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探_可持续发展论文

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探_可持续发展论文

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思想论文,人才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一定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优秀科技人才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8)“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不断促进和积极扶持各类优秀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并十分珍惜和用好人才。”(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7)从以上两个“一定”以及“最重要”、“最宝贵”等字眼,就可以看出江泽民同志对人才资源战略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两大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发展战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但包括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而且还包括人才、精神文明建设、政治军事等方面,以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以人才竞争为根本内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探讨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不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人才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对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定义因国家而异,因学科而异,但其基本含义和核心思想却是一致的。江泽民同志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于1996年3月召开的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可持续发展”是既着手于当前的发展,又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既注重发展的内容,又注重发展的潜在能力,从而把现在同未来有机地统一起来,着力于社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可持续发展”是正视和体现公平的发展,既体现同代人之间的公平,又体现代际间的公平;最后,“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基础上的发展”,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消除贫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正如江泽民所强调的,“我们讲发展,必须是速度与效益相同的发展,必须是与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注: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8日),转引自《人民日报》1998年12月19日。)

人才可持续发展除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内涵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人才资源的可再生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等。江泽民同志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是其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却体现在他的人才理论、科技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关论述之中。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和人才资源的管理及使用的科学性。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江泽民一贯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在谈到人才培养问题时,他指出:“不管哪一行、哪一业,都有一个接班人的问题。接班人不仅仅要在业务上强,而且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大胆地让他们接班。”(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9)江泽民特别重视接班人的培养,说明了他已经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考虑人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处理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关系的问题上,江泽民强调说:“要目光远大,筹划未来,针对下世纪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开发。要把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和成果储备,作为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4)只有不断壮大基础性人才队伍,将基础性研究工作做好,才能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同时高技术研究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可以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综上所述,江泽民关于人才和科技的理论体现了既着手于当前的发展,又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从而把现在同未来有机地统一起来,着力于社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智力是活的知识力量。”(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4)“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体,恰恰是具备丰富的知识、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以人才为根本内容的国际竞争日趋激励,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科技和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接近白热化。我国脱胎于一个十分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的国情,决定我们必须选择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科技不发达,人口众多,人口素质普遍较低,资源相对不足。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在推动科技的进步上付出艰苦的努力。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还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WTO正式成员的条件下,显得尤为突出,使各类人才的培养任务显得格外紧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关键的是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可见,人才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和开拓者。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发展。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的持续性,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是由教育和科研机构来承担的,因此,重视教育就是重视人才的最主要的表现。邓小平曾经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要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把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向前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已付诸实施的两大战略,二者相辅相成。科教兴国战略意在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是全国实施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而我国的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则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使用机制。科教兴国的前提是国兴科教,只有国家不断增加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才能切实地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将数量众多的人口资源转化为高效的人才资源必须依靠科教兴国战略。人口问题是限制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江泽民十分重视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谈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时,他曾不无忧虑地指出:“但是,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还受着……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问题的严重制约。”(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4)人才既是一个资源问题,又是一个人口问题。从资源的角度理解人才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注意人才资源的可再生性,发挥现有人才的潜力,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的持续性。限制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问题,一是人口基数过大,二是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低,而人口素质低、婚育观念陈旧一般又是人口过量增长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往往与人口素质低有直接关系。要提高国民素质,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都要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说到底就是将现有的人口资源转化为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资源,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江泽民也非常重视人口问题的解决,他指出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数量多、素质低的人口资源转化为高效的人才资源,一方面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决控制人口数量,以缓解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科技和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进行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发挥效用。江泽民指出,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是生产性的投资,因为这种投资提高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者的素质。将人才、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优先考虑的重点,是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国情意识和高度的忧患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江泽民提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他指出:“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这方面的工作要继续加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环境问题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众多领域。”(注:江泽民:《在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上的讲话》(1996年7月16日),转引自《人民日报》1996年7月19日。)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好环境保护。江泽民提出的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而且还包含社会制度环境、政治文化环境、人才环境、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营造并保护良好的人才环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人才政策的一贯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人才可持续发展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知识分子“他们的劳动成果为剥削阶级所利用,这一般是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不是出于他们的自由选择。”(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9)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充分享有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占有自己劳动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江泽民所说:“科学技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同人民群众历史首创精神结合,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结合,就获得蓬勃发展的生机,产生出创造人间奇迹的伟大力量。”(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

党的领导是实施人才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政治保证。抓好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各级党委和政府。江泽民指出:“各级领导和有关组织要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是功德无量的。”(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6)同时,江泽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将推动科技进步视为全党全民的历史性任务。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他们的言行具有示范作用,只有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人才意识,才能使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得以贯彻。

大力加强科技法制建设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法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它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江泽民指出:“在我国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就是要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法制,保证党和国家的科技工作方针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科技体制,促进科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7)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科技法制建设,从根本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层面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制度层面的“硬”环境,还需要“软”环境。“软”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术环境以及人才机制。江泽民强调:“要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5)在学术领域,他要求继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对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为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同时,他要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大力协同精神;在全社会普及科技基本常识,科学精神、科技意识,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对于我国人才“软”环境的营造和保护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科教经费筹措机制,是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个鲜明的特色。他强调:“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一环是继续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建立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3)“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5)实践证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助于解决科教经费筹措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立足现有人才使用的激励机制,着眼于未来人才的培养机制。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创造人尽其材、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9)“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重奖,并形成规范化的奖励制度。”(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5)同时江泽民提出要保护知识产权,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受益分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知识分子价值认可的表现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出国留学人员,江泽民强调:“不论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如何,都欢迎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给予妥善的安排,并实行出入自由、来去方便的政策。”(注: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5)可见,江泽民不仅注重国内人才资源的开发,而且将目光投放到世界范围之中,将国际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补充途径。

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人才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实现全面发展。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最终价值归宿,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终愿望和现实要求。

人才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相协调的发展。人才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根本保证。要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强调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注:江泽民 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虽然这一历史过程是十分漫长和曲折的,但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使经济在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人才可持续发展在解决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将丰富的人口资源转化为高效的人才资源,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样,人们就可以更加科学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摆脱行动的盲目性,最终成为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的主人,使人的本质趋于完善,能力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江泽民人才可持续发展思想初探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