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600)
摘要:目的 对普外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的治疗方案,查看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普外手术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葡萄糖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0天时氮平衡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形式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氮平衡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普外术后患者采取肠外营养的护理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手术;肠外营养;临床疗效
肠外营养治疗即将患者康复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静脉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主要物质包括维生素、氨基酸、热量、电解质等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术后出现的营养不良等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使患者体内的分解代谢速度有效减缓,从而使患者的细胞组织可以维持正常的运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为探究肠外营养在普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开展相应研究,现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普外手术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在23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98±1.6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在24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5±2.0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葡萄糖功能方式进行护理治疗,在手术完成后3天内禁止摄取食物,并在患者的颈内进行静脉插管,通过插管将葡萄糖液输送至患者体内,并且葡萄糖液不含氮源。在患者手术完成后5天至8天的时间时,对患者的排气状况进行检测,并查看患者体内的氮平衡情况。除了给予患者葡萄糖之外,可适量给予患者牛奶辅助营养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方式进行护理治疗,同样在患者的颈内进行静脉插管,通过插管将混合营养液输送至患者体内,混合营养液中包括患者正常代谢所需的热量、糖分、氮和脂肪等。同时混合液的配置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考量,遵照医嘱和热卡公式换算患者所需的营养情况,确保混合液配置合理有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查看两组患者体内氮平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测,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的基础,也是维持体内生理功能正常运作的基础,有利于促进组织的自我修复,保持患者体内的代谢处于平衡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如果因为患者的疾病原因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摄取营养,或者因为术后伤口感染或内分泌失调等原因致使患者体内代谢过于旺盛,则患者的能量代谢需求可以达到健康人体的1.3倍左右[2]。这是因为机体本身所需的营养不足,则会自动使用储存的脂肪进行代谢,若脂肪储备同样不足时,患者无法维持体内蛋白质的正常状态,蛋白质会被迫分解,从而确保代谢能力充足[3]。此时患者体内会呈现出负氮平衡的状态,身体各项营养指标会迅速下降。
肠外营养是指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将热量例如脂肪乳剂和碳水化合物、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供给给患者确保患者体内的营养平衡和代谢正常,从而使患者体重增加、创口愈合。肠外营养的治疗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对于胃肠道梗阻患者、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患者、重症胰腺炎患者、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和高分解代谢状态患者具有非常积极的帮助作用,可以让患者的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又不会影响机体的营养输送,在较为复杂的手术后通过肠外营养治疗,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葡萄糖功能的方法进行营养输送,虽然在短时间内患者的营养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但是由于营养物质不含氮源和脂肪,所以在术后的几天时间内,患者体内一直处于负氮平衡的状态,虽然另外使用了牛奶进行营养的补充,但是提供的热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整体营养需求仍不到机体所需营养的1/3,并且使用葡萄糖营养输送,易导致患者出现高血糖、肝脏脂肪浸润等并发症,并且葡萄糖会消耗大量的氧,使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患者使用葡萄糖无法补充体内所需的各项氨基酸。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了肠外营养的方式进行营养的输送,通过热卡公式,参考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的变量,计算出患者所需的基本营养配比,从而确保患者的机体得到足够的营养补充。通过肠外营养输送,患者正常代谢所需的热量和蛋白质得到了保证,从而使患者体内的氮平衡由负值逐渐转向正值,确保患者的营养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使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营养得到了保证,避免因为营养不良而影响患者康复。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对比,观察组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治疗后,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也未出现死亡案例,患者体内的氮平衡情况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由此可见肠外营养对于普外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崔剑锋.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9):71.
[2]蔡枝明,区华辉.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02(2):62.
[3]王菊明.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416-417.
论文作者:刘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患者论文; 营养论文; 术后论文; 体内论文; 所需论文; 葡萄糖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