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120例妇产科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24h、48h疼痛程度和麻醉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A组产妇术后24h、48h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A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效果优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强、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咪唑安定;芬太尼;妇产科;麻醉效果
妇产科手术以剖宫产最常见,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创伤、子宫收缩等引起的疼痛剧烈,需要给予良好的麻醉镇痛,以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后康复。罗哌卡因、咪唑安定、芬太尼均是妇产科常用麻醉药物,在临床工作中常联合应用[1]。本研究分析了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120例妇产科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均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ASA分级Ⅰ~Ⅱ级。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机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智力障碍、严重交流障碍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产妇60例,包括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年龄22岁~35岁,平均年龄(28.54±6.45)岁;孕周36周~41周,平均孕周(39.14±1.53)周;体重66kg~78kg,平均体重(72.85±12.84)kg。
B组产妇60例,包括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年龄21岁~36岁,平均年龄(28.86±6.32)岁;孕周36.5周~41.5周,平均孕周(39.22±1.70)周;体重65kg~79kg,平均体重(73.12±12.75)kg。
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年龄、体重、孕周、孕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在剖宫产手术结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麻醉镇痛剂。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将0.25%罗哌卡因、芬太尼0.2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以2ml/h速度微量泵注入[2]。
B组产妇采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将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2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以2ml/h速度微量泵注入[3]。
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24h、48h疼痛程度和麻醉不良反应的差异。
1.3评价指标
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镇痛评分,采用0~10cm之间游动的标尺,0表示完全无痛,10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由产妇根据切口疼痛程度移动标尺。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剧烈[4]。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程度比较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A组产妇术后24h、48h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剖宫产手术在妇产科临床常用的术式,在解决难产、高危妊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剖宫产术后疼痛程度剧烈,尤其是在术后48h内最严重。剖宫产术后疼痛主要是神经、肌肉切断后引起的直接疼痛,切口局部组织炎症导致疼痛介质大量产生和聚集。此外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也可引起疼痛,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对产妇术后的休息不利,甚至引起乳汁分泌不畅,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因此剖宫产术后实施有效的镇痛十分必要[5]。
芬太尼是阿片类麻醉药物的代表,可产生迅速而强大的镇痛作用,但持续时间短、恢复迅速,不会引起体内蓄积。芬太尼脂溶性强,生物利用度高,可通过弥散进入蛛网膜下隙,与脊髓后角阿片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与酰胺类局麻药物罗哌卡因联用,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同时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在有效阻滞痛觉的同时几乎不影响运动神经,不良反应较小。
咪唑安定是一种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具有抗焦虑、抗惊厥、催眠、肌松和顺行性遗忘作用。小剂量使用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影响小,与芬太尼合用时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增强镇静、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咪唑安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镇静过度、头痛、幻觉、共济失调、呃逆、喉痉挛等,这可能与其作用于脑部的苯二氮卓类受体有关[6]。
本研究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镇痛者术后24h、48h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镇痛者,这一结果提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镇痛效果更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镇痛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67%,明显低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镇痛者的20.00%,这一结果提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镇痛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效果优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强、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艳艳,徐永清.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3,22(11):31~32.
[2]乔保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93~94.
[3]陈茜.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55例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119~120.
[4]张丽慧,孟令瑞.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2):90~91.
[5]吴征,齐正伦,黄晓晓.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28.
[6]马双成,李艳琴.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与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J].2013,1(4):193~194.
论文作者:刘军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芬太尼论文; 咪唑论文; 产妇论文; 妇产科论文; 安定论文; 术后论文; 卡因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