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利弊权衡和可持续发展论文_朱国煊

高层建筑的利弊权衡和可持续发展论文_朱国煊

朱国煊

余姚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各类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涌现,进一步展现出我国城市建设的规律和现 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然,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在拔地而起的同时也给隐藏了诸多问题;文章就高层建筑的利弊权衡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利弊权衡;可持续发展

0前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后也同时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更多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也拔地而起。第一栋高层建筑打破平缓的地平线时,人们看到的是希望,是现代化,是经济发展,是好日子。当然,建造高层建筑也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节约用地的好方法,不需要到山顶也可以登高望远。但是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建造起来后,高层建筑隐藏的问题也一点点暴露出来。当你登上顶楼时,也许只能看到其他高层重叠的屋顶。如今我们,寻找高层建筑在我国的新定位。不论是盲目模仿国外大城市也好,或是急迫地解决眼下的住房问题也好,我们更要把未来的发展加到需要考虑的权衡中去,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层建筑带来的问题

高层建筑带来了高容积率,但也带来了蜂巢一样的格子住宅和盒子办公空间,这对生活在里面的人来说是和以前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在半空中的混凝土盒子里,老人们下楼困难,孩子们缺少游戏空间。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影响。工作在高层中的人们,每天生活在冰冷混凝土森林里,上下在拥挤的电梯里感受不到自然和阳光。

较大的人口密度也造成了高层建筑附近的交通堵塞和停车难问题。特别是在高峰期时段,过于密集的高楼建筑群会给附近的交通网络造成较大压力,甚至会导致交通瘫痪。

高楼风也是高层建筑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在美国曼哈顿有两幢并肩齐首的摩天大楼,大楼中间只留一条细缝,如同地势险要的“一线天”,有时,通过“一线天”的风速可以达到120公里/每小时。

遇到地震台风或是火灾,高层建筑总是比低层建筑更容易受到影响。并且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

除了以上,还有低绿化率,光污染,过长立面等等问题。

二、高层建筑——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高层建筑虽然解决了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都紧跟着那些走在前沿的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上也不例外。他们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竞相拔地而起,各大财团纷纷宣布建成世界最高大厦,这种“摩天大楼情结”传染到了亚洲,各国纷纷向第一高度挑战。然而,在盲目的城市建设和高度攀比中,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想一想,高层建筑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三、超高层建筑,只作为城市标志,不宜大规模建造

五十年代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建造高层建筑,1975年广州白云宾馆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高层建筑高度开始突破100米。也就是我国规定的超出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后来,随着城市之间兴起的“高楼攀比热”,国内的高层建筑数量大大增加。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和广州中天广场都是我们熟知的摩天大楼。

高层公共建筑在如今标志着城市形象,城市现代化程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并且建筑高度不断突破世界纪录,建筑形态力求标新立异。这种破纪录,就如上海陆家嘴建筑群一次又一次更新高度,但是也有新闻报出上海地平下沉和地面开裂等问题。这种标新立异,也使得有些城市标志成了备受争议的“马桶盖”和“大裤衩”。这些已经表现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熟虑,那些潜在的问题也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放眼国外,自8 0年代以来发达西方国家已开始意识到高层建筑的不利之处,公众已拒绝置身于这种“现代化” 的庞然大物之中而纷纷涌至郊区寻找安居之处,因此这些大楼正在被淘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美国“9?11”事件之后,世界建筑界就超高层建筑存在的种种弊端开始反省。在国外很多现代化大都市,超高层建筑也只是城市点缀而已,只是城市的名片。

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均超过100米(根据建筑设计规定,高于24米的建筑属于高层建筑,高于100米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但消防部门的云梯只有100米高,如果300米的高楼出现火灾,根本无法进行救援。超高层的发生火灾时逃生的机会就更小了。

所以我们应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并且加强对已建的超高层建筑的监控和管理。

四、高层住宅建筑应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层住宅的发展同样也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经历了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并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作为远东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率先接触到西方建筑思潮,并在城市建设中有所反映。当时一些外国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在黄埔江畔和苏州河畔兴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高层住宅。建国后的三十年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社会需求不足,我国高层住宅整体处于一种缓慢发展的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沿海一些发达城市在城市中心区通过建设高层住宅拆迁安置居住条件较差的市民,并体现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形象。如今,高层住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和普及,主要是由于对土地开发的经济利益诉求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发展需求。

如何可持续的发展高层建筑,将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就要通过分析实例,并且结合现阶段国情,和建设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来决定。

如日本,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岛国,因为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使东京市和横滨市的绝大多数建筑物变成废墟.,在1931年日本政府作出规定:居民区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0 m,商业区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30 m。但自五十年代起,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建筑高度突破20 m 的老规定,开始向30 米以上的高度发展。1 9 6 3 年日本建设省修订建筑基准法,取消对建筑高度的限制,从而为日本迈入高层建筑时代提供了法律保证。

日本也是个人口密度极大的国家,虽然建造普通的低层建筑可以有效避免地震造成的伤害,但是他们仍需解决居住问题,所以在权衡之下,他们只能通过建筑高层建筑来提高容积率,然后再用其他方法减少地震带来的不好影响,比如研究新的抗震技术和材料,提高国民抗震知识等。

我国城市住宅建设量也在不断增大,高层住宅主要作为提高容积率的手段,提高单位土地的开发价值。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地价迅速上升,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降低单位住宅面积的综合开发成本,建设高层住宅成为开发商的首选。因此,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开发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种类型的高层住宅层出不穷.

通过发展高层住宅解决现有城市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高层住宅的同时,是我们也应该向香港那样有计划的使用土地,为将来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向日本那样,在有了建造高层住宅的适当条件后,如经济,技术条件,再建造高层住宅,不要一味求新求高,要努力化解高层建筑的弊端,保证人们安全舒适的使用。

五、高层建筑和未来城市

现今,我国目前人口仍在高度膨胀,交通拥挤,土地资源枯竭,未来建设必然走向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建造高层建筑。尤其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应该科学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解决人们日益紧张的居住和工作空间问题。并且努力创新,发展新技术,制造新材料,设计新空间,创造新模式,做到真正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曾经有人构想过未来城市,有着快捷高速高效的生活模式的垂直城市,虽然仍有垂直交通和自然采光等问题,但是垂直城市的组成单元——高层建筑已经在如今的城市里蓬勃发展了,也许将来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技术和经济条件,让高层建筑消除弊端,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胡世德.北京近年高层建筑发展探讨[J].建筑技术.2002(11)

[2]许海龙.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策略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4)

[3]大卫?尼科尔森-科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高层建筑设计——以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环境学院高层建筑设计教育为例[J].城市建筑.2009(10)

论文作者:朱国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的利弊权衡和可持续发展论文_朱国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