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类灾难关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灾难论文,人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大哲罗素在他的《西方的智慧》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是怎样谈论人的?会不会像天文学家看到的那样只是一点尘埃,无依无靠地在一颗不重要的行星上蠕动?或像化学家所说的是巧妙地摆弄在一起的一堆化学品?或者像在哈姆雷特眼里看到的那样,人在理智上是高贵的,在才能上是无限的?或者兼有以上的一切?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回顾人类走过的历程,人类总会在不经意间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灾难。但是,尽管人类备受各种灾难的煎熬,却并没有屈服和退缩,而是在阵阵的疼痛中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悲壮的征程。同时,在面对灾难时所表现的精神、勇气和关怀气质也一代代流传下来。
正因此,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发达!
迎接挑战:以全人类的名义
地球情绪的另一面
我们人类,有着诸多的幸福和快乐,也经历着自然灾难的洗礼。在自然灾难中,洪水是人类所经历的天灾中对人造成伤亡最大的一种灾难。还有地震,这一来自地球自身的地质运动,也时刻把人置于一种灾难的边缘。至于爆发的火山,逼人走向死亡的脚步也一刻没有停止过。在狂暴的自然界面前,人类总是显得那么弱小无力。死亡、废墟、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等,考证这些由天灾直接制造的词汇出现的时间,可以见证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无时不在被灾难打击着。
面临灾难选择前进
压力和灾难能够催生伟大的品格,能够使人类在凝聚中焕发出空前的力量。中华民族曾无数次经历过种种巨大的灾难,然而,自然灾害没能让我们屈服,反而铸就了坚忍顽强、无坚不摧的伟大民族精神。
与自然决斗,我们只有前进。虽然面对灾难,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脆弱,但同时也知道了生命的顽强,深刻理解了生命的可贵。与天灾决斗,这是一种征服的渴望,尽管这自然的力量太难抗拒。在极限环境中,人们通过战胜自然界中极端困难,从而把生命升华到了极致。
胜利:以人类的名义
地球可以带给人类伤痕和泪水,但人类更有勇气在瓦砾中重建。人类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立了一座座人类文明的丰碑。曾经沧海难为水。人类每一次战胜了自然灾难后,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最初有过的那种心灵上的震撼。但这种平静的感觉,不是一种精神上的麻木和思维的钝化,而是我们在进入新一轮决战前的一种必要的寂静与沉默。人类的信心就是这样经过灾难的无数轮回后,有了坚强。人类的精神就是在生命与死亡的不断交错后,有了乐观。而人类的智慧,也同样是经过反复的摔打后,变得更加智慧。
文明:总在灾难之后
无数的科学说明,大自然并不只是一个向人类提供温柔之乡的环境,同时也是一个使人类遭遇特大自然灾难的深渊。在经过灾难的无数次愚弄后,人类终于明白认识到,自然这个庞然大物并不会因人的善良和献殷勤而有所改变。为了掌握自然灾难的规律,人们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文明,总在灾难之后,用数不清的困惑,说不尽的委屈换来的。科学与文明,都是因为灾难,而有了更快的进步和发展。
直面天灾
人类的起源在许多民族中都不约而同地追溯到一场大洪水。这是生命的浩劫,却也是人类的诞生。无论是西方的诺亚方舟的传说,还是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洪水中的葫芦里活下来的男女,我们的先民将自己记忆的起点停在了天灾中生命的幸存上。天灾和人类的起源在记忆中如影随形,相伴相生。这些有关洪水的传说都显示了人类是在天灾中成长的。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与天灾的斗争中成长的。
自从人类获得了自我意识,从蛮荒中崛起的那一刻开始,大自然对于人类就具有矛盾的含义。一面是大自然让人类获得了自下而上的机会,另一方面大自然又无情地挑战人类的生存,让人类面对洪水、地震、海啸、台风的威胁。
于是,人类在感激自然的同时要向它开战,在顺应自然的同时要去努力征服它,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人类不会屈服于自然的威胁,人类就是在这样的抗争中走向未来。
自然会不断地挑战我们,我们也要不断地迎接挑战,在这样的挑战与应战中,人类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今后人类还会在这样的挑战中向前走。我们已经有了灿烂的文明,我们已经比过去有了更大的力量和信心。我们一定会拥有辉煌的未来。
在今天的危机中,回到历史中去重温人类的灾难面前无畏的勇气和智慧,可以给我们新的信心。这个伟大的城市和它的人民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上也曾经遭遇过无数的危难,但我们的先人也曾经无畏地抗争过,而且他们胜利了,在这个时刻,相互关爱和互相扶持变成了我们共同的承诺,我们拥有了一份新认同。
被伤害的文明
古罗马人建立了庞培、赫库兰尼姆和施塔比亚3个城镇。居住在这3个城镇的古罗马人没有理由为因靠近维苏威火山生活或在它的山坡上耕作而担忧,因为以前维苏威火山从未喷发过。
公元79年8月24日,大约中午时分,维苏威火山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火山灰和火山砾一阵阵从维苏威火山喷出,约4米厚的火山灰层覆盖了庞培城。北面的赫库兰尼姆城被泥石流淹没;位于海岸边的施塔比亚城也遭受到同样的命运。
许多人来不及逃脱,他们在工作时被活活埋葬。有些人设法躲入地窖,但因熔岩和火山灰层的覆盖而窒息,也没有幸免。许多未困在建筑物内的人,则死于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的毒烟。
庞培和赫库兰尼姆城一直深埋在地下,直到约250年前考古学家才开始发掘它们的遗址。
人性的光辉
新婚夫妇陈俊华与郝永云被埋在废墟下整整2天3夜,丈夫陈俊华在黑暗中摸到一把菜刀,这把菜刀给这对蒙难的蜜月夫妻带来一线生机。陈俊华先后在黑暗中凿开了7个窟窿,但都遇上坚硬的水泥而无法突围。菜刀已经砍成一块三角形的“硬铁”,他们将“硬铁”在暖气片上不停地敲击报警,希望声音传出沉重的地下。敲击声越来越弱、越来越慢,几乎已经失去知觉的陈俊华仍然本能地手举着这块三角铁一下一下地敲着。30日下午6时许,人们终于听到这不屈不挠的微弱的敲击声,获救的命运之门终于向他们敞开了。
在瓦砾中重建
直到今日,人类依然无法阻挠大自然的狂暴力量,在天摇地动、山崩海啸面前,我们所仰赖的一切文明手段都显得无济于事。无论是上古传说中的大洪水,还是近年来发生在日本、土耳其、中国新疆等地的大地震,都将人的生命弱化成与虫蚁一样渺小的微末。但内心的勇气却是人类与虫蚁之间本质的区别,在本能的恐惧之后,虫蚁们所能做的只有逃窜,而人却勇敢地站立起来,去担当他们必须承担的使命——为被摧残的世界恢复生机与秩序。
相关链接:
关于洪水:
●几个世纪中,尼罗河三角洲每年的洪水泛滥为埃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人类在三角洲上开始建筑房屋并安居下来后,每年的洪灾就成为最难对付的难题。
●由于洪水灾害,黄河被称为我们的忧患。洪水常常夺去下游两岸许多人的生命,冲毁村庄。
●1953年1月31日,一场风向为西北、时速达203千米的猛烈风暴,席卷了英国与欧洲大陆西部之间的北海。这一天又正值春季大潮汛。这两个因素的联合作用形成了一股冲击北海海岸的“涌浪”,海水漫过堤岸,很多人为此丧生。
关于灾荒
●一个蝗群可有10亿只蝗虫,覆盖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飞行数百公里。蝗群的到来往往意味着农作物的毁灭。这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
●1881年,一次最严重的蝗灾袭击了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造成了大量的灾害。
●历史上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在1876年以及以后的两年中,没有出现雨季,当时的人们没有储备粮食,饥荒很快便降临了。
●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的马铃薯染上了枯萎病。这种病会使马铃薯腐烂,不能食用。感染枯萎病的种子在第二年再使用时,枯萎病的病况会显得更为严重,于是直接造成饥荒。
关于地震
●安条克地震:公元526年5月29日下午6时,正当现属土耳其的安条克地区的人吃晚饭的时候,一阵剧烈的震动使安条克的许多建筑物哗啦一声倒塌在地,数十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
●里斯本地震: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葡萄牙里斯本市的高大优美的建筑物几乎没有一幢能幸存下来。许多人在建筑物倒塌时丧生。这次地震激励了一位名叫约翰·米歇尔的英国地质学家,他进行了地震研究,并成为现代地震学的奠基人。
●新马德里地震:1811年12月,一连串地震开始袭击美国密苏里州小镇新马德里。频繁的地震一直持续到1812年2月。至此,新马德里的木质住房都已化成碎片。
●旧金山地震:加利福尼亚的太平洋海岸线与地壳中一系列裂隙即所谓的“断层”平行延伸。多年来,这些裂隙引发了许多次地震。但最严重的是在1906年4月18日拂晓,袭击旧金山的那场地震。超过1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遭到毁坏。
●瓦尔帕莱索地震:1906年8月16日夜间,突然降临的地震使瓦尔帕莱索城的三分之二都被毁掉了,大部分居民无家可归。
●关东地震:1923年9月1日,日本主岛本州相模海湾海底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几分钟内,往北约80公里的东京和横滨市的许多建筑物都成了一片瓦砾。
●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