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开放试题的研究_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开放试题的研究_物理论文

对中考物理开放性试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中考论文,试题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理科在试卷中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近几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性试题。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开放性试题认识。

一、开放性试题能较好地全面地评价三维目标的实现

开放性试题作为一种命题方式与其他传统题型一样能考查考生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它还能兼顾到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实现评价考生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从重知识向重全面素质转化;从与情感无关向与情感有关转化。

传统的评价与物理新课程评价区别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体现:1.从与情感无关到与情感有关。学生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因此课程评价不能仅评价认知的发展,也要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发展。有人认为,物理课程是科学课程,自然科学应该与情感无关。但事实上,物理学科在其概念与原理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而在物理规律的发现的过程中也体现了物理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此外,还必须认识到,物理学科及其技术的发展,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极其严重的问题,科学与技术的价值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日显突出。因此,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同样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帮助他们学会价值选择。2.从统一性答案到多样性答案。传统的物理课程评价中,以公平性为主要原则,极大地发展了标准化的所谓客观试题,其特点是具有固定的答案,不以评分人的好恶而变化,大大提高了评分的客观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客观试题被认为是真正的科学化考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认识到,客观试题也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标准化答案容易把人们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对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是十分不利的。

从目前评价手段的技术层面上来看中考物理,安排一定的开放性试题能够比较好的评价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

二、各版本教材对开放性试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各版本的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可见开放性问题引起教材编写人员的重视。我们不妨归类分析一下各版本的教材开放性问题,这对开放性试题学习和研究是有指导意义的。一类是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例如:人教版课本在“声音产生与传播”一节的“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中,编制了“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数据,进行估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数据,进行时间的估算;第二类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如苏科版课本在“声音的特征”一节后面,安排了如下内容:“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试写出三个有关的情景”;第三类是在学生合作活动的基础上,各自的研究情况不同、研究结果不同,然后相互交流与评估。如教科版课本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最后一节安排了“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让学生们分成几组,每组汇报“密度应用”研究课题(如:铅球是铅做的吗?测量砖的密度;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找几枚0.5元的硬币,设计实验鉴别它是由什么金属做的)的研究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研究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估,并提出不同的建议。

三、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落脚点

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问题的背景要尽可能地联系真实的物理现象和生产、生活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找到知识的切入点,为他们构建知识的平台。如:试根据一名宇航员“漂浮”在地球外层空间的照片,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就要求学生能从照片中提供的情景与学生的已有的物理知识建立联想,多渠道检索信息,从中寻找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如:此宇航员是否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此宇航员受力是否平衡?宇航员背后的天空为什么是黑暗的?宇航员是怎么进行信息交流的?他们如何进行日常生活的等。

2.不拘泥于教材

开放性物理问题可以是对实验、图表、模型、装置和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可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案。如: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象,则可能有哪几种原因?着重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和理解层次。根据现有教材的内容或改变某些习题的结构可形成开放性问题。而有的是对原有限制性习题放宽条件后所得的条件开放题;也有些问题则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形成的过程开放题。

3.编制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即要求学生根据设计性题目中的实验目的、器材(也可以不给器材)和要求,推证有关实验原理,提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某种设想、确定实验方案和方法、拟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如:(2007年湖北咸宁)夏天来了,放在普通环境里的鸡蛋容易变质而不能食用。变质鸡蛋有一个特点,就是鸡蛋内部物质在细菌作用下产生气体,并从蛋壳孔隙中逸出而导致鸡蛋的密度变小。现请你从下列器材中选取所需器材设计一个区分好蛋、坏蛋的实验。此题应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即坏蛋的密度变小,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就应从测量两个鸡蛋的密度入手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两鸡蛋密度。

四、开放性物理问题的教学

1.把握开放性问题教学的最佳时机

(1)开放性物理问题不能简单地取代常规性练习。因为它的解决离不开基本的物理规律、计算技能和逻辑推理能力,因而两种问题模式交替使用,能起到互相弥补的作用。当学习材料含有开放性的要素,适于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或以讨论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时,可考虑引入开放性问题。如:学习“重力”“摩擦力”这两节后,可引入“假如地球上没有重力、摩擦力,会有哪些现象发生?”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能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使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

(2)教学时应注意加强学生对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感性认识。在对学生进行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教学时,要注意对其单位的感性认识,如:在讲长度的单位时,除了对单位换算进行教学外,还应让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正常成年人的身高是多少、一层楼房的高度大概是多少等,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这对解估算类开放题有很大的帮助。

(3)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不宜集中涉及开放性问题。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这节教学时,若要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该定律,不仅会人为造成课堂教学探究的真空,而且造成知识点的罗列和堆积,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总体把握,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开放性问题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加以渗透,不必为应试而去搞题海战术。

2.让所有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问题:实验桌上有盛开水的保温瓶、一只茶杯、一张纸。请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下列三个小实验:①惯性实验;②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③光的折射实验。对于这类试题学生可从物理现象、规律、性质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去思考,每一个小实验又可找出若干种设计途径。对于光的折射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一些非常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如茶杯中倒入水,杯底看起来变浅了;将手放在有水的茶杯后面看起来变粗了。有的实验是课本上实验的“拷贝品”,如:一张纸托住一茶杯水的实验;而部分同学有所创新,如将茶杯先放在干燥的桌面上,较容易拿起;而若将茶杯放在一滩水上(杯底放出空气泡)再去竖直拿起茶杯就感到非常吃力。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教师应在教学时多设计一些课外小实验让学生课后去完成。再对同学们课后的实验进行分组讨论,找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及改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标签:;  ;  

中学物理开放试题的研究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