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论文_ 黄建军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论文_ 黄建军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新旺小学 黄建军 537116

摘要: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定位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予以小学数学教育高度的关注。只有做好了小学数学教育,学生今后的成长才会足够顺利,轻松的化解生活困扰、学习问题,成为今后的新型人才。面对新课改背景,小学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与培养,打造完善的教育体系,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十分突出的帮助、意义。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技能的开发与锻炼,引入生活化内容,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数学素质,推动小学教育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前言:在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今天,教育成为了最受人们重视的社会活动。面对时代的要求,我国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工作。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智商,完成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所以受到了师生的高度关注。小学数学需要发挥自身的定位作用,完成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与培养。教育者不能替换与更改学生固有思维,要保障学生思维的顺利成长。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新课改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的人才以后,学生才能够顺利融入社会。

一、培养数学思维

新课改指出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核心阶段,关键阶段。数学教育有必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与发展[1]。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环境下,教师只不过是在扮演数学技能、数学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而没有完成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待数学思维的理解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教学举措、教学目的。新课改很好的改善了这一问题,完成了对传统教育模式、弊端的改革与创新教育工作,加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流程,用于引导学生发展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建设。实践中,教师需要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需要体现严谨性、科学性、求知精神[2]。

教师在培养学学生数学思维中需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学习能力是否满足思维引导要求。数学思维最大的特点便是妥善、开放、个性化[3]。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绝不能出现思维局限性问题,固化的思维模式限制着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定式思维无法推动学生的成长,反而会限制学生思维成长,无法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广阔性思维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重要前提。广阔性思维包括很多要素。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广阔性思维的支持,只有同时兼顾了广阔性、灵活性,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发展。

如学习《表内乘法》知识的实时,由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知识能力并不丰富,此时的学生解答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熟悉、习惯的方式解答问题。如面对2×4这道问题的时候,正常解题思路是直接写出8,可是很多小学生是头一次接触到乘法知识,所以不知道如何处理,如果学生乘法口诀背诵的不够扎实,就会遇到很多的解题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于是有学生就会用2+2+2+2=8的方式得出答案,这种方式虽然在后期不可取,但是在前期却可以帮助学生明白2×4=2+2+2+2,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锻炼思维。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与塑造,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帮助意义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需要予以学生自学能力、自学素质培养足够多的关注度,绝不能继续沿用填鸭教学、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遨游在学习的海洋当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急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而不是让学生随波逐流。教师要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用于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自学素质。教师大可应用小组合作方式,该方法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热情。如学习《观察物体》一课的时候,众所周知观察物体需要从三个角度出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每一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负责相应的学习任务。最后由专门负责总结、发言的同学汇集答案,在班级中讨论。该过程中,每一名学生的课堂地位都得到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着学习乐趣,学习素养得到了全面培养。

三、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突出与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教育所不具备与忽视的要素。传统教育模式甚至在有意忽略实践能力引导。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需要体现数学思维引导、培养深刻性作用。也就是说需要透过表现看属性实质,在实践中运用数学方式、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充分结合数学知识关系,运用数学关系处理生活实际,才能够达成数字教育、有效教育目标、要求。数学思维难以具体化,是非常抽象的要素。数学思维在构建中需要运用于实际。新课改的实践要求能够培养出更易于适应社会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追求,是新课改核心所在。如学习《角的度量》一课时,传统教育模式仅仅在课堂中讲解了理论、概念知识。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主动去丈量生活中的角,比如门框、窗框、三角板等等的角度。学生在实践中明白了角的度量办法,明白了生活与之间的关联。再比如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学生在回家以后陪父母买菜、逛超市。学生在逛超市、买菜的过程中明白了小数点的含义,如果忽视了小数点,食物、玩具的价格将会变得非常恐怖。所以在平时计算数字的时候必须看好小数点的位置,明白小数点的关系。该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习惯、数学素质均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与培养。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这样趣味性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成长、发展与帮助。教师要立足于实际,运用生活化的内容开展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实践,明确数学在生活中的定位与作用。

结语:综上在新课改的支持下,传统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教育工作已经将重心放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较于传统模式,新课改模式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生活化技能塑造。学生需要在掌握知识、技能以后,在生活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水平、技能高度,该过程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学生不需要依赖教师,自身学习素养得到了充分培养。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学生成为了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培育路径[J].学周刊,2019(18):42.

[2]战攀.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学周刊,2019(17):40.

[3]靳玉斌.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OL].学周刊,2019(16):86

论文作者: 黄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论文_ 黄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