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株洲 412009
【摘 要】目的 讨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40例,分为剖宫产组50例,阴道顺产组90例,在产妇生产后6-8周。结果 产后6-8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12-14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一定程度上减小发生SUI的风险。
【关键词】分娩方式;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治疗;剖宫产;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底脏器脱垂(POP),是中老年有分娩史的妇女较为多发的疾病。相关文献显示,其发病主要与患者妊娠和分娩有着直接的关系【1】,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本次研究对不同分娩方式对患者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日后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期间来我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40例,入选的病例为单胎且足月的妊娠产妇。排除病例:孕期存在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前置等异常妊娠患者。入选产妇年龄在21-33岁之间,产妇平均年龄为(26.7±0.4)岁,根据患者实际分娩情况,分为剖宫产组50例,阴道顺产组9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情况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检测指标及方法
在产妇生产后6-8周、12-14周分别进行POP评分、临床手诊、询问患者分娩次数情况【2】。临床手诊方法:患者仰卧与治疗床上,双腿张开,姿势与内窥镜检查姿势相同,医师带手套用食指和中指探查到患者阴道内,患者做收缩和放松肌肉医师对患者肌肉情况进行评价。POP评分方法:根据ICS标准,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和尿道口,让患者屏气用力使用POP尺进行测量。
1.2.2诊断标准
POP诊断标准【3】:IV度:生殖器完全外翻盆腔脱垂的最低端与阴道长度相同,III度:盆腔脱垂的最远部分在处女膜下方大于1cm处,II度:盆腔脱垂的最低点位在处女膜处或处女膜下1cm,I度:盆腔脱垂的最低点位大于处女膜1cm,0度:无盆腔器官脱垂。SUI诊断标准:患者临床手诊结果诊断。
1.2.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研究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产后6-8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一。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内社会卫生学者的重视,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到中老年女性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健康【4】。SUI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身体力腹压增加时,会有随意性的尿液漏出现象。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妇女的发病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患者的妊娠和分娩方式息息相关,其致病机理为在患者妊娠期间雌激素大量分泌,患者盆底结缔组织胶原代谢速度和方式改变,导致在分娩期间盆底支持组织发生松懈。在孕期随着胎儿和子宫的不断增大,增加了对盆底肌肉神经的机械性压迫损伤。在妊娠末期随着分娩的发生,直接损伤盆底内的肌肉及神经,严重损伤了盆底结缔组织的支持功能。
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研究表明【5】,妇女年龄、绝经时间、肥胖、妊娠次数、阴道分娩次数、尿路感染等多方面因素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关。其中妊娠和分娩方式的影响较大,阴道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危险因素,剖宫产对盆底支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影响具有差异,剖宫产可相对的降低产后早期盆底器官的脱垂,对产后早期盆底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剖宫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可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不能以此作为剖宫产依据。但是分娩方式对SUI的影响不大,两种分娩方式的发病率数据上无明显差别。阴道分娩导致膀胱颈移动增加,首次引导分娩可损伤阴道前壁,增加SUI发生的几率。膀胱颈的高活动性预示SUI的发生,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SUI的发生风险,在产后可加强盆底康复训练,减少膀胱颈的活动度,从而降低分娩后SUI的发生。
妇女分娩直接损伤患者盆底的神经和肌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盆底的支持作用,剖宫产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盆底组织的损伤。自然分娩妇女特别是难产的妇女发生盆底神经和肌肉损伤的程度更加严重。随着患者分娩次数的增加盆底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也在加重。妊娠和分娩对盆底支持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生理形态结构上,通常导致盆底、尿道、膀胱生理结构和位置的移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产后6-8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12-14周随访剖宫产组和顺产组SUI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剖宫产组低于顺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POP具有差异,剖宫产在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剖宫产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一定程度上减小发生SUI的风险。盆腔康复也是一个连续的锻炼过程,本次的病例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需做详细研究应加大研究的样本数量,同时延长对患者的随访时间,但介于本次研究标本数量的局限性,还需要进行大样本的随机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岩峰,福州市社区女性尿失禁发病现状的分析[J],中华妇女科杂志,2012,22(2):245-247.
[2]陈元,杜光辉,武汉市社区人群尿失禁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18(4):298-299.
[3]马乐,王雪影,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4):254.
[4]于凤,宋俊华,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2):88.
[5]王晓路,石俊霞,孕期及产后妇女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2):104.
论文作者:陈科 谢乐瑜 张春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产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性疾病论文; 产妇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