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河道治理工程对自然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河道整治工程很不够重视河道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会对河道生物群落与河流生境的退化。本文通过分析河道治理的现状,分析河床对河道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然后提出了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应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应对策,以实现适度的河道治理。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发展;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河道治理工作一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不仅能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水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是评价一个城市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河道治理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从目前的治理情况来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河道治理工作也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但是仍然在治理河道和保护河流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仅需要我们水利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和有效地解决,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一、河道治理的现状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治理水平不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利施工方面也有了不少新设备和新技术,当前水利工作者很多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治理观念中,对河道设计缺乏远见,尤其是生态护岸技术还没有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得到普及和应用。
2、河流污染治理难度大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问题,特别是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但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无法达到整体排放量。城市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地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里面,造成河道污染严重,给河道截污控污增加了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及时改善问题,否则一旦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国家政府要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向河流的排放量。
二、河床对河道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
第一,河道形态整治工程实施的影响。可以通过渠化、固化河道改变河道自然的演变态势,控导整治河道水流影响上下游的河势演变,然后将河槽断面的简单几何化处理,约束了河道断面的自然冲淤调整;第二,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中水的影响。当工程选择在水边或者是河道旁进行施工时,会对水资源有一定的影响。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污染水体,就对水质造成了破坏;第三,天气会对工程造成影响。对于当地的雨水情况和地面温度也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为了能够存储一定的水量将天然河道改造成层层拦蓄的防洪和景观河道整治工程。这样的改造导致了空气流动从对地面改变成了对水面,使得能量的转换和湿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造成了当地降雨要依靠空气对流或者是空气运动。第四,对水体生物造成影响。为保护沿河滩地以及维持河床边界的稳定性,可使用抗冲刷材料固化河道岸坡。河道工程建设,免不了接触水体,而作为水道中的主体生物,水生生物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受到了直观的影响和改变。
三、河道治理和保护的相应对策
1、推行生态环境友好型河道整治理念
将生态环境和谐理念在河道整治工程中进行深化,并且同时兼顾到河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两项工作。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而言,过度的河道整治甚至是完全渠化、硬化等措施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在河道整治工程当中,应该在考虑合力特性的基础上,对河道自然演变过程中所受到来自于河道整治工程的干扰,进行适度的控制。河道整治工程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河床的演变规律和人类需求,确保生态环境系统运转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河道整治工程不能牺牲环境利益,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维持生态环境,并使得各地区利益相互共存。另一方面,应该在工程规划之时,为河道演变留出适当的自由度,顺应河道的自然发展需求,在进行工程整体布局时更应该针对自然形态和河道的演变规律开展充分的考虑,以便于工程布置能够顺应河道走势,同时进行宏观上的控制。
整治过程中涉及河段布局的方面,对河流纵向走势以及河道断面不宜大改,而应该合理调整点、线、面,合理构建河道局部的边界,将河道政治的干预度降到最小化。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河道生态环境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应该在河道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合理选择工程位置、实施规模以及材料。例如:沈阳市浑河河段的整治工程,原先是单纯以防洪、控制性工程为主来开展河道整治,造成的区域水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河滩沙荒化、河槽萎缩,河道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河道生态环境的系统自我恢复能力极差。近几年,通过相继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防洪整治工程,这一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堤防的布设与整治,洪水治理导线防洪大堤按照高标准进行了重修,河堤案坡段也修筑了透水性生态护坡,针对险工段,采取了铅丝石笼、丁坝、石护坡等护坡形式。针对河滩的沙荒土地,在主河槽部位修建了大型湿地保护区、修筑了绿道,实现了河道综合整治的目的,同时也美化了滨河生态环境。
2、科学规划,减轻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河道及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各阶段,对于区域生态环境,都会存在潜在的影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工程经济社会效益两者之间的科学平衡,应该在水电工程的运营调度、建设实施甚至是规划设计时,就应该被充分考虑到。针对勘察技术的选择,应该选择对上述方面影响较小的技术,并且力求摆脱传统的方式,,不至于对河道水道自然规律造成太大影响,实现科学的建设过程。开展施工作业时,应该执行施工环境监理责任制度,对于施工作业区的环境监控力度应进行强化,同时也要全面强化施工作业环保意识,有效及时的整治施工区域的环境问题。同时,对于施工区域的景观及绿化维护工作也应该得到重视,将水电施工建设区域环境生态带来的扰动与破坏降低到最小化。针对水电工程建设环保规章法规的宣传力度也应该进行强化,提升社会公众最大范围的参与水电资源开发过程,同时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督。
3、加强施工管理,防止污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针对河道积水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到地下水、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以及生活废污水等诸多环节,在具体的河道施工过程当中,必须严格施工管理,避免污水的直接排放,并且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污水二次利用。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污水,节约水资源,同时也可以帮助确保生态环境不至于被破坏,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4、实施生物调控和补充水量,保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为了避免河道整治工程对于河道水流中水生物发展的影响,应该多方结合,在模拟原有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为水生物提供舒适的环境,使他们保持对水质净化的功能,确保生物数量不至于大幅度减少。还可以大量放羊虾、贝、螺、鱼等水生生物,让他们发挥生物的滤食和摄食作用,有效富集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和放射性元素污染物,使得河道当中的污染物能够进行有效的分解沉淀。另外,还可以跨区域调水,使城市河道水量能够得到补充,由于水量得到补充后的河道流量和流速能够大幅度增加,因此也可以大幅度稀释河流水体污染物,增强水体自净功能。另一方面,水体的溶氧能力通过河道水量的补充,也能够大幅度增加,能够促进河道动植物繁殖,从而更高效的降解与吸收水体污染物。
结语总而言之,河道治理和保护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目标,特别是一些
城市的河道污染严重,治理时间比较长,所以不仅需要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还需要每一个人参与进行,为治理河道和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剑.河道治理工程的改善措施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4)
[2]陈芳洪.河道治理工程和环境保护[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9)
[3]费永法.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对策[J].水资源保护,2011(5)
论文作者:刘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河道论文; 工程论文; 水体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论文; 污水论文; 生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