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西省总队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30
【摘要】目的:研究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组。超声乳化组行超声乳化术治疗;小切口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住院天数和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角膜水肿率低于超声乳化组,P<0.05。但其他并发症如后囊混浊、晶体面色素沉着、纤维素性渗出膜等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优于术前,但术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超声乳化一样有效,可促进视力恢复,改善角膜散光值,住院时间短,但其更有利于减少角膜水肿发生,是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老年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57-01
白内障为临床常见老年疾病,在5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发,表现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出现晶体混浊,是导致老年人失明重要诱因。目前,临床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其中较为常用的有超声乳化以及近年来流行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但不同术式在疗效方面和安全性方面各有差异[1]。本研究探讨了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小切口组和超声乳化组。
32例超声乳化组患者中:年龄最低61岁,最高78岁,平均年龄为70.24±2.62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IV级核、V级核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10例。病程平均为0.24±0.07年。
33例小切口组患者中:年龄最低63岁,最高79岁,平均年龄为70.18±2.92岁。男性19例,女性14例。IV级核、V级核的例数分别为22例和11例。病程平均为0.27±0.04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资料如上,经检验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 方法
超声乳化组行超声乳化术治疗,表面麻醉后用开睑器开睑,选择11点处作为手术入路,作长度3毫米左右切口,往前房注入黏弹剂,对患者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以超声乳化仪将晶状体吸除,注吸皮质,再向前房和囊袋注入黏弹剂,在囊袋内置入人工晶体,调整位置,清除前房黏弹剂,从切口注入平衡盐溶液,促使前房深度恢复,检查切口。手术完成后,术眼以复方妥布霉素眼膏进行包扎。
小切口组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前用500ml林格平衡液对术眼结膜囊进行冲洗,以复方托皮卡胺眼液散瞳,行表面麻醉后,用开睑器开睑,剪开上方球结膜,行电凝止血。在巩膜上方作巩膜隧道切口,长度5.5毫米左右,以手术刀对透明角膜进行穿刺,以进入前房,放出房水,注入黏弹剂,进行撕囊或截囊,行水分离和水分层,将晶状体核上部抬起,用注水圈套器将晶状体核取出,抽吸晶状体残余皮质,在前房和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调整好位置,用注射器将残余黏弹剂吸出,并检查切口水密状态,术后,术眼以复方妥布霉素眼膏进行包扎[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住院天数和角膜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处理,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值优于术前,但术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表2.
3 讨 论
因老年、免疫、代谢异常和遗传因素影响、中毒、营养障碍和外伤等,均可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其晶状体蛋白变性和混浊,成为白内障。老年白内障患者双眼可先后发病,视力进行性减退,因晶体不同部位出现屈光力变化,可出现单眼复视、多视和近视增加等症状[3-4]。
手术是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超声乳化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广泛应用,其创伤较小,等待时间短,但也存在局限性,如设备昂贵,费用高等,在基层医院无法推广和实施[5-6]。
目前,随着临床技术不断发展,小切口囊外摘除术逐渐取代传统囊外摘除,在临床应用广泛。其散光小、自闭性良好,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跟超声乳化比较,其费用低,操作更为简单,可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患者接受度高。另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还有利于减轻角膜损伤,降低角膜散光度,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从安全性看,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可降低切开裂开、房水渗漏、角膜水肿、虹膜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手术方式[7-8]。
本研究显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超声乳化一样有效,可促进视力恢复,改善角膜散光值,住院时间短,但其更有利于减少角膜水肿发生,是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 郝志侠.老年白内障患者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干眼的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0,18(1):72-73.
[2] 刘红梅.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21(19):268-269.
[3] 邓列平.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467-5468.
[4] 李勇,岳章显,徐海龙等.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疗效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673-676
[5] 臧学超.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疗效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3(90):69-70
[6] 徐根才,余婧.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21(30):64-64.
[7] 陈巧梅.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6(23):101-101,102.
[8] 何晓光,马茹来,孙励等.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13(6):724-725.
论文作者:吕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白内障论文; 患者论文; 角膜论文; 超声论文; 老年论文; 小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