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人民医院 四川巴中 636600)
【摘要】目的: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的体检的正常者80例进行研究,均进行5ml的静脉血液采集,分别转入两组试管中,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液样本各有80例,对照组血液样本室温下自然分离、规范离心,观察组血液样本人工溶血后规范化离心分离操作,观察比较两组标本血样血液检验后相关检验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钾离子、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样本中肌酐、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血尿酸,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显著,血液生化相关检验多样检验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率不高。因此,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储存、检验等一系列操作,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现象;血液检验;检验结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023-02
血液生化检验是临床检验中常规的检验手段,通过检验受检者血液情况判断其身体情况。但在实际血液检查中,因血样标本时常发生溶血现象,导致其血液检测结果准确性受到极大影响。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破裂,其中血红蛋白溢出,进入血清中。溶血现象的发生导致血清中部分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影响检验结果[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80例,采集静脉血液样本进行血液检验,探讨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者80例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均为健康体检者、了解并同意血液检验,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超过18周岁;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意识不清晰、相关血液系统疾病、资料不完整。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研究,对所有受检者进行5ml的静脉血采集,分别转入两个试管中,一批为对照组,一批为观察组,各有80例。选取的受检者中,男性有42例,占比52.50%,女性有38例,占比47.50%,年龄最小的有19岁,最大的有60岁,平均年龄为(40.57±7.50)岁;两组标本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受检者进行5ml的静脉血采集,分别转入两个试管中,各2.5ml血液,将一批分为如对照组,一批分入观察组。对照组标本采取室温下开展离心分离操作,进行转速200转/min,10分钟的离心分离操作,然后在对照组血清中抽取1ml的血清样品作为对照组标本血样。对观察组血液样本进行规范化离心处理操作,对观察组血液样本进行人工溶血操作后,进行转速200转/min,10分钟的离心分离操作,同样从其中抽取1ml的血清样品作为观察组标本血样。
观察组标本血样进行玻璃棒试管血块的捣碎、离心操作,并进行血红蛋白的浓度测试,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5g/L,则代表其是溶血标本。然后采取我院全自动血液生化检测分析仪器、电解质分析仪器等检测仪器及相配套的检验试剂等检验两组标本血样。选取生化血液分析仪检验对比两组标本血样中谷草转氨酶、肌酐、葡萄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尿素氮、血尿酸情况。选取电解质分析仪检验对比两组标本血样的钾离子浓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标血样血液检验后相关检验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乳酸脱氢酶、L钾离子、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为(85.30±4.55)U/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样本其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标本血样血液检验各指标情况比较(x-±s)
3.讨论
在血液检查中,时常发生溶血现象,导致血液检查结果收到影响,检验准确率下降[2]。导致溶血现象发生的因素可分为两种,分别为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体内因素包括:大血管的手术史、恶性疟疾、部分药物毒性作用等;体外因素包括:水浴温度过高、表面活性剂、遗传相关红细胞的脆性高、血液采集过程负压大等[3]。
因此,为防止临床血液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需要加强溶血现象的预防措施,防止溶血现象的发生。首先,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采集人员严格规范操作行为,采用干燥、洁净的采血器具,并控制止血带的松紧合适度,防止血样缺氧或止血不利现象发生。采集血液样本后应尽快进行室温自然分离、尽快送检,防止血样样本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导致溶血现象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钾离子、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样本中肌酐、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血尿酸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这与何正军[4]研究结果相符,说明了溶血想象会直接影响生化血液检验结果,导致多种指标检验结果改变,降低检验准确率。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显著,血液样本发生溶血后,血液生化相关检验多样检验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率不高。因此,要规范血液标本采集、储存、检验等一系列操作,提高血液检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龚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5(3):406-407.
[2]刘景珍.标本溶血对全血细胞计数检测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3):492-493.
[3]陈艳.溶血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影响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1(a02):907-907.
[4]何正军.浅谈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2(1):2-3.
论文作者:郑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血液论文; 血样论文; 标本论文; 样本论文; 现象论文; 转氨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