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加强审美教育_精神文明论文

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加强审美教育_精神文明论文

浅谈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注重加强美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育论文,浅谈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注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精神文明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人的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国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重视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呼声。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们对美育的认识,重视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关系到我国现在乃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美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智利有一位社会学者深刻地指出:一个社会系统要正常运转,必须保持其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和谐一致与平衡发展。一个社会如果缺乏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科技相适应的文化心理、文化素质、文化结构和文化设施,那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现代化最终是人的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的配套工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美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美育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首先,是内容的相融性。精神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世界的改造、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它既包括知识文化与思想道德两个方面,又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范围。美育是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进行审美观念和美的价值的教育,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提高生活的情趣,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美育包涵在精神文明的内容之中,美可以导真,美可以致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有着其特殊的作用,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是目标的一致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社会主体——人的素质问题,也即是优化、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育的目标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从而优化人们的素质,健全人们心理,开发人的各种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它们的方向是一致的。

其三,是效果上的互补性。如果说精神文明是一种理性认识,从精神上倡导人们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美育则更偏重于感性认识,从具体的文学、艺术、审美上培养人们的高雅的情趣。二者结合,人们的精神生活才能达到和谐美好的境界。

二、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过程是人的感情理性化的教育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新感性”,塑造完美心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它的重要地位,是其他教育代替不了的,它是靠美的本身魅力来吸引人,感染人,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美育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条文和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自己的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要使人们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应该这么做,而且还要从内心情感上甘心情愿这么做,只有这样,人们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正如我国古代名言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美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和有力手段。通过美育,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人们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公德、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2.美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通过其丰富的内涵震撼人心,使人从中得以美的享受,获得知识,振奋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美育以积淀着理性的感性形式进行教育,它激发人们去追求真理、发现真理,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工作和生活,使人自觉地沿着高尚的生活道路前进。人们经过美育长期熏陶,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不断使人们的文化素质得以提高,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3.美育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审美情趣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美。美的事物来源于群众,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实践,是那些长期合乎规律性的实践活动而铸造的伟大成果,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极大的聪明才智和丰富多彩的美的内涵,人民群众需要美、渴望美。作为领导全国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正是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积极的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活动,正在全国深入持久的开展,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

综上所述,美育的中心环节在于以共产主义思想培养人,帮助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为造就千百万德、智、体、美、劳、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这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的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当前美育的不足及强化措施

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虽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现今仍有一些人对此认识不足,其具体表现:一是对美育认识不够,认为美育是那些风花雪月,闲情逸致的东西,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多少关系;二是把美育与德育相提并论,认为只要加强德育的培养,就能使人分辨真善美,假恶丑,把美育包含于德育之中;三是把美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脱节,承认美育的作用,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又不知如何相结合。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从其根本上说,仍是几千年农业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既要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又要丰富和发展它的特定内涵,由于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因而加强美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提高对美育的认识。前苏联在1957年11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卫星后,美国各界深深指责美国教育界在科学技术研究上的落后,为此,由美国政府出资,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上百名科学家先后用了20年的时间,对美苏二国教育体制进行研究比较,提出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审美教育落后,即两国科技人员不同文化艺术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在文学、音乐、美术三个方面,美国都不如俄罗斯,这些文化艺术背景决定了俄国人的艺术素质超过了美国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特别大,以至于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美育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

我国解放初期,美育曾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到了1957年以后,各种教育学著作、教材、讲义,都把美育从教育学的体系中去掉,甚至对开展美育活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忽视美育的结果,使一些青少年成为“美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教育理论界开展了美育在教育中地位的大讨论,许多专家学者都希望恢复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北京大学在百年校庆中,邀请了世界上百名大学校长,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共商教育改革之策时,其中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提高大学生对人文科学的学习和美育的培养。由此可见,在我国大力倡导“科教兴国”的今天,提高人们对美育的认识,重视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关系到我国现在乃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二,积极支持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美育的研究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古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客观上为我们开展美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成果和手段,注重于同中国文化背景的实际相结合。我们首先要加强对美育的系统研究。理顺美育与精神文明各方面的关系,确定美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早制定《美育教育大纲》;其次要加大对美育的投入。学校应增设美育课程,各媒体要注重宣传、介绍美育知识,城市及公共场所建设要符合美的和谐统一等等;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审美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内容涵盖面广,群众参与广泛,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因而要加强组织领导,使美育能健康发展。

其三,要搞好美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同时又渗透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不能就美育而讲美育,更不能把艺术代替美育,美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时代烙印。只有把美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相结合,寓教于乐,寓美于劳,寓理与情,使美育成为社会生活与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使人们生活在美的怀抱,尽情地享受着美、沐浴着美、创造着美。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美并善于创造美的伟大民族,她具有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美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美育的质量,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标签:;  

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加强审美教育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