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1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75例。实验组通过MRI检测,参照组通过CT检测,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诊断情况实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3.33%、69.33%,组间比较差异突出,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采用CT、MRI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后者的异常检出率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CT;MRI;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即为脊髓、脑实质和血管受到病原体侵犯,产生的神经系统病症[1]。这一病症的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均非常高,为此应及早实行临床诊断,以此确诊后采取针对性方案治疗,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预后。CT、MRI均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故此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撷取的1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主,以MRI为诊断基础,以CT诊断作为参照,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8月期间,共撷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50例。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均为75例。试验前,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均知情,愿意配合检查。两组患者均存在头痛、呕吐、发热、意识改变、局部神经受损等症状,并经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确诊[2],将精神病症者予以排除。实验组中男、女各占52%(39/75)、48%(36/75);病例采选年龄段在30~74岁区间,平均(52.4±5.5)岁。参照组中男、女各占53.33%(40/75)、46.67%(35/75);病例采选年龄段在32~71岁区间,平均(51.5±5.3)岁。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处理,结果显示统计学意义不突出,P>0.05。
1.2诊断方法
参照组选择GE16排螺旋CT设备检查,实验组选择飞利浦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异常检出率、病症类型异常检出情况,加以观察、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两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全部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分别经n、±、%的形式表示,经t、X²加以统计学检验处理。临床统计学数据对比呈现P<0.05时,则可代表实验组、参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异常检出率的对比
实验组异常检出率为93.33%(70/75),参照组异常检出率为69.33%(52/75),组间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X²=14.2272。
2.2 两组病症类型异常检出情况的对比
两组患者均为75例,实验组中异常检出病例为70例、参照组中异常检出病例为52例。两组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囊虫、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异常检出情况实行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病症类型异常检出情况的对比[n=75(%)]
3.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可分成:脑膜炎、大脑炎、脑炎、脓肿、蠕虫感染[3]。中枢神经系统,对于不同病原体侵犯的抵抗能力均较为理想。然而,在脑、脊髓受到感染后,抗病原体侵犯能力较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症,发病原因和病毒因素、细菌因素、立克次体因素、真菌因素、寄生虫因素等,存在直接的联系[4]。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属于比较封闭且内部动态平衡的系统,所以在受到感染侵袭后,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若没有及时诊治,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受到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渠道较多,如:血行、逆行、直接感染等。常见的病源病症类型包括: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囊虫、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其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为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脑实质所引发的慢性病症,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方式感染。然后,通过血行转移——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主要表现:头痛、高颅压、高热等,和结核性脑膜炎易于发生混淆,存在漏诊/误诊的可能性[5]。病毒性脑膜炎,为不同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的感染病症。病毒对脑膜、脑实质构成侵犯后,临床主要表现:脑水肿、脑细胞受损。结核性脑膜炎,为结核杆菌所致炎症,多在肺部、肺门淋巴结位置发生感染情况。当结核菌破溃入后,患者会出现全身菌血症,在较短的时间内增殖。对脑膜构成血行感染,这一病症早期病死率约为2.25%,若没有及时处理,病死率可达到45%左右[6]。化脓性脑膜炎,为发病率较高的急性感染病症,发病机制,为化脓性致病菌侵入颅内,使得脑膜炎正发生较大变化。但早期经抗炎药物治疗,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上述常见的病原菌病症,均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且病情非常严重。为此,应及早实行诊治,以此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滥用抗生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会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对临床诊断带来较大挑战。为此,临床方面需及早通过适宜方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诊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异常检出率,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常见病原体病症异常检出情况比较中,实验组和参照组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囊虫、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异常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可见,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分辨出CT无法分辨的病症,漏诊率、误诊率较低。
总而言之,MRI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检查中,可提高诊断异常检出率,值得临床方面广泛予以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松涛,汪文胜,周全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附6例报告)[J].磁共振成像,2017,8(1):33-37.
[2]沈晓勇,叶鑫,黄强等.多层螺旋CT与MRI对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浙江医学,2017,39(8):648-650.
[3]李洪颖.早期股骨头坏死CT与MRI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124-124.
[4]高娜,赵汝莲.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9-101.
[5]周沛华,金平,戴国栋.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与CT诊断价值比较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9):806-807.
[6]李雪萍.CT与MRI对在眼眶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0):31-31.
论文作者:李亚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脑膜炎论文; 检出论文; 中枢神经系统论文; 实验组论文; 病症论文; 患者论文; 异常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