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对尿失禁的认知及态度的研究现状
吴梦倩,刘 维,康建会
(皖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安徽 皖南 241000)
摘 要: 从查阅部分综述文献中发现中年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上升,但患者的求医率低下。中年女性对尿失禁的认知存在着偏差,因疾病而感觉到羞耻,同时缺少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致使患者因没有及时就医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中年女性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其生活质量。通过重视社会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同时加强对中年女性的健康教导,使其对尿失禁保持正确的认知与态度,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女性;尿失禁;认知态度;现状
国际控尿学会将尿失禁定义为:构成社会和卫生问题,且客观上能被证实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一项有关世界尿失禁流行病学的系统综述显示,女性尿失禁的平均发病率为27.6%,高于男性的发病率(1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尿失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国外研究结果报告显示该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独、自尊感下降、心理障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但是,就目前而言,尿失禁患者求医率较低。按照行为改变的知—信—行理论,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所以,为了改变尿失禁患者就医率低这一现状,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探知尿失禁患者对尿失禁的认知和态度,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1.2.3 RTCA增殖实验 RTCA(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中文名为实时细胞分析技术。可实现实时、动态的对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可用于追踪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本实验采用xCELLigence RTCA DP(model:3×16)仪器,实验开始前RTCA机器整体置于5%CO2 37℃细胞培养箱内,待RTCA机器温度与培养箱内一致方可开始实验。
一、中年女性对尿失禁的认知现状
1.中年女性尿失禁的认知存在偏差。崔仁善结果分析显示,延边地区中年女性的尿失禁发病率为53.5%(197例),因尿失禁发病具有年龄、种族差异性,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对象中59.8%为朝鲜族,可能与朝鲜族妇女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和习惯性下蹲工作有关,因此相比较与何本鸿研究中利川市和北京市女性的尿失禁发生率要高。调查显示未去主动寻医的主要原因是其认为尿失禁不是病,其次原因是相信会自己好转。麻彦等与访谈者交流发现对尿失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认知不足、疾病羞耻感、家庭支持不足、尿失禁知识的来源非专业。部分访谈对象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器官的退化,出现漏尿等现象是正常的;出现尿失禁是很“丢人的”,令人羞耻的,不愿让人发现;通过媒体广告及亲戚朋友等非专业途径,了解尿失禁的相关知识,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准确性以及认知的偏差。
2.中年女性对尿失禁认知的影响因素。吴臣的研究表明文化程度是影响中年女性对尿失禁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在调查中可发现病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本身疾病的知识了解越多,寻求信息较主动,其求医态度也较积极。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也保持了一致。大部分女性病人鉴于羞耻和忌讳,不愿意主动和他人交流、谈论此话题,因而受到的求医鼓励及支持较少。Shaw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患病时间的延长,不论其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小,年龄较大的患者很少会把尿失禁看作是医学问题,因为她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状态。年龄较小者对尿失禁认知程度更高,而中青年的知晓率普遍略高于老年人。可能是年轻人更易于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获知的相关信息的途径更多,用时也更短。
二、中年女性对尿失禁的态度现状
1.对疾病有心理屏障。麻彦等在访谈中察觉到受访者在交谈时多表现不自然,认为尿失禁是“丢人”的,令人“羞耻”的。“没主动跟别人说过,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觉得有点丢人,我平时都用着护垫,尽量不让别人发现。”“不想去医院,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会让人笑话的。”“觉得挺尴尬的,特别是在外出的时候,我会特别小心,怕万一(漏尿)被别人发现了笑话。”家庭支持同样不足,女性尿失禁患者自觉症状尚未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多数患者认为尿失禁是“正常的”、“可以自己处理的”,没必要治疗。
1.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存在多种问题,如缺乏专业健康教育人员、部分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不强等,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阻碍,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居民缺乏了正确的健康保健知识和健康行为。
2.文化导致观念的转变。研究表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患者的求医行为也会有所不同。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的健康问题被视为个人的隐私,人们通常不愿意就该方面的健康问题去求医治疗,社会存在针对此类问题的“文化沉默”现象。且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成人若无法控制自己的排尿是“丢人的”,尿失禁患者因担心被别人嘲笑而感到羞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主动求医行为,使其不愿主动与别人谈论自己的症状,甚至包括家人与医生。家庭支持水平的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患者的求医行为,不利于患者获得尿失禁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疾病治疗。
日本体育课程的理念,强调习得、活用、探究,课程目标更加突出人的多方面的发展。日本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把心和身体作为一体,通过适当的运动经验,关注健康、安全的理解,培养终生运动的资质和能力,增进健康,提高体力,培养出愉快的生活态度。
三、对中年女性尿失禁问题的对策思考
明代陈益祥说:“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就是通过观书绎理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滋补和休息。因为,读书可以让心灵变得宽厚和柔软,让心灵获得快乐和舒畅:读书,心才不慌;不读书,心就荒了。
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应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如组织健康专题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或视频资料学习等,讲解尿失禁发病原因、病情进展、危险因素及心理与疾病康复关系等知识,使其获得尿失禁相关知识来源的多样化,进一步提高中年女性对尿失禁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促使她们及时就医。
3.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关心、支持至关重要,有研究报告抑郁与低水平的社会支持有关。因此,要经常与尿失禁女性家属联系,加强交流沟通,让家属了解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对尿失禁康复训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护理成功的保证,达到护患零距离是护士影响患者自尊的先决条件,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主动关心爱护尿失禁的患者,认真倾听,保护她们的隐私,尊重她们的权利与人格,增加尿失禁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其能够真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对于中年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上升的同时求医率却相对低下的这一矛盾现象,其分析结果有以下几点:中年女性对尿失禁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家庭及社会因素对患者就医率具有一定影响;受教育程度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患者对尿失禁的认知水平及所获病症知识的科学程度。对此,经研究得出以下几个解决途径: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加强对中年女性的健康教导与知识普及;重视并引导社会支持系统层面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Abrams P,Cardozo L,Fall M,et al,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J].Neurourol Urodyn,2002,21(2):167-178.
[2]Minassian VA,Drutz HP.Urinary incontinence as a worldwide problem[J].Int J Gynecol Obstet,2003,82(3):327-338.
[3]王小娟,李静静,万小娟,等.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求医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92-497.
[4]胡俊峰,侯培森.当代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36.
[5]崔仁善,李春玉,姜明子.中年女性尿失禁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4(8):752-753.
[6]何本鸿,龚艳丽.利川市成年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J].医学新知杂志,2006,16(6):358-359.
[7]何本鸿.北京地区尿失禁发病率调查[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1):74-75.
[8]麻彦,柳轊,于彬彬.女性尿失禁患者不主动求医行为的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4):306-307.
[9]吴臣,刘妍,管晓萌,王克芳.济南市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492-493.
Status of Research on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Middle-aged Women towards Urinary Incontinence
WU Meng-qian,LIU Wei,KANG Jian-hui
(School of Nursing,Wannan Medical College,Wannan,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 It wa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at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middle-aged women increased with age,but the rate of seeking medical treatment was low.Middle-aged women's cogniti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s biased,and they feel ashamed because of the disease.At the same time,they lack the support from family and society.As a result,the patients do not get medical treatment in time,which further aggravates their condition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middle-aged women and reduces their quality of life.B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th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work system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middle-aged women will be strengthened to maintain correct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urinary incontinence,so as to promote physical healt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female;urinary incontinence;cognitive attitude;the 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 D6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47-0087-02
收稿日期: 2019-04-23
作者简介: 吴梦倩(1997-),女,安徽黄山人,皖南医学院2016级护理学本科学生。
通讯作者: 康建会(1983-),女,弋矶山医院主管护师。
标签:女性论文; 尿失禁论文; 认知态度论文; 现状论文; 皖南医学院护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