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文明成就;名人事迹;资料影像
中学生正是处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积极地调动中学生的爱国情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我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于世界的一些文明成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爱国志士为国家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爱国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发展;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爱国意识,接下来笔者将从文明成就、名人事迹、资料影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学习文明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很多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就,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学会利用这些内容,这些都是极为丰富的资源,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们展现我国悠久的物质文化,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探索的过程不断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例如,以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课为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本课中最主要的还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制造业是夏商周文明的典型代表,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本课内容,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的一位农民发现的司母戊鼎。”并借助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司母戊鼎,这样做可以吸引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随后正式开始授课内容:“青铜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个时候的人们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以及生活用品,这个阶段被称为青铜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便被称为‘青铜文明’,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本课内容吧!”接下来我将为学生们重点介绍司母戊鼎,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我国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以及劳动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贡献。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了解名人事迹,提高学生的品德教育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历史教师都是以能让学生考个好成绩为主,让学生可以接受书本知识、记住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辅,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品德教育的培养得不到重视,所以历史教师不仅要肩负着传授历史事实,还要帮助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的提升,为了能做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学会运用爱国志士的事迹,树立学生的正确人生观。
例如,以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为例,这节课主要讲的是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为了突破反动派的包围,中国红军进行长征。在正式上课时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一共进行了380多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同时也牺牲了430余人,但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我在讲解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资料,随后利用20分钟进行本课的学习,最后我将进行总结:“古往今来,为了国家为了名族爱国志士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困难险阻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时刻准备着!”充分利用这些历史事件,可以提高学生品德教育。
三、利用资料影像,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能播放影音的优势进行教学,因为对于一些重要的独立性历史事件,仅仅靠教材和教师的讲述,学生很难对此印象深刻,所以利用相关的资料影像进行教学最合适不过。将资料影像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可以让学生直观的通过历史事件感受到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认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前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例如,以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为例,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寻找相关的资料影像,在2011年上映了同名电影《辛亥革命》,这个电影既符合教材内容又适用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正式上课时,我会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播放其中某一片段,随后进行本课的讲解。在这节课快要结束后我会向学生们总结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发生,我们中华民族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开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辛亥革命》这一课的印象,还能通过资料影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历史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自豪、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之一,而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作为一种情感,它见证了中国近千年来的历史发展,所以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亮.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8(02):76-77.
[2]郑训彬.浅探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构建爱国主义思想体系[J].学周刊,2016(03):135.
论文作者:黄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学生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辛亥革命论文; 爱国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