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ASP.NET和XML技术的企业计划处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展盼婷[1](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工业领域各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有效管理和大量生产数据的高效存储。沥青搅拌站为我国的公路、桥梁领域提供着重要材料。目前,我国搅拌站的发展,一方面,一个企业一般有多个搅拌站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站点大都位于偏僻的郊外,每个站点就像一片信息的孤岛,不能及时分享生产数据而且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故障处理周期长,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半自动化的生产和半信息化的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拥有“一体化”的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集成化,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模式。另外,搅拌站的生产一直以来都是用量多、生产过程复杂、成品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搅拌站生产的质量监督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设计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具体工作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设计上位机数据采集方案完成控制系统与远程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第二,搭建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通信,完成现场、云平台及远程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三,基于HT For Web技术的监控,利用HT For Web技术,创建可视化界面,模拟现场生产过程,完成远程界面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第四,根据沥青搅拌站日常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需求,设计了 GPS地图、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管理等五大功能部分,实现了所有站点在地图上集中显示,生产数据以及生产过程远程共享,保证了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管理。整个系统在Visual Stdio 2017集成环境下,基于.Net平台,结合MVC的设计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并将系统部署上“云”。最后根据系统的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系统各部分均可正常运行,整体性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提高搅拌站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加快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潘文静[2](2021)在《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情下,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形势严峻。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作为湿地保护管理的新尝试,在我国生态保护领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湿地公园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推进,会产生大量的资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理。这对湿地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难以及时对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做出响应。本文通过对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资料收集、建设需求分析,确定系统构建原则,提出系统总体框架、功能构建框架和数据库设计;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提出湿地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并引入物联网和自动传感器作为监测的新手段,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规范化的、自动化的数据入库。对前端技术(H TML5+CSS+JavaScript)、数据库技术、三维开发软件进行探讨,最终实现了以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为核心,集成公共地图服务、在线遥感影像图、公园基础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二维电子地图和使用skyline软件构建的三维交互场景;并且以湿地实时监测为基础,开发湿地实时预警系统,实现自动感知、监测、分析、预测于一体的监测预警功能。系统分为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实现地图浏览、专题地图、自然资源查询与展示、三维飞行漫游、空间测量等基本地图操作功能;实现了湿地变化监测、林火管理、湿地资源数据监测等湿地监测以及雷电预警、林火灾害预警和空气质量预警等实时生态预警功能,最后对系统的实现进行展示。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人员的日常监测、数据管理、巡护管理的工作量;为公园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并提供对外宣传平台。系统的开发和功能具有灵活性、可移植性,对于自然保护地信息化具有推广和应用的现实意义。
邓增钰[3](2021)在《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与管理系统开发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持续应用,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断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制造型企业慢慢从以量取胜向着以质取胜发展。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开始注重生产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标准作业指导书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标准作业指导书在规范作业程序的同时,自身的制作流程却没有实现标准化作业,这是因为许多企业重点着力于生产线的优化改善,对生产前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制作不够重视,再加上没有专门的制作软件,这项工作在执行上显得较为混乱,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针对A公司标准作业指导书从文件制作到产线应用整个作业流程进行研究,以标准作业指导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工业工程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现场考察和提问技术,发现在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发行和管理等作业程序中,存在制作操作繁琐、过分依赖经验办法,文件体积大、分享不便、发行缓慢,管理任务繁重但管理功能羸弱等问题,然后通过因果图分析原因所在,并结合需求分析确定改善思路:(1)利用ASP技术设计开发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与管理系统,在Web端重构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发行和管理等功能,同时结合ECRS原则对具体操作步骤进行取消、合并、重排、简化,最终降低了各项工作的操作难度,简化了制作流程,提高了发行效率,减轻了管理负担并增强了管理能力;(2)利用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与管理系统,统一各项作业操作平台,实现各项功能流畅衔接,利用网络链接替代文件传输,利用弹窗提示约束各项操作,促进整体作业流程规范、高效且合理;(3)利用数据分析为文件制作和作业部署提供信息支持,以降低作业人员对经验办法的依赖程度。通过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作业流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挖掘有效信息,为生产决策和工作安排提供依据。根据改善思路,提出并实施相应的改善方案,最终完成了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解决了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发行和管理等作业程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改善前后的作业情况可知,改善后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均明显提升。
赵梦竹[4](2021)在《电网工程造价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造价管理是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各类资产的估概算、预算、结算等工作。造价管理的业务过程较为复杂,且由于电网工程的投资规模大、物资计划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对于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针对目前缺乏造价管理业务软件的情况,四川省网组织实施了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项目,通过系统的应用来提高公司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业务效率。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考察了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和实现方法和思路。在研究中,首先对系统的研发技术进行了整理与介绍,包括系统研发采用的.NET Web技术体系、MVC软件设计模式理论、SQL Server数据库工具等,为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随后,从四川省网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业务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系统的总体研发目标。在此基础上,采用用例图的方式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简要阐述了系统的性能开发标准。按照系统的需求分析,利用软件设计工具和方法,对系统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功能体系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并将系统划分为工程信息管理、资产使用管理、资产流转管理和同业对标及统计服务4个功能模块。最后,利用.NET web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等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开发实现,分析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实现思路和方法,研究部分关键功能实现流程及核心代码,展示了系统的运行效果。从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介绍了系统的测试方法、流程和内容,并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验证与评价。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在四川省网中的应用,能够为各级供电公司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改变传统的基于人工管理的业务模式,提高造价管理数据的运维效率,以及业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应用价值和意义。
吴丹[5](2021)在《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电力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导致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检查需求。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为例,用电稽查工作量的增加给供电公司带来了工作效率、安全性及协调性等方面的挑战。针对乐山供电公司用电负荷逐年创历史新高的现状,结合公司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及其开发力量,本文采用移动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融合形式,对乐山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系统进行研制,用于稽查人员进行现场服务、数据分析与处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用电稽查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用电稽查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针对笔者所在的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现状,提出和确定课题的核心内容。其次,分析了乐山供电公司营销部门与用电稽查管理部门之间关于电力客户用电管理和数据信息的交互模式,对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对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总体软件架构、总体功能、网络拓扑和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其中,软件总体功能具体包括用户基础信息管理、用电稽查计划管理、电力客户窃电管理、电力用户违约管理和辅助办公管理。然后,采用最流行的B/S软件架构模式对电脑客户端进行开发,采用应用广泛的Android平台架构对移动客户端进行开发,均采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了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核心功能、软件界面和系统数据库。最后,为验证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套仿真测试平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基本满足乐山供电公司的实际需求,对影响系统功能使用的漏洞进行了深入修复,软件的响应时间均在用户的承受范围内,达到了本文的预期目标。
王映翰[6](2021)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供电公司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社会用电需求,需要投资建设大量的电力工程项目;供电公司必须对工程建设实施规范管理,而一个电力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涉及了较多的相关部门、人员和数据,因此,如何对电力工程项目流程和信息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是电力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在本文中,笔者依据对当前我国国家电网市级供电公司的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性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构需求对其制定了总体的功能架构。功能细分为“系统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三个模块内容,并选用成熟化的软件开发技术制定了一套市级供电公司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笔者使用“B/S”软件架构进行开发,使用面对对象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在数据库上,采用“SQL Server(2012)”,并综合运用了UML方法进行建模,使用汇编语言实现系统的人机交互。通过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涉及的各项管理工作,较好地实现相应的功能目标,可以有效地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常规工作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管理,高效地提升了企业运作效率,大大地减少了人员工作量。为市级供电公司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各环节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实现信息化、流程化提供了借鉴。实现了市级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了电力工程项目参建人员的业务效率,为研究与开发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
王司琪[7](2021)在《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前计算机技术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将其充分运用于项目管理成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潮流。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出现,为电力项目的管理带来了便捷。不仅能够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而且可以作为领导者制定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推动电力公司的技术信息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课题首先探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需求,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背景进行了讨论,最终确定了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目标。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所示:首先,针对电力企业项目工程管理情况展开分析,整合归纳电力工程管理业务流程,同时与供电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足够的交流与探讨,收集电力工程日常工作日志、报表数据以及文献资料,通过深入的分析这些资料,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最终根据优化结果提出相应的需求分析。其次,针对系统的需要展开研究,构建电力项目工程管理的框架以及工作流模型,实现系统体系架构、功能模块、网络整体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流程图。然后,根据系统的设计,对于整个系统的开发设计的环节进行研究,并细致的介绍关键功能的实现步骤;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系统网络的安全架构进行研究,然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且可行的设计方案。本系统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并采用J2EE技术架构、.NET Framework技术、Java编程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系统功能、软件界面的开发以及数据库的搭建。最后,本文搭建仿真测试平台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了测试,主要包括系统功能模块和系统水平两大角度。相关的测试结果表明文章所搭建的工程电力项目管理机制的各性能良好,达到了论文预期目标。同时,系统还在作者所在单位试运行一段时间,管理系统运行正常,电力公司员工使用后,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
马雪洁[8](2020)在《大型企业计量器具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开发》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梦”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各大领域飞速发展,位于世界前列。所以,企业对于质量的把控也愈发严格,与此同时,对于计量器具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计量器具管理大多停留在人工纸质管理阶段,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无法追踪计量器具的整个生命周期、无法对设备进行系统的维护管理、无法进行器具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因此亟需一套高度信息化的计量器具管理平台来匹配企业的高速、高效运转。本文面向计量器具管理领域的不足,设计了一款高度信息化、完整覆盖计量器具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系统管理、器具台账管理、检定计划管理、器具检定管理、内检管理、统计查询、个人信息维护等模块。结合目前主流的开发技术和框架,在Visual Studio的开发集成环境下,使用ASP.Net平台进行开发,系统整体架构选用MVC设计模式,其显着优点是降低了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之间的耦合,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也使后期的维护更新更加便捷。前端使用Mini UI和Bootstrap框架,结合使用HTML、CSS、JS等基本前端技术来设计和美化页面;后端采用C#编写主要业务逻辑,结合使用ADO.Net和EF来和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交互。目前,本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经过α测试和β测试,能够在保证业务功能的前提下平稳运行。
宋铠钰[9](2020)在《基于信息互联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已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车间也逐渐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为智能制造做准备,因此数字化车间智能化技术也备受关注。本文以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为研究对象,对其智能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化技术体系架构。为数字化车间向智能化车间转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智能技术特征、智能功能特征和智能网络特征共同支撑起了该架构。其中,智能技术特征用来描述数字化车间内现场设备、生产管理和信息知识三个层面的智能化要素和水平,也是三个层面所具有的功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智能化界定基础。智能功能特征则给出了数字化车间内生产制造及计划管理等各层面所应具有的智能化功能技术的整体架构与描述。智能网络特征主要描述了数字化车间为实现智能制造所应具备的基本信息模型、网络架构和信息共享机制。(2)针对存在于数字化车间生产制造中数字化控制设备及其与业务管理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中的问题,基于分层建模的方法和面向服务的集成技术,首次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制造过程的信息互联架构。以数字化车间制造过程信息为对象,定义了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语言的工单定义格式(Worksheet Definition Format,简称WDF)和过程消息格式(Process Message Format,简称PMF)。构建WDF信息组织结构,将数字化车间生产制造及计划管理等各层面数据信息按照合理的逻辑组织关系统一描述在WDF文件中,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基于WDF资源驱动机制可实现生产节拍平稳控制。同时,通过WDF信息互联模型可解决不同厂商设备异构和平台差异性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互联共享机制。(3)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工艺路径规划模型的智能调度方法。目前数字化车间为实现柔性化作业管理而采用的智能调度技术,往往都是在依据人工经验确定的固定的工艺路径及工序设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会导致车间内现场设备没有被充分利用,生产效率有再被提高的可能性。因此,基于有向无环图的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复杂工艺的工艺路径规划模型,即PR-AOV网和PP-AOE网。PR-AOV网对复杂工艺进行拓扑排序寻找出所有可能的工艺路径,再通过PP-AOE网计算出这些工艺路径的关键路径。将该模型与人工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结合,实现柔性作业车间内的准静态智能调度和动态智能调度。此方法为实际生产中具有复杂工艺的智能调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4)首次提出了通过主轴电流杂波成分识别复杂工况铣刀磨损状态的研究思想。目前针对刀具磨损监测的研究方法众多,其中主轴电流监测方法由于不影响到机床的正常加工而被广泛采用,但目前方法很难适用于复杂工况下的刀具磨损监测,限制了其在实际工业环境中的应用。针对主轴电流受切削工艺参数影响无法适应复杂工况条件下刀具磨损监测的问题,本论文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轴电流杂波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复杂工况下刀具磨损监测方法。通过剔除电流信号中反映切削参数变化的相关信息,保留与刀具磨损状态相关性强的杂波成分,并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一种Le Net-WSRMC网络,自适应地挖掘主轴电流杂波中蕴含的刀具磨损状态特征,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5)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研究,围绕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信息互联架构及其智能功能搭建了仿真验证平台,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完成两种数字化车间网络架构中MES层和SCADA监控层应用程序的开发,构建了数字化制造车间MES层、SCADA层和设备层三层网络架构。并在该信息互联架构软件环境下对本文提出的信息交互机制、WDF模型、PMF模型,WDF信息组织架构及基于复杂工艺路径规划模型的智能调度方法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将本文提出的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信息互联模型及信息共享机制在北京北一机床有限公司数字化制造车间进行了应用验证通过仿真平台与现场验证,证明了本文的研究成果的可行性、适用性及有效性。
曲冰[10](2013)在《基于ASP.Net的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是高校信息化,在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高校信息化。同时,在近几年中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扩大招生政策的出台,很多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日益紧张。落后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水平和发展。如何处理不断增长的信息量,已成为学校管理职能部门关注的重点。本系统以B/S结构为系统框架,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平台、ASP.NET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为数据库,开发出的管理系统具有学生注册个人信息功能、统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就业情况功能、学生信息导出到Word和Excel功能、导出数据库和照片功能以及发布消息功能。通过实际检测,该系统作为师生间有效的业务信息交流平台,极大提高了学生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力的支持了学生的教务管理工作。第一章中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第二章中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B/S模式、C/S模式的技术特点,提出采用B/S结构的软件架构体系;然后深入地解析研究了.NET技术,并分析了采用XML技术实现数据交换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和第四章介绍了设计和实现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并提出了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下应用的性能优化和安全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五章对本系统做了总结。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基于ASP.NET和XML技术的企业计划处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SP.NET和XML技术的企业计划处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云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搅拌站设备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介绍和研究 |
2.1 ASP.Net MVC设计模式 |
2.2 Mini UI前端框架 |
2.3 HT for Web技术研究 |
2.3.1 数据容器与视图组件 |
2.3.2 JSON矢量图 |
2.3.3 数据绑定与动画 |
2.4 ECharts可视化框架 |
2.5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沥青搅拌站控制系统及生产流程介绍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业务功能需求 |
3.2.2 非功能性需求 |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4 系统详细设计 |
3.4.1 I/O数据点分析及设计 |
3.4.2 数据通信设计 |
3.4.3 系统业务功能模块设计 |
3.4.4 前后台数据交互设计 |
3.4.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
3.5 数据库系统设计 |
3.5.1 Power Designer介绍 |
3.5.2 数据库设计概述 |
3.5.3 部分数据表结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云平台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实现 |
4.1 云服务器选择 |
4.2 Web API服务端开发 |
4.3 C#数据采集(上位机) |
4.4 基于MQTT协议通信的实现 |
4.4.1 MQTT代理服务器实现 |
4.4.2 MQTT客户端实现 |
4.5 远程监视界面实现 |
4.5.1 基本图元及属性设计 |
4.5.2 视图编辑器实现 |
4.5.3 监视界面实现 |
4.6 远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4.6.1 GPS地图模块实现 |
4.6.2 系统登录/注册模块实现 |
4.6.3 系统界面框架实现 |
4.6.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4.6.5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
4.6.6 故障报警模块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发布与测试 |
5.1 系统发布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2.1 数据通信测试 |
5.2.2 远程监控界面测试 |
5.2.3 业务功能模块测试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湿地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
1.2.2 湿地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区概况 |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关键技术 |
2.1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和工具 |
2.1.1 前端技术 |
2.1.2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
2.1.3 Ajax技术 |
2.1.4 NET平台 |
2.1.5 ADO.NET |
2.2 三维交互场景构建 |
2.2.1 DEM数据 |
2.2.2 Skyline软件介绍 |
2.2.3 构建三维交互场景 |
2.3 湿地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
2.3.1 实时监测技术 |
2.3.2 湿地监测预警体系 |
3 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分析 |
3.2 用户需求分析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4 效益需求分析 |
4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构建目标与原则 |
4.1.1 系统构建目标 |
4.1.2 系统构建原则 |
4.2 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
4.2.1 系统逻辑结构 |
4.2.2 系统功能设计 |
4.3 系统业务流程图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设计原则 |
4.4.2 属性数据库设计 |
4.4.3 空间数据库设计 |
4.4.4 安全设计 |
5 湿地监测预警系统实现 |
5.1 系统登录界面 |
5.2 湿地监测系统 |
5.2.1 二维电子地图 |
5.2.2 三维电子沙盘模块 |
5.2.3 湿地变化监测 |
5.2.4 生物多样性监测 |
5.3 湿地预警系统 |
5.3.1 林火管理与预警 |
5.3.2 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 |
5.3.3 生态风险预警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与管理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标准作业指导书 |
1.3.2 网络信息化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 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 |
1.5.1 工业工程理论方法 |
1.5.2 网络信息化相关技术 |
1.5.3 数据挖掘与时间序列分析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A公司标准作业指导书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公司简介 |
2.2 文件内容与应用现状 |
2.3 问题挖掘与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标准作业指导书改善方案设计 |
3.1 改善方向与研究目标 |
3.2 功能分析与实现办法 |
3.2.1 制作、修改和发行 |
3.2.2 查看、检索和删除 |
3.3 流程分析与改善思路 |
3.4 数据整理与模型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标准作业指导书改善方案实施与评价 |
4.1 开发环境与编程工具 |
4.2 数据库构建和连接 |
4.2.1 数据库的构建 |
4.2.2 数据库的连接 |
4.3 应用性功能模块的开发 |
4.3.1 网页模板的制作 |
4.3.2 文件制作功能模块 |
4.3.3 文件发行功能模块 |
4.3.4 文件修改功能模块 |
4.3.5 文件管理功能模块 |
4.3.6 文件查看功能模块 |
4.3.7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
4.4 系统性功能模块的开发 |
4.5 系统测试与方案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电网工程造价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章节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开发技术 |
2.1 .NET Web技术 |
2.1.1 .NET平台 |
2.1.2 ASP.NET技术 |
2.1.3 C#技术 |
2.2 MVC模式 |
2.3 SQL Server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概述 |
3.1.1 业务分析 |
3.1.2 系统目标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工程信息管理需求 |
3.2.2 资产使用管理需求 |
3.2.3 资产流转管理需求 |
3.2.4 同业对标及统计需求 |
3.3 性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功能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功能模型设计 |
4.1.2 网络结构设计 |
4.1.3 功能结构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2.1 工程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2.2 资产使用管理模块设计 |
4.2.3 资产流转管理模块设计 |
4.2.4 同业对标及统计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流图分析 |
4.3.2 逻辑结构设计 |
4.3.3 物理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工程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2.2 资产使用管理模块实现 |
5.2.3 资产流转管理模块实现 |
5.2.4 同业对标及统计模块实现 |
5.3 系统测试分析 |
5.3.1 测试方法及流程 |
5.3.2 测试内容与过程 |
5.3.3 测试结果与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用电稽查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4 论文大纲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1.1 系统总体业务需求 |
2.1.2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
2.1.3 系统网络结构需求 |
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2.1 可行性需求分析 |
2.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3 软件开发相关理论 |
2.3.1 Android平台架构 |
2.3.2 B/S与C/S架构 |
2.3.3 .NET Framework架构 |
2.4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
2.4.1 网页开发技术 |
2.4.2 VPN网络访问技术 |
2.4.3 数据库技术 |
2.5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5.1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
2.5.2 系统总体网络拓扑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 |
3.1 电力客户用电分析 |
3.2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 |
3.2.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3.2.2 移动客户端软件的功能设计 |
3.2.3 电脑客户端软件的功能设计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E-R图 |
3.3.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1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1.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4.1.2 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3 用电稽查计划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4 电力客户窃电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5 电力用户违约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6 辅助办公管理模块的实现 |
4.2 软件测试 |
4.2.0 软件测试环境搭建 |
4.2.1 软件功能测试 |
4.2.2 软件性能测试 |
4.2.3 测试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未来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技术分析 |
2.1 系统的开发语言 |
2.2 SQL Server 2012介绍 |
2.3 系统构架分析 |
2.4 网络安全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2 主要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
3.2.1 系统管理模块 |
3.2.2 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模块 |
3.2.3 项目管理模块 |
3.2.4 信息管理模块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性能要求 |
3.3.2 安全性要求 |
3.4 系统的用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4.2 系统架构的设计 |
4.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3.2 统一身份认证设计 |
4.3.3 项目管理模块设计 |
4.3.4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5 系统界面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模块的实现 |
5.2 系统的测试 |
5.2.1 系统测试的目标与要求 |
5.2.2 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 |
5.3 系统测试的流程 |
5.4 系统测试 |
5.4.1 单元测试 |
5.4.2 集成测试 |
5.4.3 验收测试 |
5.5 系统性能测试 |
5.6 系统部署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项目管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项目管理系统在电网公司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技术和理论介绍 |
2.1 引言 |
2.2 面向对象编程理论 |
2.3 J2EE技术架构 |
2.3.1 J2EE系统结构 |
2.3.2 MVC模式 |
2.3.3 SSH框架 |
2.4 系统研发的关键技术 |
2.4.1 .NET Framework技术 |
2.4.2 Java编程技术 |
2.4.3 数据库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2.1 系统总体目标 |
3.2.2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2 工程项目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3 项目物资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4 施工计划与进度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5 统计分析与报表输出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6 系统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性能需求分析 |
3.4.2 可扩展性需求分析 |
3.4.3 安全可行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功能总体架构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2.3 系统总体网络结构设计 |
4.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4.3.1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设计 |
4.3.2 工程项目管理功能设计 |
4.3.3 项目物资管理功能设计 |
4.3.4 施工计划与进度管理功能设计 |
4.3.5 统计分析与报表输出管理功能设计 |
4.3.6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总设计 |
4.4.2 数据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与实现环境 |
5.3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
5.3.1 系统登录功能的实现 |
5.3.2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3 工程项目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4 项目物资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5 施工计划与进度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6 统计分析与报表输出管理功能的实现 |
5.3.7 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测试 |
6.1 引言 |
6.2 系统测试 |
6.2.1 测试环境 |
6.2.2 功能测试 |
6.2.3 性能测试 |
6.2.4 系统测试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大型企业计量器具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关键技术介绍 |
2.1 ASP.Net MVC设计模式 |
2.2 JWT认证机制 |
2.3 Ajax异步通信技术 |
2.4 Mini UI前端框架 |
2.5 数据库技术 |
2.5.1 ADO.Net |
2.5.2 Entity Framework实体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3 需求分析 |
3.1 用户需求概述 |
3.1.1 用户需求归纳 |
3.1.2 主业务流程 |
3.2 功能需求 |
3.3 性能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计量器具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4.1 概要设计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4.1.2 整体架构设计 |
4.1.3 功能模块设计 |
4.2 详细设计 |
4.2.1 器具台账模块 |
4.2.2 检定计划模块 |
4.2.3 器具检定模块 |
4.2.4 内检管理模块 |
4.2.5 强检监管模块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介绍 |
4.3.2 Power Designer设计工具 |
4.3.3 库信息设计 |
4.3.4 表信息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计量器具管理平台的实现 |
5.1 平台的开发环境及运行环境 |
5.2 主框架的实现 |
5.3 主要子功能的实现 |
5.3.1 通用API的实现 |
5.3.2 平台登录页面的实现 |
5.3.3 器具台账登记的实现 |
5.3.4 检定计划制定的实现 |
5.3.5 证书录入审批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6 计量器具管理平台的测试 |
6.1 测试环境部署与测试方法 |
6.1.1 测试环境的部署 |
6.1.2 测试方法 |
6.2 系统测试 |
6.2.1 功能测试 |
6.2.2 性能测试 |
6.3 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9)基于信息互联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数字化车间是制造业向着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
1.1.2 制造过程信息的互联互通是制造车间智能化的关键 |
1.1.3 信息模型是互联互通的基础 |
1.1.4 制造车间智能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化车间智能化技术及应用研究现状 |
1.2.2 数字化车间信息模型研究现状 |
1.2.3 信息集成研究现状 |
1.2.4 数字化车间智能调度研究现状 |
1.2.5 数字化车间智能监控研究现状 |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内容的总体框架 |
第2章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化技术体系架构研究 |
2.1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的智能化技术体系架构 |
2.1.1 智能技术特征 |
2.1.2 智能功能特征 |
2.1.3 智能网络特征 |
2.2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互联网络体系结构 |
2.3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信息交互机制 |
2.3.1 工单定义格式 |
2.3.2 过程消息格式 |
2.3.3 解析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车间信息模型研究 |
3.1 面向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制造过程信息互联架构 |
3.2 工单定义格式(WDF) |
3.2.1 功能模型 |
3.2.2 资源模型 |
3.3 WDF信息组织结构 |
3.3.1 纵向嵌套规则 |
3.3.2 横向链接规则 |
3.4 资源驱动机制 |
3.5 WDF的生命周期 |
3.6 过程消息格式(PMF) |
3.6.1 消息族 |
3.6.2 信息交互模式 |
3.6.3 消息传递级别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复杂工艺路径规划的数字化车间智能调度研究 |
4.1 高级计划与排程(APS)概述 |
4.1.1 APS的构成 |
4.1.2 APS的定位 |
4.2 数字化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
4.2.1 传统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描述 |
4.2.2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描述 |
4.3 工艺路径规划模型 |
4.3.1 PR-AOV网络 |
4.3.2 PP-AOE网络 |
4.4 基于工艺路径规划模型的多目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 |
4.5 数字化作业车间的准静态与动态调度 |
4.5.1 准静态调度 |
4.5.2 动态调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主轴电流杂波的刀具磨损状态智能识别研究 |
5.1 主轴电流杂波映射刀具磨损机理 |
5.1.1 铣削力与刀具磨损关系 |
5.1.2 主轴电流与铣削力关系 |
5.2 铣刀磨损状态的智能识别方法 |
5.3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
5.3.1 输入层 |
5.3.2 卷积层 |
5.3.3 池化层 |
5.3.4 全连接层 |
5.3.5 输出层 |
5.3.6 损失函数 |
5.3.7 反向传播算法 |
5.4 试验验证 |
5.4.1 实验装置 |
5.4.2 实验数据集 |
5.4.3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验证与分析 |
6.1 现场验证 |
6.1.1 企业概述 |
6.1.2 企业数字化车间信息互联存在的问题分析 |
6.1.3 验证现场环境 |
6.1.4 验证方案 |
6.1.5 验证步骤及过程 |
6.2 仿真平台验证 |
6.2.1 系统架构及开发工具的选择 |
6.2.2 MES应用程序 |
6.2.3 SCADA应用程序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常用数据类型的描述和编码 |
附录B Function类可能包含的属性和元素 |
附录C Resource类可能包含的属性和元素 |
附录D PMF消息可能包含的属性和元素 |
附录E 典型零件的图纸与工艺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基于ASP.Net的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 |
2.1 B/S体系结构与C/S体系结构 |
2.1.1 C/S体系结构 |
2.1.2 B/S体系结构 |
2.2 ASP.NET技术介绍 |
2.2.1 .NET平台 |
2.2.2 ASP.NET |
2.2.3 开发语言C# |
2.3 XML技术 |
2.4 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系统功能分析 |
3.2 数据库设计 |
3.3 系统的三层架构 |
3.4 角色自定制的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及优化 |
4.1 登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 管理员模块操作的设计与实现 |
4.3 学生模块操作实现与设计 |
4.4 安全方案设计及实现 |
4.4.1 网络级的安全解决方案 |
4.4.2 系统级的安全解决方案 |
4.4.3 应用级的安全解决方案 |
4.5 Web性能优化 |
4.5.1 重定向方式 |
4.5.2 HTML元素代替Web控件 |
4.5.3 图片和Flash的使用技巧 |
4.6 数据库性能优化 |
4.6.1 存储过程的优化 |
4.6.2 索引的优化 |
4.6.3 查询语句的优化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基于ASP.NET和XML技术的企业计划处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展盼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金洞猛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构建[D]. 潘文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标准作业指导书制作与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 邓增钰.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4]电网工程造价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梦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映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司琪.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8]大型企业计量器具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开发[D]. 马雪洁.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基于信息互联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D]. 宋铠钰. 北京工业大学, 2020
- [10]基于ASP.Net的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曲冰. 东北石油大学,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