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视角下古镇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朱 萌 储呈香 李亚茹 三江学院
摘要: 在“体验经济”这一社会趋势下,将体验这一概念融入古镇旅游发展中。本文从体验视角出发,探讨镇江西津渡目前发展存在的游客数量未饱和、过度商业化倾向、古镇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并对此提出根据古镇定位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景点管理,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创办文化活动等对策,为西津渡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体验经济;古镇旅游;西津渡;发展问题
一、引言
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节奏的紧凑,久居都市的人们厌倦了喧嚣与急躁的生活状态,所以希望能够回归简单纯粹的自然风光中,感受慢生活与慢节奏。而古镇旅游以其悠远绵长的历史文化,轻松闲适的生活姿态吸引了大批游客,因此它也成为了旅游业中的亮点,推动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当下古镇发展态势良好,凭借其文化深度与市场经济融合的特色在旅游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相关部门开始重视消费行为发生时顾客的心理体验,且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及各种感受性,对古镇的诸多景点进行了修缮,复合打造了集文化体验、娱乐体验和审美体验于一体的古镇创新模式。
Mu:No,no,no.Master is so happy today.He will not refer to the debts.Come with me.
服务至上是物业企业的灵魂,物业管理的特点是有组织性的综合性经营整个管理过程。纵观所有企业,对成本的控制都很重视,对物业管理来说,成本的高低更是决定了这个物业管理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所以,企业想要取得最大的效益就一定要牢牢的控制住物业管理的成本,物业服务方面成本的合理控制,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目前物业企业需要改进的地方。
随着人们对古镇旅游的兴趣与日俱增,古镇旅游的规模和质量同时也在迅速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并且阻碍了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古镇规模的快速扩张虽然当下迎合了市场需求,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其文化内涵跟不上其经济发展,从而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本文将以镇江西津渡为例,从体验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古镇旅游的发展进行探讨研究,并作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二、西津渡存在的问题
1.整体知名度不高,游客数量未饱和
江浙沪地区囊括了中国大部分水乡古镇,且走在古镇发展的前沿。虽然镇江西津渡也是江苏片区的古镇之一,但相较于江苏地区周庄、同里等古镇的知名度来说,它并不起眼,且少有游客关注。在走访西津渡的过程中,能明显发现西津渡内的游客大部分是镇江本地人,或者是在附近地区上学的学生,小部分人来自外地。即使是双休日,游客数量也未达到饱和状态。
2.展示之物不具新意,所卖之物大同小异
西津渡内有效的可观看地方仅纵横两条主干道,其他小街小巷几乎无人问津。古镇内并不需要门票,但其中的“云台阁”和“救生会”等地是需要单独收费的。进入景区的道路是四通八达的,但收费景点的门票仅可在大门处购买,这样会导致一个问题:当游客从小路走,已经登上云台阁时,因为没有门票,他需要再下山去购买门票。这就是西津渡规划管理不合理处之一。
3.过度商业化的倾向,文化内涵展示不充分
如今,千篇一律的古镇商品早已让见多识广的游客审美疲劳,这就难免让人失去对古镇商品的兴趣。
4.古镇规划管理不合理,开发地方过少
设置的关于民俗文化的摊位,很多都是空置的,摆放于小路两侧,并没有人在管理,且活动过后有在展示民俗文化的仅寥寥几家。古镇内许多地方并没有合理运用起来,基本上只有一条主干道承担供游客观光的任务,给游客的感受是可游玩地点有限。
西津渡内,许多店铺所展示的商品并不具有独特性,与其它古镇所卖的商品相比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但这也是中国大部分古镇商业发展的通病。古镇中所出售的商品不是特指必须要是手工制作的产品才算是具有特点,而是每个地方应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品,因此而有所不同时也会让游客产生不一样的体验感。当游客每去一个地方旅游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所卖之物都是一样的,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
航保通信基建工程是在财政资金拨付下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属于公益性建设项目,本文所指的基建工程主要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资金拨付项目往往存在投资金额固定,建设周期短的问题,这就需要针对一些重点环境加强管理,以实现工程建设的高效推进。
相关部门将西津渡定位为:“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虽有此定位,但其规划、管理行为并未进行有效实施,行为不外显,众人便无法发现其好处。少有人管理的景区、活动过后空置的民俗摊位、开发过少的景点等都是显而易见的缺点,因此导致文化氛围不够浓郁、预期目标无法到达。
三、西津渡可持续发展建议
1.举办特色主题活动,提升整体知名度
据了解,镇江西津渡在2015 年举办了首届民俗文化活动,在之后的每年都会举办此活动,这便为西津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此基础上,西津渡可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整合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依托镇江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如镇江以醋闻名,以此为宣传点吸引外地的游客。可在西津渡古镇的入口处摆上引人注目的醋缸,给游客提供原料和器材,教游客们如何来制作醋,并可以提交一定的成本费,将自己制作的醋带回家自行使用或者当成礼物赠送给他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人们对醋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古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古镇的特色文化宣扬出去。
2.创办时令产品,避免雷同化
西津渡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传统的商业模式,所展示的文化民俗主要目的在于盈利。一条主街道,沿路是各种小吃,古玩和服装店铺。而博物馆和书画协会等颇具文化气息的场所大隐于世,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寻找。小资文艺气息超过了古镇的古朴氛围,许多店铺的装修布局与古镇的氛围似乎不太符合。大多商铺都是售卖与吃食有关的,且少许手工制作店铺所展示的商品是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的。既是古镇,则不应失去地方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商业发展没有文化内涵的支撑,是古镇的损失,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损失。对于古镇发展而言,这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这时我不知从哪里涌上来一股胆气,我卯足劲朝里面大喊一声:住手!然后转身一个箭步向马兰家冲去。可是,冲下柴垛我就扑哧一声趴在了地上,刚才迈步的时候,我压根儿就忘了还站在柴垛上。这一下摔得真不轻,头上脸上立即火辣辣木胀胀的,猫抓一样疼。我朝脸上一摸,眼镜没了,额头上湿乎乎的,鼻子上也湿乎乎的,估计是出血了。不过那阵我也顾不上许多了,前摸后摸,还好摸到了眼镜,只是用胶布粘住的眼镜腿又摔没了。
西津渡内也具其特有的广告文化气息,广告牌的展示形式及其内容多样。不仅有古时所用的“招幌”、还有木制门匾,且店铺广告牌所用的书法字体都不同。此种方式恰到好处地将文化内涵融于商业活动之中,是值得借鉴、推崇的。
3.减少纯为获利开展的商铺,将文化气息外显
古镇中,有些商铺会贴上“非买勿试”的标语,这使得游客只能看,不能摸,便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类似这种仅为获得利益的商铺应当有所减少,可多存在一些能让游客获得体验、增长见识的店铺。如店主向顾客展示商品的制作过程,并与游客交流、讲述商品的文化历史。这不仅让游客对古镇商铺的总体形象有所改观,还可对古镇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
稻田水中的噬菌体消长与病菌的消长是一致的,即病菌开始繁殖增加,噬菌体也随之上升,病菌数量减少,噬菌体也随之降低。如定期测定稻田水及稻株中的噬菌体的消长,则能了解白叶枯病的动态,及时指导防治。
针对此现象,建议商家根据季节的不同或节日的变化来更改自己的产品。如三月底正是樱花盛开的时节,就可以制作出独特的樱花饼、樱花吊坠、樱花书签等时令产品,当游客前来观赏时,这些产品便会成为他们的首选。而这些迎合市场并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及体验项目更能使顾客有新奇别致之感。
4.实施其定位内容,完善景点管理
根据西津渡的定位,扩大古镇的景点开放。对于还未开发的景点建设可不急于求成,而是创建有新意和特色的,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景点。对于有文化历史意义的景点也应当充分展示,确保想要加深文化理解的游客能便利地参观游览。合理运用、管理闲置的摊位是展示古镇内涵,使游客感受古镇氛围的有效方式之一。从细节之处抓住游客的体验感,便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四、结语
镇江西津渡的发展前景是可观望的,不仅有地理、经济上的优势,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更为重要的依托优势。针对不足之处,利用其优势,融入以文化型与审美型体验为主,娱乐型体验为辅的发展方案,打造西津渡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古镇旅游发展创新之路从“体验”这一点着手,更加了解游客的具体需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可整合古镇资源,因地制宜,将文化内涵融入商业活动中,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举办文化体验活动且推出新产品,以此谋求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体验经济与古镇发展的有效结合。
苏泽文对夏洛特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充分肯定了IFA对全球肥料行业的发展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粮食产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IFA每年召开的年会和亚太会议,为全球及亚太地区肥料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全面的服务以及非常好的交流机会。
参考文献:
[1]姚春姬.基于体验经济的古镇旅游研究[J].中国商论,2018(1):56-57.
[2]武媚.基于游客体验的农家乐旅游发展——以郑州为例[J].旅游纵览,2018(8):66-67.
[3]索生安.体验经济时代下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6).
[4]李嫄嫄,黄远水,徐超.中国古镇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旅游纵览,2018(1):77-79.
[5]许建,廖任文.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体验交往互动模式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59-60+109.
[6]冀楠楠.体验经济条件下“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10).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1-0352-02
作者简介:
朱 萌(1998-),女,汉族,江西抚州人,本科大三学生,单位: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广告学专业。
储呈香(1997-),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大三学生,单位: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广告学专业。
李亚茹(1994),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本科大三学生,单位: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广告学专业。
基金项目: 三江学院2018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1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