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表论文,为例论文,以人论文,教学设计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翻转课堂面面观 1.翻转课堂的内涵 关于翻转课堂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教学流程的颠倒,如张渝江认为翻转课堂是指学生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新课程并掌握必要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伴互动交流并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形态。[1]另一类是基于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的关系来定义翻转课堂,如钟晓流等人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本文中,笔者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尝试给翻转课堂做如下定义,即所谓翻转课堂,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平台,课前在教师的组织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对知识的深入学习,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交互式学习方式完成知识内化,课后师生共同总结反思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关于翻转课堂的内涵,这里要强调三点内容:其一,确保课前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并深入掌握相关知识;其二,要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其三,翻转课堂不是微视频的代名词,富有成效的交互学习是其价值所在。 2.翻转课堂的主要支持系统 (1)微视频 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它主要是把教学资源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用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微课程具有时间短、目标明确、可反复学习等优点,注重知识碎片化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其与翻转课堂的完美结合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是翻转课堂信息交流和在线学习的重要载体,该平台主要包括教师风采、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地理要闻、学法指导、交流互动等内容。另外,从师生两大主体来看,又可分为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教师可以从教师终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贯穿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终端主要是在线学习和下载资源。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主要有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流程如下图所示: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99c6136e55e3db45efe2b8c8.jpg)
1.课前阶段 (1)教师活动 在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准备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参考书籍、电子课件、微视频教程等),并把这些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我们一般把学习资源划分为基础资源和扩展资源两个层级,其中基础资源主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扩展资源主要是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另外,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4] (2)学生活动 学生充分了解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结合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完成教师提供的导学任务单,自学相关内容并完成基础阶段测验,把自主学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2.课中阶段 (1)教师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制定课堂教学计划。课堂阶段教师的活动主要包括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个性化指导、总结点评和反馈评价等。 (2)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组间展示交流和师生互动等形式开展,解决自主学习遇到的困难或讨论教师提供的课题,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完成知识的内化。 3.课后阶段 (1)教师活动 通过网络平台再次测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根据测验结果反思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为下次开展翻转教学提供参考。 (2)学生活动 完成提升阶段的学习测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调整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下次有效学习作好铺垫。 三、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阶段 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任务要求、参考资料和设计意图。其次,把学习资源设计好后,与学习任务单一起打包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最后,通过教师终端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课中学习计划的初步设计(见表1)。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32c4e11a856d8cd706151a26.jpg)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1c9b48f9864fa570325ff04c.jpg)
课前阶段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单,使学生自学的任务方向明确,可操作性强;另外还要注意任务的梯度及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2.课中阶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解答疑惑的作用。在澄清存在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开展适当的合作探究学习、展示学习成果等(见下页表2)。 课中阶段需要教师灵活有效地制订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意识,激发组内的探究热情;另一方面,在点评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信心;最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引导学生的发展。 3.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是翻转课堂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阶段有助于师生反思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见右表3)。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58981d8e2deba307760bad56.jpg)
四、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设计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地注重定量评价,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习态度、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及课后的总结反思等;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个人、家长、同学和教师等;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见下页表4)。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fa2e030b39296a9bf8a4e76d.jpg)
五、总结与反思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有很大变化。其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课前阶段的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搜集疑点,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而不是传统地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就为课堂阶段教学活动指明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课中阶段不再是教师一味地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过程、弄清地理成因;课后阶段更多的是师生总结反思学习情况,梳理知识体系。其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在课前的学习任务单设计具有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注重团队合作和竞争机制,课中主要是以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5]其三,评价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评价过程涉及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价的主体有个人、家长、同学和教师,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也是评价体系科学化的体现。 对于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设计,我们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有关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并避开其劣势,利用哪些平台能够辅助翻转课堂的实施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研究工作。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普及应用尚需时间,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检验与突破种种阻碍,并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public/uploads/article/2019/12/19/de00b9e68dd85a8da77b4804.jpg)
标签:翻转课堂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逆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文教育”第一版“创造表面形态的力量”为例_翻转课堂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