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卫生职业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摘要:目的:分析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2018.1-2019.1,选择医院接诊的148名口腔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开展实验,对其诊断和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诊断和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和应用效果。结果:148名实验者当中,牙周组织疾病、牙髓病、龋齿和口腔黏膜病占比分别为29.05%、20.27%、22.97%和27.70%。经治疗后,147名实验者治愈,治愈率为99.32%。结论:口腔内科的常见疾病较多,病情复杂,且部分疾病的表现类似,加强诊断可以更好的确诊,并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关键词:常见疾病、处理、口腔内科、诊断
我国临床口腔治疗体系发展速度较快。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受到饮食不洁、饮食规律性差等因素的影响,各类口腔内科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正常进食、咀嚼功能、情绪状态,乃至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分析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临床资料
2018.1-2019.1,选择医院接诊的148名口腔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开展实验,对其诊断和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患者的男女性别占比为84:64;实验者年龄介于7-67岁,平均(41.8±8.6)岁。本次实验所有实验者均同意实验并签订同意书。排除具有精神疾病、具有家族遗传病、患有严重脏器疾病和意识不清等实验者。
2.方法
(1)牙髓病的诊断方法尖周炎与牙髓炎是牙髓病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疾病,是由于牙齿龋坏而波及到牙根周与牙髓引起的。进行诊断时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检查,同时进行温度试验,并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压痛感,另要重点检查患者的组织是否有损坏。
(2)龋齿的诊断方法该疾病的初期症状与牙齿完整性不明显,因此诊断较为困难,除了要以肉眼判断外,还要辅助以电子龋病计、激光荧光仪等设备。
(3)牙周病的诊断方法牙周病的类型较多,如牙龈出血、牙龈发炎等,患者会出现牙龈坏死、肿胀等症状。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除以问询外,还要判断患者是否有牙齿位移、口臭等情况。若有必要,还需对舌温进行检查。
(4)口腔粘膜病的诊断方法对该疾病诊断时,不仅要对患者病变位置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还要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疼痛等症状,并以分离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进行辅助,以明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进展。
3.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x±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二:讨论
1.口腔疾病诊断措施分析
(1)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此类疾病最常见的疾病形式是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牙髓炎的临床特征是患者牙齿出现明显变色,在介入刺激下疼痛感明显,并且无刺激也会出现自发疼痛,慢性者可出现牙髓息肉,疼痛为不甚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每日出现定时钝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牙齿出现牙髓钙化及牙内吸收等特征。急性牙髓炎诊断时要与龈乳头炎、上颌窦炎、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做好鉴别诊断。根尖周炎多由于根管内的感染通过根尖孔作用于根尖周组织所引发,其临床特征包含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急性时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并随病情发展,疼痛感不断加剧。转为慢性后可出现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等。此类疾病除相应的临床症状判别外,还需借助X射线检查患者的根尖形状和投射区边界以判别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2)龋病:此类口腔疾病的临床特征是患者牙齿的牙颈部、牙齿窝沟以及邻接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质地、颜色和形态的改变,同时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龋洞。此疾病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三种类型。其中浅龋患者并未出现自觉症状,并且形成的龋洞也较小,仅出现釉质、牙骨质和(或)牙本质龋。中龋患者牙齿在介入刺激下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酸痛感,但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形成的龋洞较为明显。深龋患者牙齿在介入刺激下会产生比中龋患者更加显著的疼痛感,并且极易受到刺激产生疼痛,形成的龋洞大且深。并且很多患者伴随出现口臭等。对于难以辨别的龋齿可以借助X射线进行辨别。(3)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粘膜是也常常听到一种口腔疾病,它的症状是会出现苔藓、口腔溃疡,甚至会出现红斑狼疮、疱疹、结节等感染症状,其中,大多病人患有的是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念珠菌感染,在就医时需要观察黏膜破裂区域的症状,当然,前期也要进行相关问询和检查,判断有无出现疼痛、发烧或是四肢无力等现象。特殊病例也能够进行免疫学及基因诊断。口腔黏膜疾病的诊疗关键是要找出疾病的病因,掌握疾病的进展,为以后的治疗做好基础。
2.口腔疾病治疗措施分析
(1)药物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用于口腔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疾病特征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口腔疾病治疗药物主要包含抗生素、维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抗生素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有效杀灭或抑制患者口腔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改善患者口腔感染和炎症等不良症状。维生素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补充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维生素缺失,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环境。激素类治疗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患者口腔部位的免疫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口腔抵御疾病的能力。(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手术治疗在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手术治疗具有切口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良好的优点,与一般性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了并发感染率,同时避免了口腔疾病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3)填补修复:此治疗方法对于龋齿和牙髓病等有很好的效果,龋齿患者可通过高分子复合树脂等将龋洞进行填充,修复龋损牙齿,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可进行根管治疗,经过对根管的清理、成形,必要的药物消毒,以及严密充填,达到封闭根管空腔,防止再感染的目的。(4)在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牙龈出血,但我们对牙龈出血这类的口腔疾病的关注较少,这也就导致其没有一个相对规范且系统的处理方法。这些问题一般需要进行压迫止血、局部止血、用止血粉止血、肾上腺素止血或者缝合等手段,也都属于药剂止血的处理方法。
结束语:
口腔内科的常见疾病较多且复杂,因此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首先要以问询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病史等,进而掌握发病原因,然后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判断患者可能为哪种疾病,并进行鉴别,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所以,口腔类疾病的有效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在诊断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志宏.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8,31(05):1131-1132.
[2]邓佳.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4):92-93.
论文作者:高奕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患者论文; 口腔论文; 疾病论文; 牙髓论文; 内科论文; 牙齿论文; 症状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