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电网管理体制,这就要求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进行体制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机构建设和体系建设,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输电线路的运维检修人员,要不断学习,快速适应输电线路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为我国电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
随着输电线路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维修与检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山区环境恶劣,这些都对输电线路的维修与检查增加了困难。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和困难,我国电网智能化、自动化进程飞速发展,确保了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减少了因电力问题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一、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现存问题分析
(一)技术人员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由于输电线路的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管理技术大量运用到了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中,但现阶段的电路运维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信息化、自动化电网的需要。这就要求运维检修人员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努力完善和加强智能化电网的维修技术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会利用智能化的电网信息了解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一旦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则能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发生的区域并进行维修,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运转。
(二)自然因素的破坏
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由于外界环境的干扰造成电压跳闸的现象。比较常见的就是由于一些电力线路对树木发生放电,尤其是在一些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台风、暴雨、泥石流等都更加容易造成输电线路对于树枝进行放电,甚至还会造成更大的故障问题。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寻找相应的故障地区还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寻找不到相应的故障区,不能及时的对于故障地区进行修护,肯定会产生一些更大的损失,还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用电。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坍塌的地区,寻找起来更加的困难,一些容易发生坍塌,被雨水、雪水堆积的地方,输电线路的维修更加的困难。由于输电线路经过雷区的地段比较多,又常年受到雷害的影响,所以经常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现象的发生,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地区,一些地理特征和地形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性,阻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外力因素造成的破坏
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不当的外部因素进而引起的输电线路出现破坏或者影响的事件经常发生,线路下方高速公司、高铁等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施工机械严重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当前的困难,各个运维单位都在增加管控施工隐患的投入,如增加巡视密度、进行施工项目前期安全交底、签订安全协议,另外在科技投入方面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监理全维度监控室、定期开展无人机通道巡查等,有效地提高了线路保护区内施工项目尤其是大型施工机械施工期间的安全管控能力。
二、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
某输电线路是区域内电力输送的中心,负责 24 条高压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线路的总长度为 1557.505km ,线路沿线共有杆塔 3238 基,其中 200kV 直流线路有一条,其余线路均为 500kV 交流线路。 若电源线破坏则会造成主网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埋下安全隐患。
(一)创建高素质运维队伍
在输电公司具体管理前提下,对整个运行机制有严格的要求,考虑到后续管理方案和模式要求可知,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准则,做好具体检查工作。根据具体审核方案和模式要求可知,在各项工作检查阶段,可以对各项业务进行调整,技术人员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不断扩大检查规模。团队人员平均年龄相对比较低,文化水平比较高,以此建立的具有高素质,充满朝气的年轻队伍,能做好具体管理工作,满足运行管理要求。高素质运维队伍的培训体系如图1所示。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符合线路管理的具体要求,意义突出,因此需要做好运维落实工作。
图1 高素质运维队伍培训体系
(二)重点区域划分法
依据上述内容,该电力企业输电线路运维作业存在缺陷,为了提升运维质量和效率,需进行优化。 现依据区域输电线路分布特征进行运维工作分级,将其分为较容易地区、较困难地区和无人区域。 同时,依据线路的特殊路段进行划分,可将其划分为交叉跨越点、跨越施工点、地质灾害区、外破易发段等均纳入重点巡视范围,依据层次划分开展差异化巡视工作。 较容易区和重点区域每个月需查全面巡视一次; 较困难地区 3个月完成一次巡视工作, 月末时巡视班组巡视区域辅助群众护线方式进行完善; 无人区域主要采用群众护线方式进行巡视,但是每个季度专业巡视组需现场巡视一次,对管辖区域的全部杆塔进行检查。 依据优化后的巡视工作模式对线路的巡视作业时间点进行调整,如表 1 所示。
表1 运维一队重点区域划分法下巡视天数
表 1 中运检一队工作辖区运维线路为万龙 Ⅰ 回以及万龙Ⅱ 回,按照当前的线路巡视工作要求,基于传统运维工作进行调整变为重点区域划分法运维方式, 经计算整个辖区巡视工作完成需 26d 。
(三)完善安全管理流程
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定时进行巡视和考察,对各类技术进行改造后,可以制定标准化的指导书,在一定程度上方改变,原有的维护方式,制定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案。现有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机制能对工艺情况进行了解,如果仅仅依靠人为进行操作,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安全隐患。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以安全管理方式作为基础,保证各项管理系统的有效落实,为了实现输电线路的有效维护和管理,要根据具体管理和流程进行实施,实现线路的有序应用,详细如图2。
图2线路安全管理流程图
(四)增强输电线路的抗干扰能力
输电线路在输电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包括雷电、狂风暴雨、大雪等,这些干扰因素都会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增强输电线路的抗干扰能力,就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五)建立状态巡视模型
在目前,虽然各个运维单位都在增加运维科技投入,输电线路人力巡查还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方式,人员巡查可以通过巡视了解线路运行情况,进行线路状态评级并开展下一阶段的状态巡视。但由于目前特高压线路杆塔高度普遍较高,人员对于线路巡视的精细化程度在降低,仅仅通过人眼和望远镜等难以发现线路本体的各类缺陷,同时对于线路保护区内的施工隐患等问题发现的效率也较低。因此通过开展线路直升机快速巡视、无人机定点精细化巡视、人员巡视相结合,结合线路在线监测设备收集的各类数据,逐步建立线路状态巡视模型,为线路巡视提供指导。
(六)基于重点区域划分下的 1+1 运维模式法
所谓“ 1+1 ”线路巡视模式,就是指日常巡视工作中依据组别划分要求,两个人为一组,其中 1 人为正式员工,另外一人为外聘线路工或者是群众护线员。 先依据线路分布区域进行划分,巡视难度较高的无人区等需要聘请群众护线员,并依据群众巡视工作特征建立适宜的工作模式。 因为护线员对于地区地理环境较为熟悉,且居住在周边,工作能力强,人力成本也相对较低, 因此, 群众护线员的加入对于减少巡视工作成本、提升运维的覆盖率等具有积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 群众护线员工作是该电力企业的巡视专业人员辅助进行,在输电线路工作人员没有到现场,依据各个班组的工作要求和管辖范围开展线路工作。 若遇到特殊抬起你,则需要依据各班组的工作要求,赶赴施工现场进行特巡,全面且客观了解输电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若发现运行隐患,需及时处理,为巡视抢修工作提供充裕的时间。 该电力企业在重点区域划分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 1+1 运维模式和群众护线网络进行运维作业安排,巡视时间如表 2 所示。
表 2 重点区域划分结合 1+1 运维模式下线路巡视天数
由表 2 可知,依据该电力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计算,传统线路定期巡视工作量较大,先基于重点区域划分下采用“ 1+1 ”的运维模式,可节约巡视工作时间。
三、结论
电力科学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并且众多的新兴技术和输电方式也得以应用,这就使得我国的智能电网翻来了一个新的篇章。我国的输电线路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所以需要多方面的管理,综合提高我国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光锴,张美英.关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5,01(02):96~98.
[2]林欢海.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10(02):69~70.
[3]陆小艺,杨国强,李捷.三维GIS在特高压线路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红水河,2011,05(01):97~101.
论文作者:费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线路论文; 工作论文; 区域论文; 电网论文; 困难论文; 重点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