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土木工程建筑中有着广泛应用,相较于其他建筑结构,具有许多方面的优点,包括材料来源广、价格低、整体性与可模性较强、施工工艺简单等,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效率、成本等有着显著效果。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也存在一些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了解,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所以,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一、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制因素
混凝土较好性能的基础是质量合格的原材料与良好的配制,但在实际中,存在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制方法不当等情况,影响着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其中,原材料质量问题主要是缺少严格检验导致的,在原材料的选购、存储以及运用环节,没有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的检验,一些劣质材料混入其中,给混凝土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降低。配制方法不当是由于没有根据施工标准对材料配比进行验算,只是照搬以往经验,与材料本身之间存在不相符,配制的混凝土在强度、塌落度等方面无法达到工程要求,不利于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
2、水泥强度、水灰比的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最为主要的材料,水泥强度越高,混凝土强度也会相应提升,但不同类型土木工程对混凝土强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选择强度合适的水泥,确定水泥标准的准确。此外,水灰比也是与混凝土结构强度成正比关系的,为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必须对水灰比的设计进行严格控制,使其达到规范相关要求,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3、混凝土浇筑、养护的因素
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环节都会对混凝土结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在实际中,一些施工单位存在着不按照规范施工的情况,比如在混凝土结构的现浇过程中,为赶施工进度而省略了振捣、在强度未达到预期强度之前拆模以及混凝土养护时间过短等,这些都会严重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给土木工程建筑的安全造成隐患,是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加以重视的。
4、温度控制方面的因素
混凝土结构质量与温度之间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缺少对温度的有效控制,导致混凝土的内外部出现过大温差,就会引发混凝土开裂、变形等问题,结构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此外,对于不同混凝土,其对温度要求也是存在差异的,在受到超出自身极限温度时,混凝土会出现明显的拉力下降情况。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温度限值有深入了解,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混凝土凝结过程的水化热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保证土木工程建筑整体质量的良好。
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配制的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的配合中,首先需要对材料质量、成分等进行检验与分析,在确保质量合格、成分掌握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选择合适的外加剂,以有效增强混凝土材料强度质量。同时,在配制过程中,需要做好搅拌时间的控制,避免出现离析、和易性降低等问题,为混凝土结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钢筋模板施工技术的要点
钢筋模板施工对于混凝土结构也是十分关键的,在模板施工中,首先要对模板自身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模板表面平整、清洁,强度满足混凝土施工的需求;其次,要考虑到地域差异,房屋结构、天气因素对模板有着不同要求,在模板施工前,需要先对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解,包括土壤情况、地下水情况等,做好相应的支护工作,确保模板施工质量;第三,在钢筋搭接时,需要考虑到其与模板、浇筑之间的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搭接位置,提升搭接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要点
浇筑是混凝土施工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浇筑施工技术中,其要点主要有:首先,浇筑过程不能中断,要一次性完成,确保浇筑的连续性,保证混凝土性能的相近,为最终浇筑质量奠定基础;如果浇筑中断情况无法避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前后两次浇筑出现无法紧固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其次,做好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检验,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及时检验其浇筑质量,及时发现浇筑出现的问题,比如密实度不均匀、钢筋或预留管位移等,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第三,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在振捣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保证振捣的均匀、充分,避免振捣棒影响到钢筋或模板,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水平。第四,在混凝土浇筑方式上,需要根据结构具体情况来确定分段浇筑或整体浇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适宜选择在夜间,避免白天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产生热胀冷缩,影响到浇筑质量。
4、混凝土拆模施工技术的要点
拆模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环节之一,在拆模中,需要遵循“先拆后支、后拆先支”、“先拆不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的顺序进行;在拆模时间上,需要先对混凝土凝结强度进行检验,在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拆除;拆除过程要注意对混凝土的保护,预防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或棱角的破坏,从而提升工程建筑的质量。
5、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的要点
养护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是极为巨大的,在混凝土浇筑完成12-18h后,即需要实施养护,常用的养护方法有浸水养护、围水养护以及覆盖养护等,在实际养护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养护时间不宜短于1周。对于连续5天温度在5℃以下的情况,混凝土养护需要按照冬季施工规范进行,比如使用添加剂或采用蓄热法等,预防低温冷冻给混凝土结构强度产生不良影响。
6、控制温度应力,避免混凝土裂缝
要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温度控制,避免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施工,可以在混凝土内部架设水管,注入冷水以达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目的,控制和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还要采取改变混凝土原材料性质的方式,以达到提升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以在施工中添加金属纤维或无机纤维、添加剂等方式,进行严格的配比计算和实验,依循正确的搅拌流程进行操作,可以较好地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同时,还可以采用添加一定数量配筋的方式,使之保持适宜的间距和直径,从而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
7、合理设计建筑混凝土结构框架
要在满足建筑混凝土结构自身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混凝土的构造,包括混凝土结构的纵横墙面、建筑物长度及高度的比例设计等,较好地调节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实现负荷承载分布的合理和均匀性。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基础设计的过程中,要准确计算混凝土结构基础的埋深度,有效地解决和减少地基的不均匀变形、沉降现象;并且,还可以采用设计圈梁和构造柱的方式,增强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另外,还要做好混凝土结构的隔热设计,采用沉降验算、沉降量控制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结构框架质量。
结束语
综上,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建筑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建筑正在被提出或建设。在当前大多数的土木工程建筑中,采用的都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所以,必须深入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杜绝施工问题的发生,确保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功能完善与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邓虎.探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6):46.
[2]李怡坤.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78-79
[3]吴敏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1):9-10.
论文作者:王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