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183;新产业#183;新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经济论文,新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26(2000)01—0024—03
一、新经济——知识经济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又称知识经济,信息经济、 数字经济等, 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其内容均是强调一种崭新经济的出现。这种新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密集型的、智慧型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数字化、 网络化、 通信技术革命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相结合,与风险投资和现代风险企业体制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新知识的实际使用过程和发明创新的物化过程,极大地加速了新知识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正如彼得·德鲁克(PeterF· Druelcer)在其 90 年代初的新作《后资本主义社会》( Post—Capitalist Society)中所指出的,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在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收入几乎相等,但在90年代初,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 6倍。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韩国在获取并利用知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1]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描述了“三C”即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s)、 信息内容(content)的结合趋势。在这种趋势中,计算技术、电信、 全球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就业从体力向脑力转移;直线制组织向柔性或网络化组织演变;“知识精英”(Knowledge elitism )对涉及教育和培训、财富不均和社会排外的公共政策可能施加某种影响。 [2](P17 )进而将对包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在内的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信息和自动化可能会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智能将在各个方面代替人劳动或工作。例如,在美国今后的10年内,1.24 亿个工作岗位(75%)将被取消,由自动化系统去负责完成有关的工作任务。
二、新产业——知识产业
新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据估计,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在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占据50%以上。 而在美国过去的三年中,其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群占其GOP的27%。1996年, 美国信息业占其GOP的33%,1997年则上升至40%,这说明, 新经济的发展来自于新兴产业—知识产业的贡献。
知识产业,在知识的生产方面,包括大学、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群、信息采集和处理加工的企业组织等。在知识的传播方面,包括外来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以及区域内自生知识与信息的传播方面,有网络服务商、图书经销商、各类培训基地、培训班等。在中国北京中关村地区,正在成长的新型知识产业有教育产业、研究与开发企业、图书出版与发行产业、传媒与娱乐业、信息与网络服务业、咨询产业等。
事实上,新经济发展中的知识产业,相对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具有如下变化:其一,知识产业产生的基础是在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知识含量的增加,使所有现存的或传统的产业软性化,即新经济阶段的产业革命是以知识革命(或创新)为基础,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革命;第二,知识产业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如教育产业则是作为新的基础产业而出现的;第三,由知识经济本质决定的诸如信息、教育、知识等新要素在新经济发展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使这些要素都作为新的产业出现并获得发展。信息产业、教育产业、知识产业狭义地作为三个新的产业改变着传统的产业结构。这三个新产业构成广义的知识产业;并将从传统的产业分类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第四次产业,进而改变着整个产业结构[3](P67)。
未来学家预计,21世纪的产业核心是知识产业。据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90年代为70 %—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为加速科技发展,各国都在增加研究和开发投资,更加重视教育,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 例如美国实施“因特网Ⅱ”计划, 100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计划、发展10项高电子技术、开发未来芯片、资助学校上网等,以维持其知识产业的优势及其经济的持续发展。欧盟也试图通过其“知识欧洲”计划,以实现其鼓励获取新知识、促进校企联系、建立欧洲教育空间等六大基本目标,最终完成信息社会和知识欧洲的建立。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通过不同的战略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培育知识产业,如日本的“健康信息网络”计划,韩国的“加强国家竞争力的信息化战略”,新加坡的“新加坡一号工程”(S—1工程)等[4](P17)。
三、新挑战——我国推进新经济发展的策略措施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正处于工业化的工业经济时代,但是,作为工业经济、信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新经济或知识经济,我国的经济已成为世界知识经济浪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此,我国也应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支持新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以重塑我国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根据瑞士国际开发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所作的世界各国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估报告,中国在参评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6位,属中游水平,但有关基础设施、金融体制、国民素质等三项指标却位居下游。而且企业创新意识差,评价得分与世界第一的智利相差4.3分。面对新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骨干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地位。因此,应积极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并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使我国知识创新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加强研究与开发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率是最重要的效率标准,知识的生产率是指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即知识有用的程度。知识的生产率取决于知识的开发与传播,主要指研究与开发工作R & D。在世界上,大中型企业(R&D)经费低于销售额5%就难以形成竞争力,而我国却不足1%, 即使我国R& D经费仅占GNP的0.5%,还低于美国2.3个百分点,低于日本3.8 个百分点。
第三,提供优惠政策。培育知识型产业,其核心是国家以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信息技术或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等技术[5](P65)。
第四,建设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行为是利用现代知识和信息,改造传统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创新信息、知识和理念的交流、互动的网络,美国硅谷的发展,其实质就是风险投资行为和科技创业行为的统一作用。因此,要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以支持知识型产业的发展。另外,合理的产权流动机制和高水平的中介服务组织也是风险投资机制运作的基础。
第五,建立知识网络,即知识传播或扩散的机制和网络系统。也就是通过对等的知识联网、集成的过程、对话式工作等建立起虚拟企业,运作动态“团队”协作和知识联网,使创新的不同行为者(企业、实验室、科学结构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大量的交流,以及在科学、工程、产品开发、生产和进入市场之间的反馈,最终来共同创造财富[6]。
第六,强化集体领导。塔斯考特在他的《数字经济时代》一书中认为,新经济时代的领导是集体的领导,这种领导者具有能够预见未来,并能迅速应变,带领企业在新经济中迅速成长;能够投入终身学习,致力于创造以学习为中心的组织;能够协调企业的成长与员工、顾客与社会的需求等条件。
第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方面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则是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在知识经济体系中,科学技术是经济系统的关键的生产要素,而人力资源则是该体系中最重要的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因为在新的经济系统中,教育不再是一种消费投资,而是生产性投资。据统计,OECD成员国政府开发中教育经费占12%,我国的比例无法与之相比,1997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GNP比值仅为2.5%,低于发达国家2.5个百分点,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所以,“科教兴国”战略,将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
另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也须强化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制度基础,如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教育体系和办学模式;建立完善的国家的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而且,推进新经济的发展,也不能脱离我国工业经济时代的基础,应注意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收稿日期:199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