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水土保持监督站 江苏淮安 211700
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当前,水土流失已然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威胁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注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及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环境质量提高可靠保障,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高效处理。同时,应加强不同技术措施的灵活使用,增强生态自然修复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基于此,本文就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
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因此,需要结合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实际要求,找出有效的措施落实好各项工作,促使其自然修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应给予生态文明建设更多的重视,确保环境质量可靠性。
二、概述
1、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概述
所谓的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指在土壤侵蚀问题突出的区域,通过对生态系统所承受负荷压力的有效缓解,结合生态学方面的各种理论知识,促使这些地区受损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控、人工调控等方式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促使其中的水土资源得以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实践过程中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受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恢复、可持保护等。在重视其自我调控能力实际作用发挥的基础上,需要配合使用人工辅助方式,实现水土资源、经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应根据生态防护用地及生产生活用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进行处理,优化系统结构。促使生态系统能够恢复到健康状态。具体的措施包括:注重封育禁牧与退耕还林举措实施,确保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重视人工草地建设;落实水土流失遏制工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强水土保持生态自
然修复效果。
2、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是由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它是指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把握好环境规律,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引导下,最终达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实践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正确认识自然,把握好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及共同发展。同时,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方式,满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保障。同时,应理解生态文明内涵。具体包括:先进的生态文化、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适度的生态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其主战场和主阵地的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实践过程中加强这些问题处理,有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现状分析
1、 主要成效
我国国土面积大,部分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引发这类问题的原因复杂,客观地加大了治理难度。在此背景下,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具体表现在:2001 年,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2002 年,水利部在全国128 个县的范围内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并确定了生态修复目标、渠道等;截止到目前,在各项工程封育保护及退耕还林的作用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效果逐渐增强。与此同时,随着不同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正在提高,土地沙漠化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且基本农田面积增加,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水土保持修复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优化了水源涵养功能,促使不同区域的生态效益逐渐增加,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要点分析
为了使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落实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应明确其实践过程中的相关要点。这些要点包括: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建设并重的技术思路。依靠生态系统自调节自组织能力,辅之以相应的人工营建和保育措施,修复水土流失区生态退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范围和速度,促使修复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功能日趋完善;因地制宜地建立农业主导产业的生态产业体系。为了巩固封育禁牧与退耕还林( 草) 工程成果,以集约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现为目标,着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寻求多种出路,促使不同区域的生态特色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倡导人文生态伦理,建立现代生态价值理念。以水土保持法为基准,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现状,制定生态自然修复相关配套法规和优惠政策,并辅之以宣传教育,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舆论监督机制,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可靠性。
四、相关举措
建立有效的基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机制,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基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机制,并落实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给予相关的工作计划深入推进科学指导。实践过程中应从这些方面入手:重视水土流失区域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确定其自然修复与环境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促使相关修复机制的制定与实施更具科学性;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的,将实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重视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产业相结合路径探索,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将提升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与水土流失防治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水土流失区域治理,积极探索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路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要求。同时,应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确保不同区域具有良好的环境承载力,为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性提供保障。
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健全生态自然修复体系。为了使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举措实施更具针对性,保持各项工作高效性,应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在计算机网络三维空间中对受损的生态系统整体概况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找出其中存在问题,为其修复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应从制度建设、修复措施等方面入手,健全生态自然修复体系,为作业计划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五、总述
在当前我们经济科技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人类生存环境遭受破坏,需要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提高不同技术措施利用效率,给予生态环境质量可靠性科学保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应强化责任意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整体认知水平,促使相关的举措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 崔腾娴.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与运用实践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6).
[2] 于建伟, 李国召. 重视生态自然修复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J]. 科技信息,2011(27).
[3] 朱希望.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J]. 河南农业,2017(05).
[4] 刘震.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水利发展研究,2015(10).
论文作者:程元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生态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自然论文; 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环境质量论文; 措施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