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第五人民医院 上海 200240)
【摘要】目的:本文就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输注。其后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41例。将麻醉深度维持在基础值20%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将麻醉深度维持在40~60之间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丙泊酚使用剂量、苏醒时间以及退管时间。同时记录诱导前、切皮时以及缝皮时的所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比较后,研究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较比参照组,相对较少,苏醒时间和退管时间较比参照组,相对较短,诱导前、切皮时以及缝皮时的浓度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实施脑电双频指数,可以使丙泊酚用量得以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118-02
在胃癌根治术中,最为常见的麻醉方式为全麻,但是,若临床仅仅对其临床特性予以判定,麻醉深度的特异性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麻醉风险增加。从目前的麻醉深度指标判断方法来看,脑电双频指数应用较为广泛,并取得了临床上的高度认可[1]。为此,本次研究为探究脑电双频指数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2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分析和总结。
1.患者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信息
本次研究活动调查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2例,且所有患者均被临床证实为胃癌。其后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参照组(n=41)和研究组(n=41)。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30:11,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2岁,中位年龄为(71.2±6.4)岁。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分别为30:11,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64岁,中位年龄为(72.3±6.6)岁。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基本资料,检验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本组患者均未见其它内分泌系统疾病,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输注,前者的使用剂量为0.8μg/ml,其后每隔三分钟将该药物进行递增,剂量为0.4μg/ml,直至患者的睫毛反射完全消失为止;后者的使用剂量为2.0ng/ml,同时给予患者0.15mg/kg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60秒后,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深度维持在基础值±20%,而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深度维持在40至60之间。若患者的收缩压参数高于140mmHg,给予患者12.5mg的乌拉地尔,静脉注射,若患者的心率参数高于120次/分,则给予患者25mg艾司洛尔[2-3]。若患者的心率参数低于50次/min,则给予患者0.3剂量的阿托品。患者在关腹时,则给予患者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待完成缝皮时,则给予患者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同予以1.2mg/kg的氟比洛芬酯。患者完成手术后,完全恢复吞咽反射时,同时完全恢复自主呼吸,可以将气管导管退出。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丙泊酚使用剂量、苏醒时间以及导管退出时间进行统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诱导前的快速血糖仪浓度。
1.4 数据整理及计数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结果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和整理,麻醉指标均和各时间段的浓度以均数±表示,组间检验予以t进行,P<0.05为组间差异显著。
2.研究结果
2.1 麻醉相关指标分析
参照组患者将麻醉深度维持在基础值±20%,研究组患者将麻醉深度维持在40~60之间,并在脑电双频指导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较比参照组,相对较少,苏醒时间和退管时间较比参照组,相对较短,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差异理想,数据结果详情见下表。
表 麻醉相关指标分析
2.2 浓度对比
参照组患者将麻醉深度维持在基础值±20%,快速血糖仪浓度在诱导前、切皮时以及缝皮时分别为(5.1±0.8)、(5.9±0.9)以及(5.1±0.8);研究组患者将麻醉深度维持在40~60之间,并在脑电双频指导下进行,快速血糖仪浓度和放射免疫分析法的浓度在诱导前、切皮时以及缝皮时分别为(4.8±0.7)、(5.4±0.8)以及(5.6±0.9),组间由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差异呈正相关。
3.讨论
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深度指标为脑电双频指数,同时该指标也是对大脑皮层抑制程度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BIS指标可以对大脑皮质功能予以充分体现[4-5]。从本次实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参照组患者将麻醉深度维持在基础值±20%,研究组患者将麻醉深度维持在40~60之间,并在脑电双频指导下进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较比参照组,相对较少,苏醒时间和退管时间较比参照组,相对较短,诱导前、切皮时以及缝皮时的浓度与参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实施脑电双频指数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实施脑电双频指数,可以使丙泊酚用量得以减少,且临床实践价值相对较高,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联周,于湘友,马玉华等.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丙泊酚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42-45.
[2]纪金芬,钱敏,钟国云等.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12):1225-1226.
[3]赵景伟.右美托咪啶在胃癌根治术全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152-153.
[4]杜伟.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七氟烷MAC-BAR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
[5]王红仙.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3.
论文作者:熊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双频论文; 深度论文; 时间论文; 浓度论文; 指数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