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易性教养危害无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养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年轻的父母出于对子女的溺爱心理,给儿子穿花衣,扎小辫,穿裙子,扎耳朵眼,甚至起个女孩的名字。每当家中来客或家人团聚时,还时常问孩子:“你是男孩女孩?”当孩子说自己是女孩时,逗得全家人大笑一番。孩子也因博得众人的欢心而洋洋得意。相反,也有些父母可能是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将女儿着男装,起男孩名字,给些刀、枪、棍、棒类的玩具,按男孩教养,并期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强壮、勇敢、阳刚之气十足的孩子。乍看起来,这些有意无意的教育方法,只不过是为了一时取乐或少让孩子受人欺负,实际上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严重危害。
实践证明,人的心理性别与实际解剖性别不完全是一回事。解剖性别是在染色体控制下在胎儿发育早期形成的,而心理性别则是幼儿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我们常可见到一些男子汉的观念和行为却是一副“娘娘相”。也有一些妩媚少女缺乏女子应有的温柔细腻而具有一种大男子的气质和行为。这些行为性别与解剖性别不一致的现象,就是易性教养在幼儿心理上形成心理性别倒错的结果。
幼儿的心理性别确认,一般在3岁左右时已建立起来,一旦孩子在心理上确认了自己的性别,将伴随终生,纠正起来十分困难。易性教养长大的孩子,大多认为自己的实际性别与解剖性别完全相反。因此,时常处在心理性别与解剖性别不一致的严重矛盾之中。学龄儿童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稍大些的孩子常因有异性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男孩喜着女装,施脂粉,说话细声细气,爱哭等,受到同学及周围人的指责,嘲笑。女孩也常因阳刚气十足而不容易被同学甚至家人所接受。成年以后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例如,男性常装扮女性,以女性的面目出现并希望得到社会人群的承认。婚后夫妻关系不睦,有的为了解脱心理上的性别矛盾,要求做变性手术,当不能得到满足时甚至自己将外生殖器割除。女孩成年后爱着男装,不喜做家务,婚姻关系不稳固等。不管男孩女孩,易性教养成年后都可导致同性恋现象。
目前,治疗心理性别及行为性别异常都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必须从预防孩子出现性偏离方面入手。从1岁开始即应注意根据其正确的解剖性别进行培养教育。孩子在3岁以前可塑性较大,且模仿性较强,应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用大人的一举一动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与自己实际性别相同的道德行为习惯。切莫根据父母的好恶任意打扮教育孩子,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标签:幼儿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