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出版”的出版和发行应对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对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云计算”为数字出版带来了根本性变化,技术方案更加成熟,数字内容和平台建设将与用户需求更好地结合,它将为传统出版机构提供转型的出路,“云出版”时代已不遥远。拥有内容资源的传统出版社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探索在出版和发行中如何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从而在“云出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云出版”的国际国内现状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云计算”是从技术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各个不同的行业,必将产生不同的应用和服务。在出版行业,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在建设中实现全方位的“云出版”。
近几年,国内外“云出版”发展迅猛。2010年9月,美国《纽约时报》掌门人苏兹贝格宣布,可能将在2015年停止发行印刷版而转为网络发行。2012年10月,拥有80年历史的美国《新闻周刊》宣布将停刊,有关“纸媒即将死亡”的说法显得越发真实。目前,亚马逊的“云出版”在全球非常火爆,其推出的“云”终端Kindle使电子书得到极大的普及。此外,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杀入市场后,本来已经被电子书阅读器点燃战火的市场进一步沸腾。同时苹果公司联合美国5家著名出版商麦克米兰、企鹅、哈歇特、哈珀科林斯和西蒙舒斯特,构建出版“云出版”服务平台。Google公司和微软公司也利用自己的资源构建“云出版”服务平台,并推出其云终端产品。Google公司推出的Nexus平板电脑和微软推出的Surface平板电脑集成电子书的阅读器,利用其“云”资源,方便了读者选择其喜好的电子作品。四家知名企业的竞争,大大促进了“云出版”的技术进步。
国内的“云出版”这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数字出版老牌企业方正阿帕比推出了“云出版服务平台”,同时宣布该平台已得到上百家出版集团、报业集团等出版单位的认可和加入,也得到了汉王、联想、新华书店、永正图书、歌华有线、长城宽带、新华瑞德、华阅数码、腾讯网、淘花网、北发网等众多数字内容运营伙伴的支持,该“云出版”联盟仍在不断壮大之中。同时,盛大文学、同方知网、番薯网、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也都开始了云出版的探索。
二、“云出版”的含义和发展模式
“云出版”的精髓是共享。长期以来,数字出版的内容与渠道分离,各大环节各行其道,信息孤岛比比皆是,产业链难以打通已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僵局。由此,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业界共识。此前,各大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企业也已先后建立起自己的内容平台,希望整合分散的、碎片化的出版资源,打通产业链。
那么,“云出版”的含义是什么?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监测中心副主任刘成勇认为,完整的“云出版”包含几层含义:出版内容云,出版技术云,出版渠道云,出版服务云。
“从中国数字出版网的构成上看,聚合不同学科分类、适用不同阅读人群、原创在线出版与传统出版兼备的内容资源,组成‘内容云’。会聚众多的出版者,分范围、分门类、分集团、分出版单位,构成‘出版云’。兼容网络、手机、阅读器、按需印刷设备等不同终端,组成‘产品云’。涵盖店面、通信、互联网、无线等不同发行销售渠道,形成‘渠道云’。融合不同地区、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各类发布平台,构成完整专业的数字出版云……不同的专题云、专业云、专属云、地区云等构成整个中国数字出版网,形成开放式的‘云出版’服务。”刘成勇如是阐释。
刘主任的阐释非常全面而具体,从操作层面上看,为了保证我国在“云出版”上的先进性和领先水平,国家应该首先定义出版技术云的标准,以便有利于国内出版行业的发展,防止外来巨头企业的垄断,保护国内作品的知识产权。
笔者认为,第一,出版技术云的标准应该定义电子书的文件格式,避免国内企业群雄混战,国外企业渔翁得利的结局;第二,国内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中心)应该与国内大的联盟或一些知名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中心联合,资源共享,互利互助,建立元数据格式的统一标准;第三,对终端和阅读软件提出指导性标准意见,防止外来企业的入侵。
出版技术云的成熟,会极大方便解决出版内容云的发展,各个出版集团、出版社和各种媒体可以依照国家标准,联合或独立建立自己的内容云。
出版渠道云的建立,关键在于商业运行的模式,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建立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onsumer)和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店和线下店)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好的商业模式会使一些小的、不知名的企业快速成长为国内知名企业,不过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连续不断的、好的产品或作品推出作保证。
出版渠道云的发展还依赖于出版服务云的成熟,好的出版服务云会使读者在感受使用渠道的便捷的同时,体会令人满意的服务质量,如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得到问题的解答,获得快速的响应,享受全方位的关照和呵护等。这样读者群会一呼百应,雨后春笋般地快速成长。
三、面对“云出版”,出版与发行的应对策略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传统的出版社来说,在涉足“云出版”时,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内容云、渠道云和服务云。
1.内容云
在建设出版“内容云”时,出版社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掘和集合现有出版资源,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形成规模强大的资源库,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内容。
由于“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索取、按量计费”。“内容云”可以提供无限内容资源供不同读者选择,这样不同的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选择喜爱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同时出版社可以通过“云计算”做到对所使用服务的关注和按需调整,根据消费者的喜爱推送相关内容产品,真正做到个性化服务。
另外,在组织出版内容时,应特别关注内容的开放链接。数字出版可以整合优秀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在线互动,做到许多纸质平面出版所难以做到的事情,如引文自动链接、检索词开放链接等。
综合起来,就是要将信息的搜集、处理、存储和共享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这也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环节。
2.渠道云
随着“云”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发行作为出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就相应地出现了“渠道云”这个概念。狭义的“渠道云”是指帮客户销售产品,快速建立全国营销渠道,获取经济利益。广义的“渠道云”是指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获取更大社会资源等。
目前,出版社数字出版物销售渠道主要有实体书店、网上书店、网络出版平台、本单位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等。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是出版社的传统销售渠道,但是由于成本的上升、阅读人群的减少、阅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以及读者对出版物及附加值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这些都使得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的发展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看看我们的周围,是不是接触屏幕阅读的人越来越多,而手捧纸书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把海量的云书放在云端,通过通信、互联网、无线等不同发行销售渠道,使人们不管是在行驶的地铁中,还是在休闲的旅游途中,都可以信手使用随身携带的任何电子设备,如手机、电子阅读器笔记本或平板电脑,连接云端,享受阅读的乐趣。
3.服务云
相对而言,纸制图书的设计、制作、流通等基本上都是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读者阅读纸书时,除了内容感受有所不同之外,用户体验一般没有什么差异。而云出版的产品设计本质上与纸书截然不同,在产品规划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内容展示的方式容易被读者接受,还要顾及最终用户使用的体验感受。所以,出版社应该打破以前的旧观念,认为图书一旦流通到用户手中以后,出版社与读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关联了。对于“服务云”而言,出版社可以面向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的内容和应用服务,了解读者的查询、点击、购买等行为,从而策划、组织、编辑、出版更多自己的特色产品。
同时,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如定制产品服务应用平台、专业读者服务平台、读者作者互动平台和产品广告宣传平台等,这也为平衡发行中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在基于纸媒体的数字出版中,出版单位所卖的纸质书刊只提供了读者需要的一部分价值,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来自出版社网站等在线服务方式。由传统纸质书刊的盈利模式延伸出数字增值服务,数字资源的价值可以在销售传统纸质书刊的过程中实现,既适应了网民从网上免费获取信息的消费习惯,又拓展了纸质书刊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空间。
四、结语
“云出版”时代的到来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云计算”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处理信息的技术,一方面,我们应在出版资源内容方面挖掘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选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云出版”的新技术和新平台,更新发行理念,寻求与“云出版”技术应用相适应的新的盈利模式。
标签:云计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