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探究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探究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探究

王 浩

摘 要 :综合实践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进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内涵与特点。与其他文化课不同的是,这门课程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本文主要浅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课程常态化的实施做出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一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目的是对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而小学阶段作为这门课程的起步阶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门课程合理科学的开设,是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关键。

二 、我国小学阶段综合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在教学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并没有给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安排对应的时间,导致其沦为空白课程,而且还有一些学校将这门课程设置在课表中,但是实际上却被瓜分给了英语、数学、语文等这些文化课。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却没有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大多都是由班主任兼任或者是体育老师、计算机老师等这些没有受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副科老师来对学生们实施教学,而且还是以在教室教学为主,老师对学生进行说教,想要通过一些虚拟的场景来培养学生们的核心价值观,而学生们面对虚拟的情境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别提将其转化为价值观。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还出现一些比如“我与超级市场”“我们的海洋”等这一类与他们生活毫无交集的主题,课程资源严重缺乏,而且脱离实际生活,存在着明显的低效率的开发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将综合课程中的精力放在了规划成果和总结这些方面,而且有的甚至在课程还没开始的时候就部署如何制作学生们的作品集,给学生们的成果开展展示会,如何邀请校外人士来参加等,严重违背了教育部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三 、课程常态化管理与有效实施的策略

(一) 认识到位是根本

对于综合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等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想成功将这一课程实施,学校的领导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而且要有远见性与推动力,要确保自身决策的正确性,只有学校领导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能为课程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各个地区教育部门领导与各个学校校长的执行能力,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综合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对国家制定的教育计划要积极地响应与落实,确保国家制定的课程政策的严肃性。该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必须认真落实这一课程的开设工作。综合课程的实施不是一个老师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大量人员去参与,从学校人员到校外人员,因此学校也要加强家长与校外人员的认识,确保课程可以顺利开展。

(二) 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很多学校对老师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培训,也没有提供专业上的支持,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让老师自己去摸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特点,课程常态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以学科分科为管理的形式带来一些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室队伍的建设,建设专职与兼职的教师团队。综合课程的培训,让老师拥有一次体验学习的机会,从某一方面来说,老师的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要改变培训的方式,只有教师体验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工作非常繁杂和琐碎,为了激励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应该建立绩效考核,根据老师对于课程教学的态度和效果对团队或者个人实施奖励。

而刚刚掌握解开这个世界“方法论”的孩子们首当其冲,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同学们正确分辨虚假信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成为了新加坡中学老师们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2)集料。首先要确定骨料的最大粒径。粗集料的粒径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由于沥青显酸性,为使集料与沥青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在选料时应该考虑碱性的集料。

(三) 课程本土化开发是核心

每一个学校在实施综合课程的过程汇总中,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实现课程的本土化,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筛选和利用共有的文本资料信息,多年以来,各个地区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方面,都编写了大量的文本资源,其中有教材类、背景资料、引导方法、案例分析等,但是不同的小学在使用这些资料的时候,都要对其做一个筛选,选择符合学校特色与地方性质的资源,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加以创新与改进,实现本土化课程。第二,在模仿的过程中创造本土化课程,不同地区学校的资料,给启动这一课程提供了基础,但是对于这些资料,适当的模仿只能起到过渡的作用,学习的目的是创造符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所以各个学校要结合校内老师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研究,增强小学综合课程的建设能力。第三,学校在开展综合课程的过程中,对已有的开发模式进行借鉴,然后加入本土化的特点实施。多年以来,我国对综合课程的实施,在很多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教学经验,还形成了一些推进模式,比如校本开发的实施方式、区域整体推进方式和“学校+基地”的模式等。

回归到赵春华案及王力军案,植入刑事政策的合目的性考量之后,就需要对既有的形式规定及其运用进行四个方面的审视:其一,对此类行为进行刑事处罚是否必要,即是否达到了必须动用刑罚的地步;其二,处以刑罚是否符合刑法规范的保护目的(即法益保护);其三,当刑罚规定得不到公众法意识的支持,人们的法意识非但得不到强化反遭削弱[9],即通过司法实施教化的目的将会落空,无益于犯罪的预防;其四,案件结果在整体效果上是否体现了司法正义,通过形式理性加以适用的法律是否“尊重所在社会有关正义、公平、自由等方面的主流价值,尊重普通人的法感情”[13]。通过这种考量,司法者便获得了自我审视的契机。

对课程的内容要进行合理地规划,避免出现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的情况出现,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围绕着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这三个环节展开,同时还要把学生们的需求与喜好放在核心地位,以此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课程的开展关乎学生们发展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学生们提高自身的发展是衡量课程实施的尺度,让学生们通过实践亲力亲为,对于生活中的一切进行自主的探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促进小学生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古丽萨巴·伊米提.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0):00280.

[2]徐滨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指导策略探究[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6(12).

[3]林华.坚持常态化做到“五必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2):136-138.

[4]孙晓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4).

作者简介 :

王浩,山东省邹平市,青阳镇醴泉小学。

标签:;  ;  ;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