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制度思想与现代经济理论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系统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思想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系统科学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方法(耗散结构理论、混沌学等)可以应用于经济系统。本文探讨了商品运动的“分子”机制、经济系统自组织的条件、供求的“非均衡”、市场内生的不稳定性以及合目的控制等等。经济科学日益向现代系统科学靠拢,这一事实说明,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而是现代市场经济。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由此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研究课题。关于在系统科学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可以应用于经济系统,这是一个大问题。经济系统不同于自然系统,它存在于政治与历史的环境之中,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错综复杂。但是,经济系统不过是复杂系统特殊的一类,它可以而且应该用适用于复杂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加以分析。

众所周知,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天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之际,我们首先要对什么是市场经济有个正确而完整的认识。近年来,在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中,尽管已开始摆脱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思想的束缚,但在理论上还远没有消除传统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例如,在论及市场经济的特征时,仍然把听任“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看作市场经济的最高原则;而对经济规律的理解,简单地归结为放开价格,认为只要全面放开价格,经济就可以步入良性循环。实际上,对市场经济认识的这种“错位”,是误把早已过时的传统市场经济体制当作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所致。

经济学家对经济规律的迷恋是从经典物理学开始的。在《国富论》一书中,亚当·斯密写道,就象按一定规律运行的天体一样,经济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就将得到发展。重商主义的原始国家干预主义以极不自然的手段指导经济生活,违反了经济规律,因此生产力受到严重压制。1795年,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写道:“一只看不见的手……实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就同地球上如果在其居民中按等份划分本来就会分配到的没有什么两样;这样,既非出于有意,事前也不知道,就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且提供了物种繁殖的手段。”斯密这里所强调的“看不见的手”,指的就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竞争机制的作用。

虽然“市场”的概念是亚当·斯密通过引申万有引力定律而提出来的,但对价值规律的科学解释却属于统计物理学。只要受过统计物理学的训练,将分子运动与商品运动加以类比是很自然的。在任何一个热力学系统中,分子的速度、运动方向、分子之间的碰撞以及在系统中的分布状况都有任意性,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可描述它们总体运动的规律性以及微观机制,并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而这些物理概念与市场状态的概念之间有惊人的对应关系。例如,供求关系通过影响生产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来调节,商品价格就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一点恰好和分子运动的涨落相似。再例如,市场对任何不平衡都十分敏感,具有自动保持供求平衡的能力,这一点恰好和在稳定态附近不断出现的涨落被自动衰减的情况相似。附表表明分子运动和商品运动的类似性。

附表 分子运动和商品运动的类似性

分子运动分子扩散涨落碰撞……

商品运动商品流通价格波动竞争……

商品运动的“分子”机制深刻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两大特点:灵活性和无序性。前者决定市场作为经济活动中起作用的“自然力量”具有很高的效率,后者决定市场的自发力量对组织来讲始终是一个无序的策源地。

商品经济的最大优点就是毋须通过指导或计划,就可以自行完成千千万万个微观供需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作为一种在生产者背后发生作用的市场的自发力量而贯彻它的客观要求的。如果出现供求上的涨落,体系有能力自动消除这种偏离,价格稳定地围绕价值波动,从而使资源自行得到配置。这恰似在物质系统中亿万个分子频繁“碰撞”而使体系保持动态平衡。如果取消商品经济,试图对每一个微观过程都加以追踪和指导,不仅会碰到哈肯所言的“信息难关”,而且在技术上也不可能,所以要使经济有效率,市场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商品数量的极大化和商品运动的随机性也赋予市场另一基本属性:无序性。玻尔兹曼对熵的分子解释清楚地表明,这种微观运动是如何对系统结构起破坏作用的。美国经济协会著名研究员罗根(Roegen)指出,经济活动实际上是生物进化在人类水平上的延伸和补充,而凡是有进化的地方,就有熵定律起作用。在这层意义上讲,市场与组织对立。市场的孤立存在曾经给资本主义社会投下许多悲剧性阴影。如果严格使用偿付能力的规则,它将无情地危害儿童、老人、病残者等,并损害国家长期发展的资源基础。一百多年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资源最佳分配名义下的完全市场模式有许多严重弊端,如短期行为、人为废弃产品、外在经济的负效益等等。市场的无序性也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反对发展商品经济的理由。

“有序性”当然是经济健康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志,同时,一个好的经济也不能没有效率。如果说过去计划体制的最大弊端是缺乏效率,那么八十年代以来,经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些认识过程,到今天终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提法,目的就在于达到有序与效率的统一。但问题是,既然市场的自发力量对组织来讲始终是一个无序的策源地,那么今天我们要推行市场经济,经济的有序运行又如何得到保证呢?

用统计物理学来阐释市场机制,较之经典力学的阐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这是不够的。因为经济不是典型的热力学系统,而是与生物系统一样,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普利高津明确指出,自组织揭示了熵的新的含义,熵不仅向着无组织性滑去,在某些条件下熵本身会成为有序的根源。尽管所有系统内部都有熵产生的一面,但自组织系统必定是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由于和环境有着经常的联系,系统可以从环境中汲取负熵而自我发展起来。引入耗散结构这个概念,就是为了表达自组织系统仅能和它们的环境共存,开放性边界同系统内部的熵产生都是形成和维持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所必须的东西,生物系统及经济系统的自组织由此而获得。

系统自组织原理使我们相信,分子的随机运动并不必然地瓦解系统结构,因此过去把市场和有序性全面对立起来的认识是不正确的。但要真正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还不是说明效率与有序可以统一,而是要说明这两者如何统一。

在现实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系统的进化并不是决定性的。关于系统进化的一般条件,现在我们已经获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概括地说就是,只有系统“开放”、保持“远离平衡”和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系统进化才成为可能。但上述三个条件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即便上述三个条件得到满足,进化也并非不可避免。例如对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来说,有非线性导致自组织和非线性导致混沌两种结果。进一步研究表明,非线性要加上“协同”才能导致自组织。如果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互掣肘,不是相互协同而是相互摩擦,不是相互合作而是相互对抗,非线性也会使系统整体呈现为混乱无序。只有当互相关联的协同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才能自我组织起来。

这一点对于经济系统特别重要。因为在经济系统中,非线性表现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效应特别明显,情况特别复杂。人作为经济组织的细胞,并不象奴隶一样以相同和一律的方式服从于价格制度。一般说来,他们之间交换的结果,应归之于作用与反作用,而不应归之于无个性特征的、受制于自然力的被动客体的运动。例如混沌学家指出,市场的参与者为思想所驱使,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是分子“碰撞”可以简单类比的。纽约大学经济学家拉姆齐(Ramsey)的一段分析非常精彩:“当人人都对情况不明或意见不同时,就象一堆分子在碗里乱撞,这就具有一个完整的连续统一体,价格就会保持在稳定状态。当信息来临时,事物往往活动得很慢。当意见协调时,反应类似时,市场的均衡状态就靠不住了。”拉姆齐接着说:“当意见日益一致、行动日益一致时,便意味着人人都会遵循同样的规则和同样的程序,并使用同样的数据基础,那么市场的波动、易变性就会大大增加。”

显然,当我们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和协同学这些系统科学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方法来重新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时,就有了许多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认识。

在经济学中,瓦尔拉的经济思想就是古典经济学创始人的思想: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一个精巧的运动装置,甚至近乎于一个有规律的天体结构。在这里,消费者不断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不断追求最大利润。只要存在均衡价格,使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等于供给,秩序就存在,混乱就可以避免。它内含的逻辑是,一般均衡不仅存在,而且具有唯一性,当然也是稳定的。多少年来,对于信奉市场经济的大多数人来说,瓦尔拉均衡近乎牛顿古典力学定律,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事实上,瓦尔拉均衡只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理想状态。为了解释现实的经济生活,就要由简单的抽象回到复杂的经济过程。比较确切的情况是,消费者和生产者面对的是已经通行的市场价格,他们从这些短时间内基本不变的价格出发,根据自己的条件(对生产者来说是生产技术装备,对消费者来说是预算的可能性)和其他市场上的限制来决定其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假定这样决定的供应量在各个市场上都相等,显然使人无法接受。事实上,由于缺乏“全息”的价格机制,即使假定市场供应只取决于价格,一个市场的需求总额和供给总额在通常的情况下也是不相等的,供求间的“非均衡”才是更经常的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和系统科学中的原理和概念发生关系。

例如1971年科尔奈发表《反均衡》一书,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等方法,试图建立现代经济系统理论。在此书中他认为,无论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存在的不是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市场,而是或者吸力占主要地位的市场,或者压力占主要地位的市场。前者便是“卖方市场”,后者则是“买方市场”。他指出:不是一般均衡状态,而是压力经济状态才是合意的经济状态。在《短缺经济学》等书中,科尔奈进一步指出,压力经济或吸力经济是一种偏离瓦尔拉均衡的均衡。他认为,在宏观层次上,短缺与滞存往往同时并存。他用附图来加以说明,坐标原点表示瓦尔拉绝对校正点,长期经济的实际状态是在正象限内的一个确定点,并总是围绕着这些点涨落。在45°线上,宏观层次上供求平衡;45°线下的阴影区为短缺均衡。

与“非均衡”相联系,经济理论的另一个焦点是对“经济波动”现象的解释。经济波动与“非均衡”相联系,但不是一个概念。非均衡不是波动,而是相当于远离平衡系统的一个稳定态。经济波动则指“涨落的放大”,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等。显然,关于“市场经济必定是稳定的”假说在事实面前早已站不住脚了。在古典经济学中,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完全听任“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1929—1933年震惊西方社会的经济“大萧条”粉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神话。改革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适合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市场经济体制,遂成为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波动的内在根据是“涨落的放大”。分子的随机运动使系统的实际状态与系统的宏观量发生偏离,形成涨落。所以,对市场机制的经典解释是不否认涨落发生的,统计规律可以确凿无疑地说明涨落发生的必然性。

但承认涨落的发生是一回事,它能不能对系统的宏观面貌产生重大影响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如果涨落不能“放大”,那么它就不可能对系统的宏观面貌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无所谓经济波动的问题了。

在系统科学中,混沌学的最新发展揭示了“涨落放大”的根据,涨落固然产生了非稳定性,它为何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系统?涨落本身无法回答。混沌学揭示了非线性一个重要后果——“对初始条件敏感的依赖性”(亦称:蝴蝶效应),这是系统科学现代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

然而和非线性动力学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影响相比,经济学界承认混沌现象的阻力最大。原因是,几十年来理论经济学家都在力图证明市场经济的稳定性,优化选择的合理性,如今要承认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经济行为的复杂性,便意味着重新考虑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前提。

1987年10月以前的时光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黄金时代,然而,10月19日纽约股市的暴跌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神话,使新古典经济学的大厦摇摇欲坠。“黑色星期一”表现出的突发性和奇异性是新古典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新古典经济学总是把市场波动归咎于来自经济以外的冲击,因而主张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对于这次震动世界经济的暴跌,却找不到任何来自系统外的充分证据。因此,经济学家们开始寻找能够更真实刻划股市运动的新方法,寻找一种把股票细微、分散的交易同大规模宏观变动连结起来的研究方法。这导致了混沌经济学的大发展。有的经济学家预言,30年代的大萧条摧垮了古典经济学,为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扫清了道路;80年代的黑色星期一则动摇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很可能为非线性经济学的革命拉开了序幕。

关于市场机制引起经济波动的可能性从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存在着争议。一些中国学者相信,如果政府放开价格控制,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并达到均衡,而另一些学者则发出要警惕通货膨胀的警告。混沌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经济行为的复杂性。显然,我们有必要对市场学说的先天不足保持足够的警惕,中国作为一个后发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压力。因此,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在稳定中求发展。

经济科学正日益向现代系统科学中的理论和方法靠拢。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而是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阶段通行的自由放任经济的扬弃。今天,即使在西方,也很少看到真正有作为的经济学家或观察家还坚持认为,无控制的市场力量自身能产生出一种具有完备功能的经济。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颇具意义。具体来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我们必须处理好“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仍然起着基础性作用。各自利益独立的经济实体(现代企业等)成为市场主体,所有进入市场的经济实体都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这就是说,“看不见的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运作中,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日臻完善,其调控职能主要涉及:实施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宏观投资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制订市场运作规则、监督市场运行秩序、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等。这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仅“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而且“看得见的手”——政府调控之“手”也在发挥作用。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是在缺少市场经济历史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一提宏观调控,实际操作起来很容易回到计划体制的老路上去。那么,“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这两者究竟怎样才能同时实现呢?

效率与有序统一的系统思想是自组织。组织是指系统各部分之间形成了某种固定的联系。协同学明确地识别出两类组织——自组织和他组织。自组织和他组织的共同特征是宏观有序化,其根本区别是微观上有无充分的自由度。自组织和他组织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有无外来干预。有的组织虽然受到控制,但只要这种控制在提高系统有序程度的同时并不减少子系统的微观自由度,这种组织就是自组织。经济系统自组织的标志是,在宏观水平上有政府有效的合目的性的积极干预,在微观水平上有发达的商品经济,一言以蔽之,就是“统而不死,活而不乱”。计划体制用减少或取消市场的方法来组织经济,因而是他组织。自组织和他组织是现代市场经济与过去计划经济的一个根本区别。

自组织系统必定是效率和有序的统一体,其根据是自组织系统能与它们的环境共存。有人把自组织理解为是系统为其内部逻辑所推动,与任何外界影响无关的一种自发组织过程,这是一种误解。自组织的“自”不是对控制的否定,而是指系统内部自行完成的千千万万个微观过程。系统自组织的首要条件是“开放”,所以“自”如果按孤立系统完全排除外界影响那种概念去理解,系统“自”组织的结果只能走到有序的反面。

克服了一知半解,在关于系统自组织的所有数学分析中,我们便看到了控制参量所起的作用。例如在贝纳德不稳流的实验中,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梯度使系统一步步远离平衡,而系统在达到一定阈值后进到一个新的宏观态,的确是以“自组织”的方式实现的。

一般说来,只要是控制,就意味着要提高系统的组织程度。但问题是,组织有两种——他组织和自组织,因而控制也有两种——合目的控制和命令式控制。前者不同于后者之处在于,合目的控制要达到组织和效率的统一,因而是非强制的。合目的控制是一种能够保持系统自组织特性的控制,也就是在系统自我认同的目的性的基础上实现的控制,因而有序和效率是不矛盾的。但这也给合目的控制提出了高于命令式控制的要求和标准。

合目的控制十分注意在实施宏观控制的同时不减少系统的微观自由度,这种控制是高级的、非强制性的,因而也是间接的。例如对于经济控制,管住货币笼头与管住物价相比,前者只对价格进行间接调控,因此微观经济活动的自由度并不受影响,市场机制便可在宏观控制下充分发挥作用。除了货币总量之外,还有其他财政金融的经济杠杆(如税收)可以采用。一般来讲,如果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而不是传统市场经济,在宏观上便有政府有效的积极干预。但干预主要不是行政的而是间接的,其主要任务是给繁荣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一个健全的法制体系,以保证平等竞争和市场的健康发育。显而易见,在市场体制下“有形之手”的作用方式和在计划体制下“有形之手”的作用方式是大不相同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有形之手”的作用方式能不能同时完成从命令式控制到合目的控制的转变,便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顺利建立的关键。

合目的控制必须是间接的,但间接控制怎样才能有效呢?哈肯指出,在复杂系统理论的宏观方法中应把信息作为自组织研究的中心概念。虽然要描述所有微观态及其耦合关系需要的知识大得惊人,但是当系统的宏观有序态及其合作关系一旦建立,系统的信息就被压缩到少数几个自由度上,这时只有一种宏观量即序参量是必须要知道的。只要掌握一个或几个序参量的信息,就可以组织好系统。因此,对系统实施有效控制的关键是要抓住决定系统长时间行为的序参量,然后通过改变序参量来合目的地控制系统。

合目的控制在人类活动领域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们现在正在寻求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地消除宏观和微观的摩擦,使组织和效率不是相互掣肘、相互矛盾,而是相互兼容、相互统一的新体制。应该说,系统科学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方法是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以往合目的控制的价值往往在命令式控制的弱点暴露出来时才为人所重视。现在,既然我们在体制上已确定要搞市场经济,那么我们就应该主动改变过去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习惯,使“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得益彰,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On Market Economy and Systematic Thoughts in the Theory of Modern Economics

Zhang Yan

(Nanjing University)

Abstract Reform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engineering.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system science such as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 and theroy of chaos could be applied to economic system.Following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molecule"system in goods circulation;terms ofself-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system;imbalance in demand and supply;internal unsteadiness of market,its equitable control,and so on.Economic science drawing close to modern system science indicates that the market economy,which is to be established,is not the one in traditionalsense but a modern one.

标签:;  ;  ;  ;  ;  ;  ;  ;  ;  ;  ;  ;  

市场经济中的制度思想与现代经济理论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