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2150)
【摘要】目的:研讨强迫性障碍患者运用无抽搐电休克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集的强迫性障碍的病例中选取40例充当试验对象,以随机分配法为标准分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0例常规予抗强迫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20例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由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对两组的治疗情况作评估。结果:①1个疗程后,观察组在总治愈率上高达85%,相比对照组的65%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的Y-BOCS量表总分比较基本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末,观察组的量表总分相比对照组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抽搐电休克术应用于强迫性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值得推荐。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无抽搐电休克技术;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26-02
强迫性障碍(OCD)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一类常见精神障碍。经常表现为反复出现令人感到痛苦的闯入性思维、表象、冲动以及为减轻焦虑痛苦而实施的重复仪式化动作。研究显示,眶额区皮质-边缘系统-基底节或额叶-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的异常是导致强迫症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选择抗抑郁药物,但仍有约1/3的患者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基于传统电休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治疗范围广,疗效确切。本文主要采取该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分析,试验结果较满意,现归纳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l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强迫性障碍患者资料来源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其中男有22例,女有18例,年龄最大者59岁,最小者17岁,平均(38.2±3.1)岁;病期最长者26年,最短者3年,平均(8.4±2.3)年。入选患者均与《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关于OCD的诊断标准吻合,且对本研究知情;排除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相关禁忌证及意识障碍者。以随机分配法为标准分两组对比,组间病期、年龄等普通数据均相似,P>0.05,适合统计。
1.2 方法
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抗强迫药物(帕罗西汀片)治疗,初始剂量20mg,1次/d,2周内逐渐增加剂量至40mg,1次d/。在此治疗下,观察组20例选择无抽搐电休克技术治疗,体位取平卧式姿势,术前麻醉后,给予患者静注丙泊酚,剂量取lmg/kg,绿化琥珀胆碱,剂量取lmg/kg,直接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手控呼吸,观察足部肌肉自发性收缩情况,待其消失时,置口腔保护器,再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能量百分比作适当调整,给予醒脉通仪治疗。治疗期间,注意对患者各项体征作监测,每周治疗3次,共12次。两组均观察12周。
1.3 疗效标准
通过Y-BOCS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末的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根据减分率=(治疗前得分一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评估临床疗效:①痊愈。Y-BOCS减分超过75%;②显著进步。Y-BOCS减分51%~75%;③好转。Y-BOCS减分25%~50%;④无效。Y-BOCS减分低于25%。
2.结果
2.1 具体治疗情况
1个疗程后,观察组在总治愈率上高达85%,相比对照组的65%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下。
3.讨论
目前我国对于强迫性障碍的治疗多为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多选择相对高剂量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有约30%的病人存在症状。考虑到服药剂量大,治疗疗程长,很多病人的依从性得不到保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较药物治疗副作用小,疗程短。综上所述,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强迫性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高睿,范青,张宗凤,王振,陈珏,张海音,肖泽萍等,强迫症的认知功能及其研究方法述评[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年第26卷第9期(355-357).
[2]李易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A1).
论文作者:李小龙,苑杰(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休克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性障碍论文; 剂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9期论文;