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设计智能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和节约电能,相比较一般的建筑来说,智能建筑主要应用的能源实际上就是电能,除了需要常规装置,还需要具备一定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系统需要更高要求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因此,在设计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时候,设计思路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思路。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思路
智能建筑具备完善和健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全程监控以及管理系统时设备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省成本,以便于可以增加运行设备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可靠性,提高设备使用年限。由于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以及市场经济,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更加自动化的高档住宅,此时,需要合理使用自动化设备,还需要适当分析节能技术。
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基本定义
智能建筑电网系统不仅需要具备常规配电系统基本能力,还需要拥有以下功能:远程自动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状态;自动化管理和存储配电装置的运行参数以及状态;远程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行;如果电力系统出现参数超限和故障警告的时候,需要及时的报警以及打印和存储。在连接智能建筑系统监控通讯网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应用在剧场、体育馆、大型商业中心,医院、机场、办公楼等[1]。
二、智能建筑物电气自动化供电系统设计思路
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具备相对比较简单的供电系统结构,相同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不应该多于两级,如果具备比较复杂的系统接线,过多的配电层次,对于管理存在一定影响,并且操作比较复杂,因为具备比较多的串联元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由于操作失误和元件故障的事故。供电系统包括三种结构,树干式、放射式、环式。放射式的结构具备方便管理、可靠性高的特点,但是需要更多的高压开关和线路开关,一般适合应用在一二级负荷中,对于三级负荷来来说具备比较低可靠性,可以合理使用环式结构或者树干式结构。不少高层建筑中一二级负荷也可以合理应用环式或者树干式,上述结构拥有投资少、线路数量少的特点。在分析电力系统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相关因素[2]。
三、智能建筑物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思路
(一)布置室内设备以及选择中央控制室
选择中央控制室的时候,需要最大限度靠近负荷控制中心,尽可能远离水泵房、电梯机房、变电所等具备一些强电的地方,并且最少远离15m。室内控制前台需要操作距离是1.5m,在布置控制台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大于后台1m的维修距离,不可以进行阳光直射;当具备多于1m的横向排列控制台总长度的时候,需要在控制台两端预留的通道应该多于1m;一般使用静电架空活动板布置控制室,不能超过20m。
(二)设计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实际电源需求
利用变电所接入的专用回路来对中央控制室进行供电,并且需要配备一定的专用电盘。具备不低于最高负荷等级的建筑供电负荷等级;一般来说,需要具备不高于±10%的供电电源电压,不高于±1赫兹的变化频率,不高于20%的波形失真率;利用UPS系统安置在中央管理计算机中,以便于可以达到不间断供电目的,容量主要包括,预计扩展容量和设备总容量和,具备不小于30min的供电时间[3]。在设置现场控制器的时候,电源应该满足以下需求:
第一,存在CPU的控制器,需要充分考虑并且配置一定电池组,还要保证具备72h的现场运行时间,可以不间断进行供电。
第二,650~49900点,属于I类系统,如果中央控制器中具备不间断供电设备UPS的时候,利用UPS对现场电源进行树干式或者放射式供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1~649点,属于II类系统分,利用就近动力盘给现场控制器提供一定的电源。
(三)设置现场控制器基本原则
第一,在设置现场控制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管理的方便性,安装调试的经济性以及维护的方便性,基本上都是依据平面系统划分布置的。
第二,布置现场控制的时候,需要尽可能远离输水管道,以便于避免阀门、管道出现泡水,影响控制过程。在具备蒸汽或者潮湿的位置,尽可能使用防结露、防潮处理方式[4]。
第三,现场控制器至少要远离大电流母线、电机等1.5m,避免出现电磁干扰。在不能符合实际需求的时候,需要及时采取接地可靠屏蔽措施。
第四,选择集中的额日志来布置现场家空气,基本上都是在弱电小间或者机房中,以便于可以符合较短末端元件距离的基本原则。
第五,在对每台现场设备的输入输出进口选择接种类和接口数量的时候,需要充分满足实际控制要求,并且一般需要预留10~20%。
第六,一般选用适当挂式结构的现场控制器,如果存在比较多的控制模块,可以合理应用落地式结构,需要具备不低于1.5m的柜前操作距离。
(四)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线路网络通讯线、电源线、信号线。
第一,一般情况下,电源下都是BV-500V2.5mm2的聚氯乙烯铜芯绝缘线。
第二,在确定网络通讯线的时候,需要依据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兼容性、传输数据速度、硬件成本以及计算机局域网等来进行多方面分析。基本上都具备同轴电缆,也就是说不同厂商具备不同的生产产品;系统有的应用非屏蔽双绞线,有的使用屏蔽双绞线。在远距离强干扰基础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可以应用光缆。
第三,一般情况下,信号线使用的都是15mm2控制电缆或者普通铜芯导线以及1.0mm2截面的线芯导线,需要依据系统实际控制需求和控制系统来确定信号线是否需要屏蔽线以及软线。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线路基本上使用的保护槽是金属线或者金属管,并且不可以同时符合电源管线以及信号线和网络通讯线,如果需要适当进行没有屏蔽敷设线路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不低于0.3m的间距,如果在同一金属线槽中进行敷设,需要适当分隔金属[5]。
(五)节能技术
设置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时候,重要指标就是节能水平,有效降低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实际用电量,是现阶段建设智能建筑的重要其问题。照明系统会具备30%的智能建筑整体用电量,合理应用和开发技能技术,对设计智能建筑节能环保有一定影响。空调系统是耗电量最大的,目前,基本上使用都是热泵技能[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广泛开始应用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否可以合理有效的设计智能建筑电气系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应用智能建筑的效果。全面分析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保证供电整体质量,就需要促使建立稳定、安全运行的电力系统,还需要具备节能技术,不断优化电气自动化系统,保证可以完全发挥系统的作用,改变运行的实际条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智能建筑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翎诺.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5(8):57-57.
[2]孙晨阳.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4(8):74-74.
[3]张帅.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2):855-855.
[4]孔繁祥.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探索与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5):1587.
[5]那凤华.浅谈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和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2):323-323.
[6]李发光.探讨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和技术[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0):166-166.
论文作者:张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智能建筑论文; 系统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都是论文; 现场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