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力[1]2001年在《中西菜谱及饮食文化交流中的中英文翻译》文中认为在中外交流的方方面面之中,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是最直接,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个方面,而这其中饮食文化方面的交流尤其显得注目。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海外享有盛誉,令外国友人赞不绝口。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人对西餐的兴趣日益浓厚,西餐正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英文翻译无疑会在以语言文字为先导的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中扮演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发挥巨大作用。然而事实上,翻译在这方面做得是很不够的,恰好成为翻译在社会文化诸多方面运用中的薄弱一环。环顾当今的中外菜肴翻译,混乱无序,一菜数译的例子比比皆是,且准确性较差,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完全不能适应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迫切要求,给中外饮食的互通和了解带来了诸多不便与障碍,已到了非改革和规范不可的地步了。 本文建议在实际翻译操作中应将菜名按其表述特点进行分类,然后择定合适的翻译方式,做到“分门别类,对症下药”,从而解决国内餐饮系统中长期存在的混乱和不规范等问题,为餐饮业进一步树立自身形象,扩大对外开放起到一定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本文第一章至第叁章指出了现今社会上广泛存在于饮食行业中的翻译混乱,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初步分析了翻译中的具体问题。 第四章及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对本文讨论的中心问题即中西菜谱的翻译作了全面,深入,多角度的讨论。从菜名出发进行分类,再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求得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中菜的英译及西菜的中译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总结了中西菜名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命名方式与名称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翻译方法,并归类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最终形成可供采纳的科学的翻译方案。这两章的内容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第六章主要以比较的手法论述中西饮食文化,如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菜系特点,作为菜 Chinese-EnglishMslation on Chinese Western Menu&Cuisine Culture 谱翻译的补充。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说明翻译在饮食文化交流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并指出了中西菜谱翻译 的关键。 本文紧紧围绕中外菜谱翻译这一主题,结合中西饮食文化特点和异同,分别从中译英和英 译中两大方面详细阐述了菜谱翻译要求、标准及特点,分类细致,例证丰富,论述详尽,基本 涵盖了有一定名气和代表性的各类中西菜肴和大众饮食。本文旨在从翻译的专门角度分析论述 中西菜系菜谱,运用翻译理论于实践,把翻译理论和方法与实践课题结合起来,将菜谱翻译上 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高度,最终达到更好地开展翻译工作,融通和繁荣中西饮食文化的目的。 关于中外饮食翻译方面的详细论证,国内出版物中尚不多见。本文意在独辟蹋径,应势所需, 是将实用性融入学术性之中的一种尝试。
侯雪菲[2]2009年在《从英汉烹饪词汇语义差异看中式菜名英译》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饮食文化的交流是最直接的,也是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吸引了无数外国人的目光,菜肴的命名则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直接体现。做到既能准确的翻译中式菜名,同时也能传达出中国文化,势必会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虽然一些语言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远远不够,特别是英汉烹饪词汇语义差异对中式菜名英译影响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本文主要研究英汉烹饪词汇语义差异以及中式菜名英译。作者从分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入手,对英汉烹饪词汇按烹饪技法进行分类并分别研究每个语义场下各个义位的具体语义差异。然后对中式菜名按命名进行分类,分析了适用于指导中式菜名英译的翻译理论,同时根据菜名的特点提出了主要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加注解等。作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对英汉烹饪词汇语义差异及中式菜名的英译的重视,从而更好的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高冲[3]2013年在《从翻译的目的论看中式菜肴英译的翻译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饮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菜的命名、选材和制作都体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因此,准确英译中式菜肴对于传播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式菜肴的英译,既要体现出汉英两种语言的转变,更要体现出汉英两种文化的转变。目的论提出,因为译入语国家与源语言国家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所以翻译也并不是单单地一对一的语言转换那么简单,必须在翻译中实现跨文化的传递。由于东西文化方面的差异,菜名的翻译往往无法实现其所指意义、语用意义和联想意义上的绝对对等,所以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在译语环境中选择恰当的翻译手段,以激发译后读者产生相似或相同的联想,使翻译能够有效地传达中式菜肴的信息,最后影响译后读者的行为和思想。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有叁种:选择某种翻译方法突出译文特点;实现两种语言文化间的交际;翻译者赚取金线。其中,实现文化交际最为重要。中式菜肴名称的英译过程不仅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渗透到另外一种文化的过程。目的论提倡,翻译实践所要达到的目的要贯穿整个翻译行为的始终,根据想要达成的不同目的而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这样能够减少传统翻译的缺失。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西方国家食客不能对其很好地领会,为达到翻译的目的,在对中式菜肴名称进行翻译时,首先要弄明白该菜肴的名字由来,其次要考虑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最后还要顾及译后语使用者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翻译的目的论为中式菜肴名称的英译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以《中式烹调师鉴定考核菜例》的翻译过程的任务描述与处理为主线,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式菜肴英译的翻译策略。同时,总结笔者对专业翻译的认识,希望本论文可以为今后的MTI同学和中式菜肴英译的研究者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朱尚[4]2011年在《中文莱肴名称的多角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语言学视角分析,菜肴名称是汉语言文化语境中一种极为鲜活的语言现象。本文以中文菜肴名称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语法、语义、词汇以及中英文菜肴名称对比研究五个方面着手对菜肴名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中文菜肴名称的特有模式,同时将菜肴名称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从饮食文化背景中发掘隐含在菜肴名称中的文化传统,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拓宽文化的研究范围,为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语言学方面的参考。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来论述中文菜肴名称的特点: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陈述归纳前人研究成果及菜肴名称的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第二章从菜肴名称的语音、语义、语法叁个方面简述菜肴名称的语言学特征;总结出中文菜肴名称在音节、声调、结构方面的规律,并分别从实指命名和虚指命名两种不同命名手法出发方面分析菜肴命名的语义模式。第叁章简述菜肴名称的命名原则,以菜肴命名中所使用的“得体性原则、合作原则、求新求异原则”等语用原则为出发点引申出菜肴名称所具备的语用学特点;此外探讨了违反上述语用原则的“新潮”菜肴名称的问题,以及对此类菜肴名称的命名方式进行引导使之达到规范化的要求。第四章分析菜肴名称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中文菜肴名称放入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之下进行研究,分析菜肴命名过程中命名人所想要表达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第五章对中文菜肴名称和英文菜肴名称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结构、内容、修辞叁个方面分析中英文菜肴名称的不同之处,并且对导致这种差异形成的背景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第六章为余论,在这一章中主要是梳理文章中的主要观点以及创新之处,并总结了文章中研究的不足之处。对今后中文菜肴名称的深入研究提出展望。
邹振环[5]2010年在《近代西学翻译由南而北的地域扩散——以澳门华英校书房、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和上海美华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继墨海书馆兴起的上海最大的教会出版机构是美华书馆,或以为美华书馆甚至也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出版印刷机构(张树栋等,1999:467)。关于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和上海美华书馆的研究,近年有了很大的推进,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黄时鉴的《宁波华花书房刊本知见略述》和冯锦荣的《姜别利(William Gamble,1830-1886)与上海美华书馆》。美国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PCUSA)成立于
参考文献:
[1]. 中西菜谱及饮食文化交流中的中英文翻译[D]. 黎力. 外交学院. 2001
[2]. 从英汉烹饪词汇语义差异看中式菜名英译[D]. 侯雪菲. 黑龙江大学. 2009
[3]. 从翻译的目的论看中式菜肴英译的翻译策略[D]. 高冲.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 中文莱肴名称的多角度研究[D]. 朱尚.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 近代西学翻译由南而北的地域扩散——以澳门华英校书房、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和上海美华书馆为例[J]. 邹振环. 东方翻译. 2010
标签:外国语言文字论文; 美国饮食文化论文; 西方饮食文化论文; 翻译专业论文; 翻译理论论文; 语言翻译论文; 菜谱制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