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理解素养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王抒懿

基于文化理解素养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王抒懿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思明分校 361001

摘 要:初中美术课堂强调的主要是人文内涵、创新及实践运用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背景,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教师应该遵从学生自身发展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发挥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实现整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从初中美术课堂上渗透文化理解素养的核心观念进行了总体探究和思考,为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施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文化理解 素养 初中美术 课堂 教学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身心规律方面的认识以及对于学生学科知识的有效学习都有帮助,如何将“双基”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是能否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性。中国新时期的教育意境进入到了素养的高度时期,因此现阶段的任务是美术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创新方面的改革。

一、缘起:文化理解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素养前提

对于将文化与教学素养放置到一起进行探讨,其中有一个根源性的问题,这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界定的:包括知识、信仰、习惯等组合成了社会成员获取其他才能的复合体。文化说白了,就是人类在生存和生活中所进行的一种行为交流和人际交往之间的状态,是一种以群体生活而形成的共同性的生活观念。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各有观点与界定,众说纷纭,在这里并不反对其他人的观点。但是我在意的是,文化是脱离空气、水等第一类重要的要素之外组成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又一空间,人类不能脱离自然因素而生存,同样也不能脱离文化而生存。

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化”与“化人”。所谓的“人化”是指人将自己的想法以及情感投射给其他人,从而使得人类群体共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而“化人”是指生活在文化空间中的人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从而慢慢的使自己的人格发生了变化、转化了自己的人格。在美术课堂中需要有这样强烈的气氛感染力,使得大家对美术的创作产生灵感,进而使得整个美术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作用:文化理解有助于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秩序

对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来说,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能力对于作画中的心境以及上课中集中注意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使学生能够产生自觉性和恒心,间接地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素养是个体在先天性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以及基本的品质能力培养而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的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追求技能强化训练,而是通过培养学生将技能转变为学生内在的思想感情,从而将这种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全面发展的理念。同时教师也要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多关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创新教学课堂模式的同时,要注意将素养贯彻落实,直接形成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转化:文化理解是“双基教学”到学科素养能力的成果转化

在初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性里边学科素养占据了一定的程度和分量。对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一例故事就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技能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含了很多技能性的点:水中会淹死人、石头可以将刚砸碎等,而且这个需要将石头精准落于位置上,才会让水流出来。这都是一些说理性的技巧,所以说知识与技能转换为素养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思考,从而正确表达事情的前因后果。

譬如,对于初中美术学科知识,需要学会色彩的运用、认识基本的线条、形状、空间、明暗、重复、节奏、对比以及造型的勾勒与动态的表现,以便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可以恰如其分的判断应该选择何种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讲授的方法来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文章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因此,美术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设置情景教学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在此过程中,不同学生具备不同能力,所产生的思维角度也不同,由此启发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考,目的是使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文化知识做出不同的行为,使每个学生散发出不同的光芒和色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想象等逐步形成自我的核心素养能力。无论哪一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学科素养都是有好处的,都是在围绕培养学生的视觉性以及实践性靠拢,同时追求人文性、掌握一定的美术功底。

在基于文化理解素养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研究中,首先对于美术中基本造型的概念和形式原理要有所表现,并能在有意识地状态将创作进行充分的运用。然后根据美术中想要表达的意图,恰当地表现出空间原理与色彩关系。灵活的运用各类手法,例如雕、绘、刻等创作出若干文艺细胞的小品。

总的来说,美术是一个赋予文化气息的课程,无论在理论的讲解还是绘画过程中对形的把握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这就需要自己具备一定的文化理解素养,能够在老师课堂的讲解中,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艺术细胞,从而理解老师说的内容,以便使自己在后期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依然能够绘制出美妙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铮 核心素养时代下的小学美术“双基”教育转型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6。

[2]尹少淳 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09,17-18。

论文作者:王抒懿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基于文化理解素养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研究论文_王抒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