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的系统论方法_系统论论文

论德育的系统论方法_系统论论文

浅论德育工作的系统论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统论论文,德育工作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标准的实现则依靠社会力量,尤其要依靠教育力量来进行。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觉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所以,高校的德育工作,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当代的文明程度,而且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深深吸引着他们,也影响着他们,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是实现高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

德育系统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原则、德育考评、德育队伍、德育领导、德育体制、德育的组织机构、德育的规章制度和必要的德育经费与物质保证等基本要素(子系统)构成的。而各子系统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与其它各子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对德育工作进行的系统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据此,德育工作的决策和措施的提出,应当重视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明确教育目的、摆正教育指向

教育目的体现了教育活动意向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反映了人们关于教育的价值观念,规定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因而,明确教育目的,摆正教育指向,才能反映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同样应该有其明确的目的:一是要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二是要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三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这一目的进一步具体化,就是要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当说,以上德育的要求相当高,教育目的相当明确,教育指向亦很正确,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而且也可以避免德育工作者认识的不一致和管理的混乱。

重视整体效益,提高教育水平

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系统论最基本的法则。它告诉我们,凡事都要从事物的整体关系出发,从相互作用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创造出新系统值。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断:“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讲的正是这一道理。所以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仅仅重视某个基本要素的作用是不够的,要把重点放在整体效益上。

联系德育工作也是同样道理,德育必须有一个系统的运筹方案,必须有一个考虑了尽可能多的因素的模式,并使各个因素保持最佳性能,以提高整个德育系统的效率,进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在以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恰恰反映出德育工作系统中下列子系统未能发挥最佳性能:领导班子没有把德育放在应有的地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和忽视德育的倾向;德育队伍存在着思想不稳定、人员不足,后继无人,素质不齐等问题;学院的育人环境有待改善;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然是德育工作系统中有关子系统性能发挥不好的反映,那就不可能不影响到整个德育系统的效率。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和完善以院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德育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好的德育工作队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适当增加德育的经费。这无疑有利于改善薄弱要素的性能,同时也将保证德育整体性能的提高。

协调上下步调,优化层次组合

层次性是系统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每个层次也都是由若干因素构成的系统,都是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各层次相对独立又相依相济,协调统一。整个系统的运动能否有效,效率高低,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是否层次有序;各层次之间,同层次各子系统之间是否相互作用,优化组合。具体到德育工作,德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单元,有自己的教育特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它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同各层次的教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德育的网状体系。

高校的德育工作体系,大致可分为院、系、班三个层次。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函授站是组织实施德育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应主动参与,密切配合,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形成最佳组合状态。同一层次,诸如各职能部门之间、各系之间、各班之间横的联系,应各自全权进行,只有在他们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才需要上一层次出面解决。上一层次系统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项是根据德育系统功能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信息,最后考核指令执行的结果;另一项是解决下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简言之,上一层次只管下一层次,下一层次只对它的上一层次负责。要防止干扰下一层次甚至下一层次工作的做法,因为这会挫伤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甚至导致矛盾上交。当然,也要避免领导经常忙于应付下面的具体事务而失去了德育指挥者的功能。总之,德育工作系统的层次性要求我们,领导做领导的事,各层做各层的事,这才是有效的管理。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属于德育范畴,应当也需要学生处、团委和辅导员、班主任认真去抓。然面德育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仅仅靠学生处、团委和辅导员、班主任来做,便形不成完整的执行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会显得势孤力单,德育的整体效率就不会不受到影响。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从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工,都必须牢牢地树立全员育人的观点,即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点。要使全体教职工都感到自己对德育工作负有责任,并在德育的执行系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把“两课”作为重点课程来建设,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改革“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实效,主要靠“两课”教师。其他各科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讲求职业道德,处处为人楷模,并要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和各个环节,有机地对学生实施德育。院、系和各处、室、委、馆、站的管理工作都应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着眼教育,严格要求,注意方法,寓育人于管理之中。在德育过程中全体教职员工、各种途径、各个环节的德育功能得到协调一致的充分发挥,才符合系统原理,才会形成卓有实效的德育合力。

标签:;  

论德育的系统论方法_系统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