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约束:中国两种工业化区域模式扩散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中国论文,障碍论文,区域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十几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在总体快速推进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模式,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区域模式,要属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高速增长地区创造的模式。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外来直接投资的广泛利用,因此可以叫做“外资导向的工业化模式”;长江三角洲工业化,以所谓“苏南模式”为典型代表,它是在对原有“社队企业”利用、改造及制度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突出特点在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和无所不在,因此可以叫做“乡镇企业导向的工业化模式”。
国外工业化的一般经验表明,一种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往往具有某种“示范效应”,同时还存在强列的“扩散效应”,尽管扩散程度及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扩散地区或国家本身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国上述两种成功的工业化区域模式,不仅对其他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存在强烈的“示范效应”,而且还由于各级政府及许多理论研究者的推崇,成为众多地区学习的楷模。然而实际情形是,上述成功的工业化区域模式的地区扩散并不十分明显,其中珠江模式的扩散效应最先受挫,许多欠发达地区——不仅仅指中西部地区,还应包括远离港、澳的部分沿海地区——在认真观察、研究了珠江模式之后,往往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这种模式只有在华南毗邻港澳之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才可能产生,其他地区不大可能学到。但是,近两年出现一种新的倾向,即在“张家港热”之后,内地许多地区的干部亦纷纷东进,来苏南取经,大有将“苏南模式”作为中国内地工业化最佳示范模式之势。
然而问题在于,苏南模式的普遍意义究竟有多大,它的扩散、示范效应是不是大大高于珠江模式?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有赖于对苏南模式与珠江模式的比较。不可否认,对这两类模式各自特点的论证、分辨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时止目前,大部分研究仅限于揭示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点,而从总体上比较两种模式面貌的研究,尤其是从外部特征上去比较两种模式的研究,尚未见到。我们知道,90年代中期的中国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外部资源尤其是资本和市场日益成为影响(乃至某种程度上左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来自外部的强制性制度创新的力量越来越大,因此任何一种工业化模式的推广与扩展,都不能无视外部约束条件。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认为有必要就下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1)珠江模式与苏南模式在外部结构上正在趋同还是在趋异?(2)两种模式赖以扩张的重要外部条件一一市场、资本前景如何?由此就这两种模式尤其是苏南模式扩散的限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然,苏南模式也好,珠江模式也好,它们作为迄今我国最成功的两大区域工业化模式,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但这种肯定不应排除对其普遍适用性的理性怀疑,亦不应排除对其进一步扩张前景的审慎估计。
二、两种工业化模式的外部结构:趋同抑或趋异?
关于上述两种区域工业比模式的外部结构特征,有两个主要的数量指标可以利用:一个是外资依存度,另一个是外贸依存度。
首先,让我们分析、比较一下外资依存度。前已提及,珠江工业化模式是外资导向的,外资主要是境外直接投资在工业化过程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因此不难推测,其外资依存度肯定是高的。统计资料事实上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FDI)居于全国各地区首位,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外资依存度也处于全国数一数二的地位。若考虑到如下事实,则珠江模式的外资依存度还要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广东全省的70%左右,而引进外资占全省的90%以上。〔1〕
表1中国利用外资额前五名省市及其外资依存度
1994年
地区
当年引资额
占总额的
外资依存度
(亿美元) 比例(%)(%)(FDI/GDP)
全国337.66
1006.25
广东 93.97
27.83 19.12
江苏 37.63
11.14 8.10
福建 37.12
10.99 23.80
山东 25.367.51 5.64
上海 24.737.32 10.80
五省市合计 218.81
64.79 11.95
1995年
地区
当年引资额 占总额的 外资依存度
(亿美元)比例(%) (%)(FDI/GDP)
全国378.06 1005.42
广东102.60 27.14 15.92
江苏 51.91 13.73 8.41
福建 40.44 10.70 15.63
上海 28.93
7.65 9.81
山东 26.12
6.91 4.36
五省市合计 250.00 66.13 10.35
说明:1.当年引资额仅含实际直接外资额(FDI);
2.当年GDP美元额系按当年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所得。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1996)》,中国经济年鉴社会1996年出版。
苏南模式虽然是由乡镇企业发展而成的,同时最初主要靠私人、集体资本起步的,但到90年代中期,对外资的依存度,也出现急剧攀升趋势。最新统计表明,几个代表性苏南模式县(市)外资依存度也非常高。由于我们无法得到这些县(市)当年引资资料,不得不使用累计数字,但即使这样,亦能得出结论:苏南模式至90年代中期的外资依存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为到1995年全国累计引资(FDI)135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9.52%。
表2 1995年苏南部分县(市)外资依存度
县(市)累计引资(亿美元)当年GDP(亿美元)外资依存度%(FD/GDP)
锡山市 6.48
25.3925.51
江阴市 8.09
24.3333.27
宜兴市 2.99
15.6019.16
张家港市 16.94
22.8774.08
常熟市 7.23
18.9438.15
武进市 2.46
20.4412.03
六县 (市)合计 44.19 127.5734.64
资料来源 :《江苏年鉴(1996)》,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其次,让我们分析、比较一下这两种模式地区的外贸依存度。根据统计资料计算,1995年广东省的外贸依存为231.74%(当年进出口总额$1085.25亿,GDP总额$507.74亿),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16.3%。
无独有偶,与广东省相似,苏南模式几个代表县(市)也存在较高的外贸尤其是出口依存度。据有关资料计算,苏南模式几个代表性县(市)出口依存度如下表所示(表3):
表31995年苏南部分县(市)出口依存度
县(市) 出口额(亿元)GDP(亿元)出口依存度%(EX/GDP)
锡山市 174.83 212.0482.44
江阴市 181.81 203.1689.49
宜兴市 74.39 130.2559.11
张家港市 236.399 191.01
124.07
常熟市 107.20 158.1367.78
武进市 128.03 170.7075.00
六县 (市)合计 903.241065.2984.79
*自营出口十出口交货额,其中自营出口美元换算人民币按当年人民币平均汇率计算。
资料来源:同表。
事实上,苏南模式的出口导向特征已颇为显露。有关研究揭示,苏南地区90年代中期的外贸出口额超亿元的镇已有160多个,业已形成了外贸、外资、外经“三外一体”、“三外齐上”、“以外补内”、“以内联外”的格局〔2〕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苏南模式工业化的外部结构正在与珠江模式接近,换句话来说,两种模式都存在较高的外、资依存度和极高的外、贸依存度。
三、两种模式扩散的外部约束因素之一:外来直接投资
正由于存在上述两个明显的外部结构特征,因此要分析这两种模式扩张与扩散的前景,无疑须深入分析未来十数年间我国外资与外、贸扩张前景。
关于引资前景,我们的初步研究〔3〕得出的结论并不今人乐观。之所以不能得出乐观的结论,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未来十数年全球直接投资供给不会有迅猛增长的前景下,而全球直接投资需求存在急剧增加的趋向。90年代以来,至少有三大因素加剧并将继续加剧着国际直接投资的需求:第一个因素是发达国家以解决失业和财政赤字为目的的资本需求。第二个因素是前苏联、东欧转型经济国家的投资饥渴。第三个因素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稳定回升。上述三个因素表明,今后国际直接投资的需求日趋增加,我国引进外资的外部环境日益趋紧。
另一方面,90年代中期,我国引资政策活力减弱。我国直至目前的引资政策,属于便宜非资本要素导向型的。到90年代中期,此种政策暴露出的问题已明显可见:
问题之一,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收入增长和较高的通胀率,已将我国许多非资本要素的价格推至中、高位,与同类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许多非资本要索已显得不再便宜,价格竞争优势减弱乃至消失,从而对外资吸引力减弱。日本夏普公司1996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将中国的投资环境与泰国相比,在全部9项非资本要素价格方面,中国明显低于泰国的只有3项,即低劳动工资、低水电费和办公运作费(officeopcratingcost);泰国明显低于中国的有4项,即低短期利率、低工厂用地价、低陆上运输成本和低关税;其余两项即公司税和仓库租用费,两国不相上下。
问题之二,伴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和启动,政府政策在控制某些非资本要素价格方面的能力大为减弱,市场供求关系左右要素价格的趋向迅速加强,我国低要素价格的时代业已过去。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我国某些资本要素价格的上涨极为剧烈:1990~1995年,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了92.8%;原材料工业品出厂价上升了131.7%;实际工资上升50%以上,在沿海某些地区上升了100%。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优惠政策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某些“转移收入”不足以抵消要素价格上涨带来的企业成本增量,因而引资的诱因减弱。
面对上述不容乐观的引资前景,高外资依存度的工业化区域模式的扩散,显然要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四、两种模式扩散的外部约束因素之二:对外贸易
比起引进外资来,外贸扩张的前景更加不容乐观。这主要与90年代中期我国外贸大国态势的形成紧密相关。90年代中期我国外贸大国特征至少有三:一是贸易总规模大型化,挤入贸易大国行列。我国外贸在“七五”末期已挤进第15位,1992年跃至第11位,并连续保持至今。1995年世界贸易统计揭示,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刚好有15个,若将进出口总额2000亿美元作为进入贸易大国的“门槛”的话,则中国该年2808亿美元的贸易额,当不仅完全有资格位居贸易大国之列,而且还属于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二是市场容量与出口供给能力空前增大,引致全球贸易大国的关注。9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Emergingmarket),按人民币与美元现行汇率计算,1996年我国的GDP当不低于800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8位或第9位,高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而1996年1388亿美元的进口额,超过除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外的“东盟”国家进口总和或东欧转型经济国家之和,亦大于拉美两个最大的贸易国墨西哥与巴西的总和。三是进出口意向开始发挥左右和影响某些重要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程度。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三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初级原料和某些农副产品的重要购买者,我国的进口举动曾不止一次地引致某些初级原材料和农产品国际价格的波动。
上述大国贸易特征的加强意味着我国外贸已置于一种新的环境。新环境同时意味着新的影响。其中对我国外贸扩张不利的问题至少有三:
其一,出口扩张难度增加。我国出口已突破1500亿美元大关,基数已经很大,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难度势将越来越大。不难计算,如果期望“九五”期间出口继续保持“八五”期间的平均增速(19.1%),就意味着每年须新增出口额280~580亿美元,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贸易国的年出口额,在全球未来10年贸易额年增长率预期为5~8%的背景下,显然是不大可能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日本、德国等大国经济与贸易增长的经历表明,一国在经济增长的一定时期内可以保持贸易包括出口的高速扩张,但这种扩张达到一定基数后,便呈减速之势。减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些国家出口规模达到大国规模之后,即使较小的增长都意味着较大的绝对额,进一步保持高速增长越来越困难。
其二,对外贸易摩擦将长期化。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频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它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国在十多年时间内由不起眼的贸易小国一跃成为贸易大国时,冲击了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成为一些原有贸易大国关注的焦点,为保住其既得市场份额,对新崛起贸易大国的嫉视在所难免。
其三,贸易条件的恶化将频频显现。大国贸易不同于小国贸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前者的贸易量足以影响其贸易条件,90年代以来因我方进出口量剧烈波动而引致一些商品进出口比价不利变动的现象屡屡发生,其中许多传统出口产品的贸易条件恶化明显。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资料计算,1990~1995年我国大宗出口品中,出口价格总额不及数量增长幅度大,亦即贸易条件明显恶化的,多数为传统的出口产品,其中生丝出口量增长了48.7%,出口额反而下降了24%;真丝绸缎出口量增长了12.6%,出口额下降了16.7%。当然这种恶化也与国际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激烈化有关,但与我国作为初露头角的贸易大国在许多产品出口上的数量扩张型增长关系更大。因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业已揭示:在大国贸易下,如果增长(不管它的来源和类型)扩大了该国的贸易量,则该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这种情况在贸易商品结构不及时调整的背景下最容易出现。
不难设想,如果再有若干个地区加入珠江工业化或苏南工业化模式之列,达到与这两个地区不相上下的外贸尤其是出口依存度,则上述大国贸易效应引致的问题可能还要突出。
五、结论及尚须进一步研究的提示
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确同时意味着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过渡,但是开放度则在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之间有所不同。如果仅以外资、外贸两个指标来衡量开放度的话,在外资方面,一般的趋向是,后发展型国家对外资的依赖性大于早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大国的外资依赖程度是否低于小国?抑或没有差别?这方面因缺乏完整的资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去得出结论。不过就90年代中期之后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前景来分析,珠江模式或苏南模式的外资依存度显然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难以达到,因而上述两种区域工业化模式的扩散终将大打折扣。
关于外贸依存度,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早就证明:小国比大国的国际贸易依存度普遍要高。库氏的结论是:“小国只有在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大的情况下才能引起经济增长……相反,对于大国来说,即使贸易比重很低,也能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4〕钱纳里的比较研究亦得出类似结论。但关于出口依存度,他的研究更细,且与收水平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均初级产品出口会下降,制成品出口会上升,但大国人均出口总是远低于小国。〔5〕
我国目前总体外贸依存度(96年为35.49%,其中出口依存度18.48%)已远高于工业化大国(美国外贸依存度为24%),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外贸尤其是出口依存度显然有困难。以高外贸依存度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工业化的珠江模式及苏南模式之扩散,就不大容易做到。库兹涅茨的研究还表明,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对实现经济的高增长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而对于大国来说,国内市场及资源条件本身就允许其发展专业化和规模经济。〔6〕这一点,对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内地工业化模式的选择,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
注释:
〔1〕杨水华:《中国经济腾飞的楷模一一广东工业模式》,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P.5。
〔2〕徐逢贤等:“苏南模式发展的基本路子和实践经验”,载《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2期。
〔3〕赵伟:“国际直接投资供求趋向与未来几年我国引资环境,”载《国际经贸探索》1997年第2期。
〔4〕〔6〕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62~265页。
〔5〕霍利斯·钱纳里:《结构变化经与发展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7~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