控,以此来推进各区域各部门社会要素管理工作的实效化发展;最后,精准定位“非准入清单”。

[ 参 考 文 献 ]

[1]连硕琪,聂端,陈坤.整合与服务:基层网格化管理方式创新研究——以宜昌市伍家岗区为例[J].青年时代,2016(13):247-250.

[2]姜爱林.网格化: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若干问题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2007(1):20-23.

[3]吴猛,王欢.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困境——基于对H市S区的调查与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6-80.

[4]井西晓.挑战与变革: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基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变革[J].长江论坛,2013(1):102-105.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4-0103-02

作者简介: 郑建伟(1972- ),男,湖北谷城人,湖北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刑事法律;胡芝春(1966- ),男,湖北襄阳人,襄阳市襄州区检察院,检察长,研究方向:刑事法律、法律政策研究。

标签:;  ;  ;  ;  ;  

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分析及其规治扫黑除恶的基本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