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铝厂计划与调度工作研究

抚顺铝厂计划与调度工作研究

王同明[1]2000年在《抚顺铝厂计划与调度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调度是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计划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计划与调度工作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计划管理思想、体系、方法及调度工作已出现不适应症,因而对企业的计划与调度工作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抚顺铝厂现有计划与调度管理思想、体系及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管理新思路、新体系、新做法。 抚顺铝厂存在计划体系不健全,生产计划指标不完善,计划用的基础资料残缺不全,进而出现“没有必要作全面周密的计划”的错误思想。对此本文提出了“集中一贯、分层负责、综合计划与专业计划结合”的计划管理原则,健全计划管理体系,实行计划值管理等新思路。 生产计划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计划、在计划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对生产计划进行了研究。并重点研究了生产计划内容、生产计划基础、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的落实。对抚顺铝厂2000年生产能力及产量计划定性计算。提出用滚动计划提高计划弹性。 调度是控制的有效手段。本文研究了调度机构的设计、调度制度、调度原则、调度工作内容、调度控制、调度信息等内容。提出调度控制是调度核心工作,调度信息是调度控制的基础。 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工具。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状态分析、差距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力求做到思路新颖、可操作性强。

朱强[2]2017年在《抚顺220kV和平变电站改造方案研究》文中指出供电可靠性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220kV变电站来说尤为重要。变电站中设备是否运行可靠直接影响着电网的运行可靠。220kV和平变承担着给抚顺铝厂这样的重要客户供电的任务。其投运于1989年,运行已超过20年,大部分设备陈旧。其中220kV五号主变一次开关、北平二线开关为LW15型气动机构,不适合抚顺地区寒冷的天气。另外一些220kV断路器的分合闸次数已达临界值,且一些断路器为进口设备无法返厂大修。断路器的锈蚀也非常严重,同时瓷柱为非防污、非高强瓷,容易发生污闪或瓷柱断裂事故。这些基础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应尽快进行改造更换。项目目标为220kV间隔改造,将和平变220kV开关电气设备及母线全部拆除,在原址新建220kV电气设备,主变位置不变。主接线由原来的双母线带旁路接线改成双母线接线;所有保护自动化装置及66kV、10kV电气一次设备不更换。论文分为六部分论述。第一章介绍和平变的改造背景及变电站设计的现状、发展趋势。第二章从理论层面分析变电站的设计,对主变压器的选择、电气主接线选择、所用电及直流系统、通信及防雷部分做出具体讨论。第三章分析和平变运行现状,得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和平变改造方案的研究。给出了改造后的平面布置图。第五章为改造前后运行对比,改造后的供电可靠性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最后对本次工程改造所取得的成果及管理创新给出了分析。

李昂, 高瑞泽[3]2014年在《论电网公司市场势力的削弱——基于大用户直购电政策视角》文中提出本文在构建电网公司市场势力模型的基础上,经测算得到2004—2013年(除2009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在各年度的市场势力具体数值。通过将辽宁省电力公司市场势力的变化情况与其他两省进行比较,首次尝试利用综合对比法探究削弱辽宁省电力公司市场势力的主要原因,即辽宁省抚顺铝厂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政策。进一步测算得出,在相同时间段内辽宁省抚顺铝厂大用户试点政策引致辽宁省电力公司各年的福利变动,以此揭示直购电政策是有效的市场化手段。同时,本文显示了自2004—2013年三个省级电力公司申报核算的年度固定资产折旧率、电价交叉补贴率与三省电力公司市场势力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而辽宁省自2009—2013年的趋势变化程度与其他两省有较大差别。据此,将三省电力公司市场势力数值与申报的固定资产折旧率和电价交叉补贴率做计量回归,进而提出规范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率的核算方式以及均化交叉补贴率的设想,将市场势力"关进笼子"使其不会阻碍政策的推行,为中国电力产业市场化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袁俊斌[4]2006年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循环经济是物资闭环流动性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资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资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将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开环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煤都”抚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在“三高一低”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指导下,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严重弊端正日益凸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巨大;环境容量缺失;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资源已难以继续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增长,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靠循环经济,促进矿山转型,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已成为抚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内外的循环经济实践,虽总结出了一些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但是,不同的地区、城市有不同的特点,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供抚顺市照搬照抄。在分析了抚顺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基础优势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三学统筹、三经并举、三流并重、三R协同”原则为指导,以提高“获取资源的能力、驾御资源的能力、运用资源的效率、运用资源的效果”为主要思路,以资源投入减量化、物料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资源再生为发展方向,提出了抚顺市发展循环经济的“3+1”模式,并设计了以煤的深加工和油页岩、煤矸石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同时,研究中开展的实践证明,“3+1”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开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并首次提出了“三三原则”和“两能两效”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不仅是循环经济理论上的探索,也是实践的尝试。研究成果对于抚顺市调整产业结构,重构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模式,早日走出资源枯竭困境,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

林承铎, 胡兵[5]2016年在《外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的构成要件研究》文中提出对外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构成要件的分析可以沿用传统刺破的"主体—行为—结果"三要件框架。在主体要件方面,公司特定股东的债权人是外部人反向刺破的权利主体,被请求刺破面纱的公司为责任主体,滥用公司法人格的特定股东则以关联主体的身份出现。外部人反向刺破通常适用于非法转移资产和人格高度混同两种情形,分别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结果要件上,外部人反向刺破的适用既要考察关联主体的滥用行为给权利主体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带来的损害,还要考量公司的无辜股东和公司债权人可能的利益损失。

孙跃杰[6]2016年在《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对于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仍然处于推进“遗产化”的过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受到关注,得到保护,从地方政府、学界到设计界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活态”的保护这些城市文化特色,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工业遗产认识的仍然存在明显的滞后,特别是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建设的工业项目,“156项目”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开端和奠基,它特有的时代特色、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与科技价值尚待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洛阳一直以古都著称,新中国成立后,洛阳以“新兴工业城市”的定位成为河南省内首屈一指的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八个新兴重点工业城市之一。“一五”时期的“156项”工程有6个项目落户洛阳,涉及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的能源电力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三大行业,其产品为新中国的工业、农业做出过杰出贡献。其内部有严谨的居住、教育、商业、科研用地规划,至今保存有相对完整的城市肌理和风貌建筑。作为新中国工业遗产的典范,对于洛阳156工业遗产群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可以为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为全面深入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研究领域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了洛阳作为依托于6个国家156重点项目而规划建成的新兴工业城市的历史和六个156项目的建设历史,分析了作为工业遗产群的洛阳涧西现代工业遗产的构成和现状,从工业遗产群的角度推进对于洛阳156工业遗产整体性的遗产化认知。本文利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我国近现代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课题组于2014年提出了《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对洛阳156现代工业遗产进行了价值评价,一方面验证了该导则的普适性,同时根据研究对象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修正增加了适合自身研究阐释条文,并构建了洛阳156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理论体系。同时从城市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构建的角度,比较理论研究结果与现状之间的差异,研究其完整性与“群”的突出价值,揭示以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为典型代表的我国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误区和问题所在。从而对比研究得出的价值评价结果和目前洛阳实施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保护现状,发现作为存量丰富,构成复杂的洛阳156工业遗产在尚未进行更深入的价值评价和遗产认知的情况下就迅速消逝的原因。进而在对其进行深入的本体价值评价和再利用潜力研究的基础上的,分别就厂区和历史街区两种不同类型的场地环境,探究工业遗产厂区与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规范性工作程序和因地制宜的再利用模式。

王卫云[7]2011年在《提高火力发电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发电侧竞争已成必然趋势,即使在年度计划发电指标由政府下达的情况下,发电企业的竞争仍然相当激烈。面对这种形势,本文以绥中一期两台80万千瓦和二期两台百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为研究对象,对提高火力发电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进行研究。在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当前发电竞争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发电项目竞争的发展方向。通过引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五力分析模型,从国家电力行业政策环境,东北三省一区火电机组在不同行政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发电集团的影响力,电网企业、大用户直供电企业等市场进入者给火力发电项目带来的影响,风电、生物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给火电项目带来的压力,以及不同省区煤炭储量以及燃料运输对火电机组产生的影响等五个方面,对东北区域火力发电项目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引用SWOT模型,从绥中火力发电项目的燃料供应、发电成本、发电能力、能耗指标、辅助服务考核、内部管理等方面,以及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大用户直供市场、电力外送能力、不同类型机组发电等方面,列举较为详实的数据,并与区域内火电机组对比,对绥中火力发电项目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东北区域发电项目竞争环境及绥中火力发电项目竞争力分析,本文从拓展外部市场、保证机组燃料供应、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等方面,为提高绥中火力发电项目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葛江瑜[8]2018年在《河西新能源基地电力消纳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和发电量快速增加,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在全球各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愈发显著。随着新能源电力大批量建设、并网发电,电力产能明显提高,而全社会用电量受经济低迷影响大幅下降,尤其是高耗能企业减产、关停现象严重,电力富裕程度成几何倍数上涨。随着河西新能源基地不断发展,其电力电量在负荷容量不大的本地消纳越来越困难,目前新能源基地大部分电力依靠外送来解决消纳问题。大规模远距离外送,不仅损耗巨大,而且给调峰调频带来了困难,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电力消纳能力不足,河西新能源基地弃风弃光、资源浪费现象愈发严重。寻找大工业负荷就地建设就地生产,从而实现就地消纳;加强电网通道建设,实现能源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提高富裕电量的外送能力,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浅析新能源发电的特点,以甘肃河西地区的大规模新能源建设为例,重点大规模的新能源并入电网后对电网的影响,电网的应对措施,结合甘肃河西地区各地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电力供需状况,对河西新能源基地的电网消纳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大工业高耗能负荷的生产特点和与生产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发展的可行性。在借鉴国内外新能源消纳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与新能源消纳相适应的市场消纳、风电价格和费用分摊、调控策略等配套政策及应用,并在分析了引导产业优化布局、新能源并网方式、直购电模式、新能源电力上网价格定价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西新能源基地电力就地消纳的应对措施,对促进甘肃新能源产业与电网和谐健康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本文对河西新能源基地的电力消纳的现状进行了小结,并提出本文结论。同时论文撰写阶段存在的不足,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和提高的方面进行了展望。

韦涵光[9]1978年在《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文中提出手捧珍藏了20年的与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合影的照片,我的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当年毛主席亲临抚顺铝厂视察的情景又历历在眼前。回忆当年他老人家高大、光辉的形象和对我们的亲切关怀,更引起我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哀思。

杜东明[10]2003年在《华能大连电厂竞价上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严重缺电的时代里,广大的“电力人”从来没有为卖电发愁,相反则常常进行计划用电、限制用电、节约用电的工作。这种局面的加剧,再加上电力产、输、配、供用瞬间完成的特点,似乎给人们一种印象,电力没有市场营销。事实上,电力原本就有市场营销的问题,只不过在严重缺电的年代里,在“需求远远大于供应”的形势下,人们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电力营销”的另一个层面:多建电厂及电网,迅速增加电力供应能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各种因素的变化,电力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到了买方市场,电力出现了“供大于求”。那么广大的电力人又如何应付的呢? 写作过程中,作者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同时,结合华能大连电厂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深入企业实际获取所需情况和数据,并借助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理论的提出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本文研究的整体思路是通过对竞价上网相关联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竞价上网的五大因素,通过对电网的安全约束,辽宁电力行业内的总供给,辽宁电力行业内的总需求,主要竞争对手,企业发电成本五大因素找出提高竞价上网的营销策略。 在“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形势下,面对供大于求的电力市场所带来的激烈的竞争,对于电力市场中一个独立的电力供应商而言,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盈亏,还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本文立足于华能大连电厂本身,针对企业现状——装机容量东北地区第二大,但利用小时只排在第五位这一问题,应用SWOT、关键因素成功法、统计等技术手段,通过实际总结及数据分析,得出了低成本策略及快速反应策略是目前不太健全的电力市场营销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抚顺铝厂计划与调度工作研究[D]. 王同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2]. 抚顺220kV和平变电站改造方案研究[D]. 朱强. 华北电力大学. 2017

[3]. 论电网公司市场势力的削弱——基于大用户直购电政策视角[J]. 李昂, 高瑞泽.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4].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 袁俊斌. 东北大学. 2006

[5]. 外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的构成要件研究[J]. 林承铎, 胡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6]. 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D]. 孙跃杰. 天津大学. 2016

[7]. 提高火力发电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方法研究[D]. 王卫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8]. 河西新能源基地电力消纳相关问题研究[D]. 葛江瑜. 兰州理工大学. 2018

[9]. 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J]. 韦涵光. 轻金属. 1978

[10]. 华能大连电厂竞价上网策略研究[D]. 杜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标签:;  ;  ;  ;  ;  ;  

抚顺铝厂计划与调度工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