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1)
摘要:优秀的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本文通过借鉴前人对儒家德育思想的内容、方法的研究,旨在吸收和发扬优秀的儒家德育思想,并深入探讨儒家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更加科学、有效、合理地开展现代德育工作。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道德教育;当代价值
0.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在儒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中一直占据着中心地位,并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又颇具中国特色的德育观,它支配中国的教育长达两千多年,铸造了一种以儒家政治理想、伦理道德观念为核心的中国道德教育模式。[ 郭彩霞.论儒家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工作的价值[J].世纪桥,2010(5):93.]儒家德育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理想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1.儒家德育思想相关概念界定
1.1道德的基本内涵
道德是一定阶级、一定社会提出的用来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种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许文静.从儒家德育思想解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心理[J].吉首大学学报,2016(6):134.]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的观念,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力量来实现的调节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2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
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得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从而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刘克,朱宁康等主编.德育知识词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110.]
1.3儒家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就是把儒家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通过外部灌输和潜移默化的形式施于社会个体,并转化成社会所期望的个体内在品格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张国强.论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涵义和基本特征[J].职大学报,2010(3):97.]。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为道德的修养和践履找到了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儒家德育思想的内容
儒家德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履行等方面,集中体现在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推崇四德”、荀子的“隆礼重义”等方面。
2.1孔子的“仁者爱人”
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不仅强调德育对社会治理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在孔子那里,所谓“仁人”就是指有道德的人。
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兄长恭敬就是最根本的“仁”。孔子认为“为仁由己”,对内加强修养,对外践行忠恕之道,“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同时,积极实施道德教育,“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杨伯峻.《论语译注·为政》[M].北京:中华书局,2012:16.]这里,孔子比较了不同治理方式的优劣,认为:“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杨伯峻.《论语译注·为政》[M].北京:中华书局,2012:16.]
2.2孟子的“推崇四德”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育思想,提出了以“推崇四德”为基本内容的德育观。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杨伯峻.《孟子译注·公孙丑章句上》[M].北京:中华书局出,2012:83.]
就“仁”而言,孟子和孔子的认识相似,就是“仁者爱人”。孟子认为,无论是处理家庭关系还是治理国家,都应该以“仁”为道德基础和行为标准。就“义”而言,孟子认为它是人性践履的根本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要行“义”,就要“敬长”,首先表现为“从兄”,即“悌”。就“礼”而言,孟子常常将“礼”和“义”并用。就“智”而言,孟子认为“智”就是对自身善的认知。
2.3荀子的“隆礼重义”
礼是荀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荀子的“礼”包括一切典章制度,又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总称,同时也指礼仪、礼貌等。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方勇,李波.《荀子译注·修身》[M].北京:中华书局,2015:15.],“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方勇,李波.《荀子译注·议兵》[M].北京:中华书局,2015:242.]。荀子将“礼”看成是调节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生活、国家治理的最为重要的法则。
3.儒家的德育思想方法
儒家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总结出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系列十分有效的德育方法。儒家道德教育方法是儒家先哲诸多教育方法相互联结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与儒家德育思想注重德育价值的内在性相关联。
3.1克己内省、迁善改过的修身自得方法
修身是儒家重要的道德概念,修身意为陶冶、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先贤,高度重视修身的作用,儒家经典《大学》突出地论述了“修身”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意义。儒家道德教育方法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对修身自得方法,强调了两点;一是克己内省;二是迁善改过。
孔子认为克己内省是完善人格,达到道德至高境界的途径。“克己”即是指从言行上约束、克制自己以合乎道德规范。“内省”是指从主观上进行思想监督,使之遵循道德规范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要求。
孔子还教导自己的学生,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看到修养不高的人就在内心自我省察。可见,孔子非常强调修养中的个体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基于对个人人格完善的追求。
3.2身体力行、躬行践履的实践示范方法
儒家德育思想中的实践示范系列方法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受教育者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将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付诸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二是通过教育者本人的示范行为,对受教育者产生道德影响。
儒家重视身教示范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做得最为突出的莫过于孔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杨伯峻.《论语译注·子路》[M].北京:中华书局,2012:188.]教育者自己行为不正当,却要求受教育者遵守道德准则,受教育者不可能心悦诚服。孔子在教育中对教育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注重教师人格对于学生的感化作用,提倡身教的原则,要求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子用自己的良好德行影响和教育着他的学生,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身教示范也成为儒家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科学培养方法
儒家非常注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德育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则是:孝、悌、忠、信。儒家的这一道德教育方法由于步骤清楚、明确,所以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再加上每一步都是按照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顺序,既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也使人觉得合情合理,符合人之常情,愿意这样去做。道德教育过程的一贯性和持续性强调从小开始,至老而不辍,并为这一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方法。[ 郭彩霞.论儒家德育思想对现代德育工作的价值[J].世纪桥,2010(5):94.]
3.4环境渗透、制度规约的熏陶管理方法
儒家认为,在道德教育中,环境对于人的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完善是十分关键的。在孔子看来,人的天性是相互接近的,至于后天养成的习气就有很大差别,因此他认为关键是后天的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对于人的德行的影响。 因此,应该使受教育者始终处于有利于德性培养的良好的环境中,环境渗透和制度的规约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儒家认为,家庭教育环境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它的重点在于孝德的培养。孝德的重要性不仅是人的品德培养的要求,而且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要素。孝德的内涵是亲亲敬长,外延是敬业爱民。[ 张晓东.和谐价值观的三重内涵[J].学海,2015(3):13.]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好的环境,学校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首先要育人之德,所以,教师一定要是品行高尚的人。儒家对社会环境对人的道德陶冶作用十分重视。把人的道德品质的差异归结为习染的结果,习与性成,向社会学习而形成个人品性。
以上方法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一方面中华传统道德修养理论肯定主体的道德自觉性,并与尊重人格价值的思想观念相联系。另一方面,重视培育正气,强调道德践履。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理论按照立志、存养、践行等知行统一的养正程序,不仅让修养者反省,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意识,还有利于增强道德修养的自我约束力。
6.小结
儒家德育思想,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应当在批判和扬弃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我们民族传统教育中的优秀思想得以继承并发扬广大。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致广大而尽精微,外至六合,内至心术,内容极为丰富。儒家德育思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没有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但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和个性。我们需要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要将我们自己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髓继承下去,发扬开来,让儒家思想的精髓随着历史前行。
论文作者:刘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儒家论文; 德育论文; 孔子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思想论文; 道德论文; 荀子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