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具——激发小学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朱小妮

巧用学具——激发小学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朱小妮

朱小妮 渭城区教学研究室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07-01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却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差。根据这一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数学学具。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科学设计学具,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识。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呢?

一、科学使用学具,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低年级学生对事物都有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学习兴趣所在,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例如,教学“8的认识”时,可以抓住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和好奇的特征,让学生先用手中的8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兴趣十分高,摆出了很多图形。趁机启发学生思考:“8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再用小棒摆一摆。这样就把学生由直观操作引向抽象思维,无形当中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寻找规律,学生们很快就会发现规律,并找出组成8的几组数。通过动手操作,认识了组成8的两个数、三个数……直至8个1组成8。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出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让眼、口、手、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挖掘出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抓住学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机,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仅提出了课本了没有的独到想法,而且孩子们的创造火花迸发了。

二、合理借助学具,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呈螺旋式上升。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知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些新概念往往是旧概念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需要以与之有关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运用学具,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及操作技能,为学习新知铺平道路。例如:教学一年级“时间”这一节课之前,可以另外安排一节课—一制作钟面,主要是为学生在数学课上认识时间做准备。一年级的学生对钟表的种类了解比较多,对钟表的结构了解较少,通过这节课的学具制作,学生对钟表的结构有了很好的了解。对自己制作的学具一一钟面,学生倍感珍惜,学习“时间”的兴趣大大提高。在后面几节课中要求学生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面,以及根据拨出的钟面汇报出时间,由于学生都有自己的钟面,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学具的帮助下,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亲身经历整个动手过程。很快认识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相关内容时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凭助学具操作,可以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占优势,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数学理论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仔细观察、认真操作进行思维。因此,恰当地安排观察、操作,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过程。低年级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思维方式,弄懂算理,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分类”的时候,先让学生动手分学具卡中的图片,把三个实心三角、把三个空心三角、三个方形9个卡片分成两份,于是出现了两种分法:一种按颜色分,一种按图形分,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两种分法的异同,引出“分类”的方法,这样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事物,体现出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对思维起到了巩固、启发和加速的作用。

四、善于拓展学具,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是人们“劳动、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把学具操作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的广阔天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所学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把学具操作延伸到生活中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借助学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和途径,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动手操作为学生积累了宝贵的感性材料,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根”与“源”。巧用学具,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巧用学具,使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适应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

论文作者:朱小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巧用学具——激发小学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朱小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