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讨论文_丁晓

农村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讨论文_丁晓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村初级中学 266417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更好地创设化学课堂情境,是我们化学教师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授之以渔”的思想,通过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那么,如何创设化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课堂语言要丰富有趣,讲究修辞和艺术性

首先,农村教师应该坚决去掉方言,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语言应该追求节奏美,授课必须控制语言的速度:易懂得可略快,发问时要慢;用高声强调重点,平缓引起回忆,反问启发思考。

其次,恰如其分地应用修辞性语言,可使知识化难为易,抽象变得直观,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善于制造悬念,增强课堂效果

悬念是创设一个悬而未决的教学情境,从而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当我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印尼有一条著名的死亡之谷。一天,有两个探险者牵着一条狗进入谷中,走了一会儿,那条狗突然晕死了,牵狗的那个人赶紧蹲下救狗,也晕倒了。而另一个人没敢再低头,昂首阔步的竟安全地跑了出去。你知道死谷的奥秘是什么吗?这个小小的故事勾起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强烈愿望,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仿佛注射了一支兴奋剂。

三、教法多议,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讨论式教学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既打破了一言堂的陈旧模式,又为学生创设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为学生与学生之间营造了团结协作的探究氛围。

有一次我让学生做一道难度较大的能力题:向某工厂排出的一种澄清的废水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废液中一定有银离子;B 废液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C 废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D 废液中一定有硫酸

我提出几点供学生讨论:1.“澄清的废水”二字暗示了我们什么?2.部分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有哪一种盐?3.产生的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什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4.如果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则溶液中会有银离子吗?硫酸能存在吗?一题多议,层层分解,我将难度较大的题目交给学生讨论,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激烈的争论中,让学生在驳斥、争论的探究中将此题的面纱层层驳开,切实领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切换师生角色,让学生进入“演戏”的主角

我们老师应该提倡、鼓励让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当主演,教师走下讲台当导演,把学生推向讲台。教师总结归纳的知识,不妨相信学生,赠给学生一次表现的机会,可增强记忆的目的性和紧迫感,加大了学生钻研课本的自觉性,从而被迫萌发把“厚书读薄”的欲望,也能培养把“薄书读厚”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说到:“让学生当一当教师”。这种做法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因此在每一学期中,我也模仿尝试李希贵的这种教学做法,给学生几次走上课堂锻炼的机会,我一般让学生星期一讲,在周末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这样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尽情地发挥,既培养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又可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要讲的知识,每一次我都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五、切近学生生活,广泛联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化学教师如能及时渗透增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社会生活,追求生命健康,关心环境问题的意识。

我带领学生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时,便及时将2005年3月份发生的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当作契机,编成一道阅读分析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有关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归纳后我并没有结束,而是接着提出了以下假设:如果我们身边就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而此时正刮着北风,我们应往哪个方向跑呢?往高出跑还是低处跑?跑的过程当中应搞采取什么措施?一系列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题目的练习中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对生命、对饮食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进一步加深了探究化学的兴趣。

六、重视化学实验,创设体验情境

有一次,我讲中和反应时做了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学生睁大了眼睛,可最后什么也看到,我从学生的眼中看到了失望,因此突然发问:“同学们,这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了吗?如果发生了,哪位同学能将这个实验进行改进呢?让我们通过清晰可见的实验现象真正证明它们是发生了反应?”这个疑问顿时像注射了兴奋剂,课堂立即喧哗一片,激烈地讨论起来。我看见有一个学生跃跃欲试,就让这个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实验来证明,他做得不是很成功,因为他选了紫色石蕊试液,颜色的变化不明显。其他的同学立即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用无色的酚酞,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物色的酚酞,变红后在滴加稀盐酸!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实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对于一切,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农村的化学教师要通过强化自己的基本功,认真钻研业务,加大新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表演才能,放手给学生锻炼的机会,灵活地进行师生角色的切换。多种方法并举就会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创设更好的化学情境,才能展示化学知识的魅力,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论文作者:丁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农村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讨论文_丁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