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重症监护室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护理体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204-02
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为人体心脏结构性与功能性病症所引发的射血能力损伤,引发一系列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淤血等症状。重症心力衰竭属于心脏病发展的严重时期,患者在临床中主要体现为肺水肿、休克以及心搏骤停等严重的现象,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发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有研究提出,临床通过给予重症心力衰竭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鉴于此,我院从2015年开始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重症监护室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6~74岁,中位年龄(59.1±8.6)岁;病程6~10年,平均病程(7.6±1.8)年。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7~75岁,中位年龄(59.4±8.5)岁;病程6~11年,平均病程(7.8±1.7)年。
1.2 护理方法
针对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包括病情监测、遵医嘱护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等。针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下几点综合性护理干预。
1.2.1心理干预 重症心力衰竭本身的治疗过程中较为漫长,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尽可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尽可能守候在患者床边,以此来提升患者的安全感。在日常交流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向患者讲解心电监护的必要性,以此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应当给予耐心、全面的解答,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拾信心。
1.2.2用药干预 严格遵循医嘱指导患者进行长时间用药,同时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用药治疗的流程、剂量、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使得患者能够系统的了解相关内容,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
1.2.3饮食干预 饮食应当以易消化、低热量、低胆固醇以及低脂为主,同时遵循不宜过饱、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每天主食量应当控制在150~300g之间,防止饮食过多导致心脏负担加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针对钠盐摄入进行严格的控制,轻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应当控制在5g以下,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应当控制在3g以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应当控制在1g以下[2]。
1.2.4运动干预 护理人员应当辅助医师针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功能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运动干预。针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当每间隔2h辅助患者进行一次被动的肢体活动,以此来避免患者产生的静脉血栓[3]。针对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指导其开展一些适当的活动,应当以稍显疲劳、呼吸困难或胸闷不适为止。
1.2.5对症护理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严密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倘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尿量减少、失眠以及心率加快等,必须要联系医师进行处理。倘若患者存在咳粉红色泡沫痰、大汗不止、胸闷、口唇紫绀以及烦躁不安等现象,护理人员应当考虑其存在急性肺水肿情况,应当主动帮助患者选取坐位,使得双腿保持自然下垂,并安排抢救。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分别从宣教、环境、态度、操作及疗效这几个方面来评价患者的满意度,每个项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选用t来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LVEF、EDD对比
通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LVEF为(62.63±8.59)%,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0.28±7.61)%,具有显著性差异(t=6.088,P<0.01);观察组患者的EDD为(43.28±5.17)mm,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52.81±6.53)mm,具有显著性差异(t=6.473,P<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
表 两组患者宣教、环境、态度、操作及疗效满意度对比(x-±s)
3.讨论
作为各类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重症心力衰竭体征与临床症状往往难以进行有效控制,尽管近年来医疗技术获得较大的突破,治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但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临床传统护理方案仅仅是针对治疗过程所进行的对症护理,导致患者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不够理想[4]。因此,如何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组研究数据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优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针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睿.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29):216-218.
[2]李炜,李楠.中医辩证治疗联合舒适护理在重症监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3(02):41-42.
[3]陈娟.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6,15(02):126-127.
[4]郑宝玲,吴美霞.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2(03):506-507+509.
论文作者:陈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重症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综合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