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与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源论文,产业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的内容、范围
能源工业的产业联系可分为产业外部联系与产业内部联系。产业外部联系是指能源工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分析主要是投入产出分析,已有成熟的分析方法。产业内部联系是指能源工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联系。能源工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能源工业产业内部联系比较复杂。概括起来,能源工业产业内部联系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能源产品的替代性,即由能源产品在用途上的互换性而导致不同能源行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二是由能源产品的加工转换而形成的上下游之间的产业联系,也可以说是能源产品的互补性;三是世界能源工业的一体化联系,主要是指同一能源行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能源工业内部的三种联系形式,分析能源工业内各产业市场结构、价格机制、供需关系以及运营机制的相互影响。因此,本文与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组织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投入产出分析关于产业的划分是以生产工艺的相似性为依据,而本文能源工业内部产业划分主要是以产品系列进行划分,例如,石油及石油加工业,煤炭与煤炭加工工业等,按这种方法把能源工业分为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四大产业;②投入产出分析通过投入产出表使国民经济各行业能够建立起供给与需求的数量关系,本文主要采用演绎法、综合归纳法分析研究能源工业内部各产业市场竞争程度、制度变化的相互影响;③产业组织经济学研究同一产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本文是研究相互关联的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行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其中包括能源国际贸易与跨国投资对我国能源工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市场机制的影响;④就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产业关联的微观分析,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投入产出)与空间的联系变化以及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上,而本文是通过产业关联,分析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等制度性问题的相互影响。
近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加大,但是由于较少考虑能源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相互关联,改革目标与方案基本上是按不同的行业分别设计的,从而出现了一些由于各产业市场化进程不同步或者市场结构差异等原因而引起的问题,影响了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程以及能源工业的协调发展。实践中对产业关联作用的忽视源于理论分析的缺乏和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多限于煤电两个产业的价格之争,尚未有对能源工业内各产业的相互联系及其影响展开全面分析的论著。
我国虽然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但是石油、天然气、电力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能源加工转换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联系日益密切。另外,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每个能源工业所面临的任务。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分析能源工业制度变迁的相互影响,不仅有利于推进能源工业的市场化改革,而且有利于能源工业的协调发展。
二、产品替代关系对能源供给结构和价格变动的影响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能源产品可分为煤、电、油、气四大类。而这四种能源产品实际上都是能量存在的具体形式,在用途上可以进行替代和转换。例如,煤、电、油、气均可以作为燃料和动力,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关系,如煤基醇醚燃料可以替代柴油成为汽车的动力燃料;另外,即使用作工业原料,原油、煤炭、天然气也具有替代性,例如,煤、油、气都可以用作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产品,诸如乙烯、化肥、化纤、橡胶、塑料等的原料。但由于能源品种不同,使得消费部门在使用这些能源时所要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路线完全不同,或者由某种能源消费转到另外一种能源消费都会发生沉淀成本。因此,提供不同能源产品的生产部门可在市场上形成相对垄断。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由于产品的替代性,一种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其他替代产品的价格也出现同一方向的反应,即dp[,i]/dp[,j]和dp[,j]/dp[,i]都是正的,由于不同能源品种存在着替代关系,价格变动对生产和消费的调节作用下降。在产品差别市场中,尽管不能像同质产品市场那样假设削减价格会占有整个市场,但价格仍是生产厂商的重要决策因素。在经济学中,研究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有两种假设,一种是零推测,假设某厂商价格调整时,其他厂商不采取相应的价格行动;另一种是非零推测,假设每个厂商都预料他的对手对于他的价格变动做出正向反应。本文借用这两个假设的分析方法,分别研究在有价格管制和没有价格管制两种情况下,不同能源产业价格决策机制的相互影响。
1.没有价格管制的情况下,能源价格的变动趋势
在没有价格管制的条件下,煤电油气每个生产商收益与收益最大化的条件如式(1):
“i”表示一种能源,“j”表示其他三种能源。由于每个能源生产单位的利润不仅取决于自身产品的定价,还取决于其他替代能源产品的价格。因此,煤电油气四种能源产品的供给方程如(2)式:
Q[,coal]=B[,coal]-a[,1]P[,coal]+c[,1]P[,elec]+e[,1]P[,oil]+f[,1]P[,gas]
Q[,oil]=B[,oil]-a[,2]P[,oil]+c[,2]P[,elec]+e[,2]P[,coal]+f[,2]P[,gas]
Q[,elec]=B[,elec]-a[,3]P[,elec]+c[,3]P[,oil]+e[,3]P[,coal]+f[,3]P[,gas]
Q[,gas]=B[,gas]-a[,4]P[,gas]+c[,4]P[,oil]+e[,4]P[,coal]+f[,4] P[,gas]
在零推测和非零推测两个条件下求煤电油气的均衡价格。零推测下,dp[,i] /dp[,i]=0,煤、电、油、气的反应方程如(3)式:
P[,coal]=(B[,coal]÷c[,1]P[,elec]+e[,1]P[,elec]+f[,1]P[,gas]+a[,1]c′[,coal] )/2a[,1]
P[,oil]=(B[,oil]÷c[,2]P[,elec]+e[,2]P[,coal]+f[,2]P[,gas]+a[,2]c′[,oil] )/2a[,2]
P[,elec]=(B[,elec]÷c[,3]P[,coal]+e[,3]P[,coal]+f[,3]P[,gas]+a[,3]c′[,elec] )/2a[,3]
P[,gas]=(B[,gos]÷c[,4]P[,oil]+e[,4]P[,coal]+f[,4]P[,elec]+a[,4]c′[,gas] )/2a[,4]
在非零推测假设下,dp[,i]/dp[,j]>0,煤电油气的反应方程如(4)式:
假设边际成本为零,非零推测的均衡价格显然高于零推测的均衡价格。这说明,如果某种能源产品提高价格,为了达到均衡,其他能源产品也要相应地提高。这意味着如果一种能源价格上涨,另外几种能源价格也会随后相应地上涨。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论,能源产品的价格不仅受能源矿产资源丰裕程度、能源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且还与其产品市场特点有关。这一结论也说明了我国石油价格单方面与国际接轨所存在的问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定价机制,如果缺乏防范油价风险的配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会把国际上一些不稳定因素毫无阻挡地引入国内,干扰国内的能源供需关系。近一二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对我国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2.有价格管制情况下,能源供给结构的变化
在部分能源产品价格受管制,而其他能源价格由市场定价的情况下,尽管各能源产业仍处于相对垄断地位,但决策变量却发生了变化。受管制能源产业的决策变量由价格转向在管制价格水平下寻求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佳产量。但是尽管如此,能源产品之间的替代关系仍是客观存在的。没受管制的生产商仍把价格作为决策变量。由于受管制企业不能任意提高产品价格,所以没受管制的生产商将会在零推测的假设下决定产品价格。
假设没受管制厂商初始时的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0]和Q[,0](见图1),如果该生产商认为自己产品的价格变化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效仿,企业的需求曲线是d, 他就会降价到P[,1],那样使销量增加到Q[,1],由于其他能源生产商受价格管制,价格仍维持原有的水平。但是能源产品的比价却发生了变化,为了寻求效用最大化,消费者会增加价格较低的能源产品的消费量,减少价格较高的能源产品的消费量。这样受管制生产商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左移动,由D变到D′(见图2),实际需求减少了Q[,0]-Q[,1],由于价格较高,出现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而没有价格管制的生产商,降价除了增加原有消费者的需求外,还会把一部分替代产品的需求吸引过来。因此,降价生产商的实际需求由D变动到D′(见图1),使其实际需求比预期需求增长了Q[,2]-Q[,1],这也是供给缺口。在有价格管制的情况下,垄断竞争市场不能实现均衡,能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也会比较突出,即生产过剩与生产不足同时存在、能源需求有冷有热。
图1 没有价格管制的产量决策模型
图2 有价格管制的产量决策模型
因此,对具有替代产品的能源产品进行价格管制,当市场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时,管制价格或管制内容往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市场均衡难以实现。在我国,可以找出若干类似的例子,例如,近期出台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其实质上是管制的电力价格跟随了煤炭的市场价格上升。因为不提高管制价格,发电企业不能在管制价格水平提供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整个社会福利就要受到损失。因此,对于能源价格机制的改革,必须要考虑到能源市场的产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特性,单独推进某一能源产品价格改革,其效果往往由于其他能源价格机制的牵制而受到影响。换言之,如果能源市场中有一产品价格受管制,那么,其他能源产品的市场均衡也会受到影响。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每种能源产品供给的数量是由能源相对价格决定的。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能源的供给结构,不仅是由资源结构决定,也是由价格结构决定的。
三、纵向产业关联与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协调发展
能源行业之间的纵向关系是由能源加工转换而产生的上下游的产业联系。例如,原油生产企业与炼油企业之间,煤炭生产企业与发电企业之间,原煤企业与炼焦企业之间等。纵向的产业联系使得上游企业的能源产品是下游企业的主要原料,能源产品之间不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能源行业的纵向关联可以用能源的转换率表示。能源转换率等于各个能源工业的中间需求与该能源总需求之比。能源转换率越高,能源行业之间的纵向联系越密切。2003年我国煤炭和原油的加工转换率分别在75%和88%以上,其中,煤炭的加工转换率比2001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这表明在能源行业中煤炭逐步演变成上游行业,与其他能源产业的联系在加深。由于本文是把煤炭采掘、炼焦、制气归为煤炭行业,把石油工业以及石油加工转换作为石油行业,把发电、供热合并为电力行业。因此,在本研究中,煤、电、油、气四个能源行业中,只有电力行业与其他能源行业构成上下游的关系,其中,发电与供热所消费的煤炭占全部煤炭产量的52.31%左右,所消耗的原油占0.39%,所消耗的天然气占8.04%,纵向联系最为紧密的是煤电两个产业部门。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看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当各能源产业是替代关系时,某种能源产品价格的变动虽然会影响不同能源产业的市场份额,但对其他能源行业也是有利的。而在纵向的产业联系中,上游产业生产出来的能源产品是下游产业的投入品,因此,其价格的变动则会影响上游产业的收益与下游产业的成本、价格变动的结果必然使一个产业受益,另外一个产业受损。因此,纵向的产业联系,使得能源工业内部在能源价格上出现利益分歧。然而,除了价格分歧外,价格机制与市场结构的差异也是影响上下游产业绩效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1.市场结构差异对上下游产业绩效的影响
上下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差异可以分为上游是竞争性市场、下游为垄断性市场,上游是垄断性市场、下游是竞争性市场两种基本形式。我国电力行业是煤炭行业主要用户,其消耗的煤炭占全部煤炭产量的50%以上。因此,电力行业对煤炭形成一定的买方垄断。
在买方垄断情况下,电力行业所面临的煤炭供给曲线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供给曲线S[,1]与行业供应曲线S[,2]之间、具有一定价格弹性的供给曲线,如图3中的S线。电力行业对煤炭要素的需求是根据产品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收入之积决定的,如图3中的MRP曲线。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VMP相比,由于垄断产品的边际收益MR以比价格变动更快的速度下降,因此,垄断产品的要素需求曲线MRP 曲线比较陡,因而垄断要素需求曲线MRP在完全竞争产品要素需求曲线VMP的左下方。可见,如果下游产品是垄断性市场,对要素的需求也小于竞争性行业的需求(见图3)。
电力行业的煤炭最佳投入量是根据MFC=MRP,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来确定的。由于要素的边际成本比要素价格增加得快,电力行业的煤炭边际成本曲线与其煤炭供应曲线是分离的,MFC曲线在S曲线上方。如图4所示, 电力行业由于需求垄断使煤炭供给价格下降了P[,1]-P[,2],P[,2]是完全竞争煤炭市场的价格。煤炭行业因此减少的生产剩余为(Q[,1]+Q[,2])(P[,1]-P[,2])/2,电力行业增加了消费剩余Q[,2](P[,1]-P[,2]),由于消费垄断社会福利损失了(Q[,1]-Q[,2])(P[,1]-P[,2])/2。
图3 下游是垄断性市场的要素供需
图4 电力煤炭需求的价格与数量
由于在上下游产业关系中,垄断一方能获得更多的利润。随着煤炭与电力行业关联度的逐步提高,我国煤炭行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价格谈判能力的愿望越来越强。尤其是煤炭工业体制改革后,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到地方,地方利益与企业利益具有了一致性。一些地方政府组建煤炭运销公司专门经营地方煤炭的运输和销售,对内统一收购地方煤炭(主要是地方煤炭和乡镇煤矿和小煤窑),统一收购价格,对外负责统一经营,统一销售价格,通过垄断资源达到垄断价格的目的。在煤炭主产区内也经常发生几家煤炭企业联合起来提出调价的要求,甚至是统一调价标准的情况。这些现象表明,不仅同业竞争会促进垄断的形成,而且产业联系也会提高市场集中。电力行业的垄断促使煤炭行业也逐步走向垄断。因此,加快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是促进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巩固我国其他行业市场化改革成果的需要。
2.价格机制差异对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与电力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宽严不一,监管力度有强有弱。尤其是价格机制存在较大的差异,煤炭行业较早实行市场定价,虽然国家规定了电煤的指导价,但是煤炭行业发展处于忽冷忽热之中,使电煤指导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电力价格的形成机制正在向市场化的方向改革,但是目前的价格决定权仍然在管理部门手中,电力行业不能随意调整电价。这种价格机制上的差异,对煤炭与电力行业的协调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假设没有电价管制,煤炭价格下降,则电力行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下降,电力的要素投入量增长,然后发电量增加,电价下降,最终会把煤炭价格的下降传递到电力消费者。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对煤炭需求量的增加促进煤炭价格的上涨,使煤炭要素市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新的均衡。这也是买方垄断对要素供给价格变动的反作用。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由于买方垄断对要素价格变动反作用力的存在,使得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由一个均衡达到另一个均衡。
在存在电力价格管制的情况下,电力行业只能在管制价格水平下确定最佳的产量。当煤炭供大于求时,煤炭价格下跌,电力行业的生产成本下降,使电力行业的利益空间增大,由于电力行业是垄断行业,市场准入管制限制了新的生产者进入,同时电力消费者也得不到煤炭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好处,煤炭价格下降所带来的福利因此全部截留在电力行业。此外,由于能源之间的替代作用,电力价格不能与煤炭价格做出同向的调整,会使得电力需求减少,电力行业因此产生一定的生产富余,这也为已有的电力企业要求政府阻止新的生产者进入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口。当煤炭供不应求时,煤炭价格上涨,电力的生产成本加大,收益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电力价格相对较低,电力社会需求增加,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供给短缺。但是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和电价管制,电力不可能扩大生产,否则会产生更多的利益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电力行业将一方面要求管制部门提高电价,另一方面减少煤炭需求,利用需求垄断压制煤炭价格上涨。
上述两种情况在我国均有发生。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煤炭生产过剩、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之后,电力也出现了过剩,电力生产建设的步伐因此也减缓。2003年以来随着全国煤炭供需关系紧张,煤炭价格迅速上涨,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在煤炭价格上达不成协议,致使一些大型发电厂的煤炭库存量曾经只有1天。 这无疑把煤炭与电力两个产业的利益争执转变成停电的风险并推向社会,并对管制部门形成压力。为了避免电力短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不得不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允许电力价格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而上调。
综上所述,如果上游是竞争性产业,下游是垄断性产业,一方面,这种产业关联存在着买方垄断剥削,即使对下游垄断性产业进行价格管制,也不会消除这种剥削,而且会放缓上游产品达到新的供需平衡的速度;另一方面,下游垄断行业为了维持自身的利益,投入成本(煤炭价格)下降时,建设步伐放缓;而当投入成本(煤炭价格)上升时,也没有扩大生产的积极性。
四、能源工业国际化对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1.产品市场融合对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产品市场的融合是指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得到同等的待遇,进口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消失,国外生产者在国内能源市场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根据我国加入WTO协议,除个别产品外,大多数能源产品及与能源生产相关的产品关税下调大多数是一步到位。原油关税降到零,汽油和润滑油的关税由9%分别下降到5%和6%。能源产品的平均关税低于工业品关税的平均水平。
产品市场的融合,一方面表明贸易的自由化,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内外产业之间展开了面对面的竞争。进口产品在国内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国内能源工业的竞争压力也就越大。同时,过多地使用进口产品会带来一定的负外部性,即国家能源安全的风险。近10年来,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势强劲,石油进口量逐年增长,2003年中国的石油贸易量超过日本,成为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已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40%左右,据预测,中国的石油供需缺口到2020年将达50%—60%左右,缺口的弥补将主要依靠进口。
无论是出于增加能源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考虑,还是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改革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工业终于结束了长达14年的产量承包制,开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改变企业内部管理体制,采取了主辅分离,重组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在电力、煤炭行业纷纷进行打破市场垄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石油天然气工业进一步加强了市场集中度,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重组形成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三个石油寡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进入世界500名排名,中海油进入世界石油工业50名排名。与此同时,国有经济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与其他行业相比,石油天然气工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缓慢,比重很小。
与石油天然气行业不同,电力行业没有来自产品市场融合所带来的直接的竞争压力,因为我国只有极少地区与境外电网有交互电量,对电力生产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加入WTO后,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市场化意识普遍增强, 电力工业沿用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由于市场垄断而产生的低效率、高成本不仅影响电力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打破垄断,改革电力工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在加入WTO后步伐开始加快。但是,与石油天然行业一样,电力行业非国有经济发展也比较缓慢。2005年2月,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
综上所述,产品市场的融合,加速了能源工业(主要是石油天然气行业)生产集中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但对推动能源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我国能源工业的所有制改革在一定意义上不能依靠市场的推动,而是要通过建立新的规则与制度,由政府主导进行。
2.外商投资对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我国在加入WTO的协议中, 对外商进入能源工业有较多的限制性条款,如,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只允许采取合作的方式,限制外商从事炼油厂建设、经营。原油和成品油的批发零售在2006年前逐步对外商放开。外商从事建设、经营的火电站要在30万千瓦及以上,核电站建设经营由中方控股,禁止外资进入电网的建设和经营。特种、稀有煤种的勘探开发要由中方控股,等等。外资在能源工业中的投资规模远远低于其他工业行业。
另外,市场垄断与生产集中度对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直接的作用,市场集中度高的行业恰恰也是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经济效益差距较大的行业。因此可以说,市场垄断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充分展示其竞争优势的平台,使外资企业颇为受益,石油天然气工业和电力工业中的外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煤炭工业中的外资企业。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鼓励外商投资的前提是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否则,在国有经济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引入外资,可能只能解决生产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而对促进能源工业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当不同能源品种作为最终消费品时,某种能源价格上涨, 将会带动其他能源品种价格的上涨,并使每个能源生产商从中获益。因此,除能源供需关系会影响能源价格外,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也会影响能源价格。如果对某种能源价格进行控制,则破坏了能源价格变动的趋同性,在能源替代的作用下,价格较低的能源品种就会出现过度需求,而价格较高的能源品种则有可能需求不足。
(2)市场结构的差异会影响上下游能源行业之间的供需关系。 市场集中度高的行业具有较强的价格决定能力,为了获得平等价格决定能力,市场集中度低的行业会逐步趋向市场集中。因此,除了竞争之外,产业之间的联系也是促进生产集中的重要因素。另外,如果下游产业是垄断产业,因为下游产业的截留,消费者难以享受到上游产业带来的社会福利,只会承担下游产业转嫁的上游成本。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垄断产业的价格管制往往被迫让步于下游产业供给不足所带来的风险。
(3)在能源市场的所有制垄断没有打破的条件下, 引入外资和能源进出口的增长并不能促进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只会加速国有经济生产集中的速度,同时也为外资发挥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平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引导和体制改革,而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对外开放。
上述研究结论对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一是设立层次较高的能源宏观管理部门,统一制定能源行业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价格与市场管理制度,把每个能源行业的监管工作纳入一个宏观管理部门,实行统一的价格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二是协调各个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进程,要充分考虑各个能源行业在价格机制、市场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要改变目前一些能源行业生产集中度过低,而另一些能源行业生产集中度过高,一些能源行业以市场定价机制为主,而另一些能源行业仍由政府掌控产品价格的状况,使各个能源行业具有大致相当的市场条件。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建立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能源价格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打破国有经济的市场垄断,为能源工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条件。现阶段应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能源企业,能源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可以由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逐步转变为民族资本绝对控股,这样可以消除一些国家以我国能源企业是国有经济控股从而阻碍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借口,同时,也为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能源市场创造条件。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研究”。
标签:石油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能源论文; 能源结构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 价格机制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价格垄断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